让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与背景:
  2011年10月25日,我市组织了高一化学学科连片教研,我们片区的四个中学都派出教师进行讲课、互评、交流,为了展示我校的教学成果,我校在此之前在化学组内进行讲课教师的选拔。我在赛讲中获得了同组教师的一致好评认可。
  情景描述:
  这一课时的前面部分,把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一为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从化合价的角度定义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上,都比较容易掌握,但后面部分要让学生认识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很难,因为学生原子结构知识很少,电子是微观粒子,学生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很抽象﹗针对这个问题当时讲课的情景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知识,来判断2Na+Cl2 2NaCl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为什么?
  很快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是,因为其中钠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图2—11和图下面一段,然后小组讨论上面这个反应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大约3分钟后)
  小组1: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师:哪种原子失去电子,哪种原子得到电子?
  小组2:Na原子失去电子,Cl原子得到电子。
  师:为什么Na原子主动愿意把自己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给了Cl原子呢?
  (各小组同学变得沉默,脸上充满疑惑,有的同学摇头)
  师:为了帮助同学从微观角度认识Na原子主动愿意把自己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给了Cl原子,我是用下面的话形象的描述的:
  鈉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力量很薄弱,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最外层有7个电子,力量很强大,只差一个电子就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当两“人”相遇时,双方便发生了争夺电子的战斗,但这场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力量强大的氯原子将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俘虏”了。结果,两“人”却各得其所:使双方都形成了稳定的结构,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 ,带正电荷,而氯原子变成了氯离子 ,带负电荷。最后,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化合物NaCl。
  学生听了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师:现在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1:Na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也变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
  师(趁热打铁):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是因为电子的得失,不论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还是得到电子的非金属原子,都变为自身的稳定结构﹗
  师:同学们再看反应 H2+Cl2 2HCl,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生(异口同声):是,因为其中H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Cl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
  师:其中H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Cl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从微观角度来说又是为什么?请同学们看书本36页最后一段和37页第一段后回答。
  5分钟后大部分同学看完书本了,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问题的实质。
  生:(一小组的学生竟然自告奋勇):刚才Na原子和Cl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NaCl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形成的。与此相反,H原子和Cl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HCl则是通过“和平谈判”(共用电子对)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师:太棒了,说得真形象。(我听到这儿,惊讶极了),你给大家说得仔细点,好吗?
  生:H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很想得到1个电子成为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也想得到1个电子放到最外层上,使最外层变为8电子的稳定的结构,两者互相争夺对方最外层的一个电子,但都未成功。最后两个原子和平谈判,达成共识:我们各自把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拿出来,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吧。这样我最外层变为2电子稳定结构,你最外层变为8电子稳定结构。
  师:他的描述真是太精彩了,(同学们也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他们的眼神肯定了他的成绩。)不过,Cl原子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一些,所以这一个共用电子对要偏向Cl,而呈-1价。这一个共用电子对自然就偏离H原子,只好呈+1价。
  师:总结一下,在非金属与非金属发生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是因为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我们把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概括为电子的转移。从微观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材中各章各节出现的教学难点各有不同,所以突破各个难点的方法也各有不同,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总结。本节课的难点是用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此这节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学生感到兴奋、有趣,有启发性,有感染力,随着那娓娓动听、绘声绘色、生动活泼的语言解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习气氛活跃了,启迪了思维,也达到了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目的。而学生对于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理解则使本节课推向高潮,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料想到的,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然如此丰富。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教学不单单要讲求科学性,更需要讲求艺术性,在本堂课中我自己组织的语言有亮点,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的语言也有了亮点。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即本质,同时在思维养成方面也有所提高,这也就体现出新课程改革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与此同时,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景,让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思,有所想,真正做课堂的主角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经过反思,我受益非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學目标
期刊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研究发现:化学方程式规范而正确的书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关系,也同时体现着化学学科的思想与智慧。但班内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正确率较低,部分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也缺乏方法和技巧,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失去了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再者,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同时此内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看问题的意识。  2.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3.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有机渗透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关于蒸发现象及其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实验材料:温度计、纱布、电子表、酒精灯、三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向城市,尤其是比较贫困的山区。“留守儿童”这个数量不少的群体就产生了。它代表的是一大群缺少父母呵护和关心的儿童,这样的儿童更容易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在本班,共34人,其中留守儿童达22人。这些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隔代教育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祖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
期刊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语言知识目标  单词:wolf,sheep;句型:Are you …? Yes,I am./No, I’m not.  2.语言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地听、说、读、写单词wolf、sheep;  ②能熟练掌握核心句型Are you …?询问别人的身份,并能用Yes,I am./No, I’m not回答;  ③在运用本单元的核心问句、答句中能够正确转换人称I和you;  ④通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期刊
教學理念
期刊
一、教学目标设计  ⒈知识与能力: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用反证法证明简单问题的推理技能和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背景材料激发学生认识反证法的渴求,了解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几类命题。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以“2 惨案”的背景材料为载体,学习希帕索斯追求真理的智慧、毅力和不畏强权的奋斗精神,感受数学研究的过程
期刊
一、课标要求  (1)平方差公式的推導。  (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理解: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方差公式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平方差公式。  2.教学方法设计: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在刚接触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计算之后,从一般的计算中抽象出特殊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