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要以人为本创新典型人物宣传报道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e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孕育典型,典型反映时代。各类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是党的路线方针的实践者,而典型人物报道也是党报党刊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要求,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近年来,各级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批夺目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引导群众、弘扬正气、激励人心、推动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一些典型人物的宣传由于种种原因却步入误区,一些“高大全”“神坛化”的“典型人物”影响了典型的宣传效果。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加强和改进人物典型的宣传,才能增强典型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的教育引导功能,走出人物典型宣传的误区。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衡量一个典型宣传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宣传报道出来的典型有没有真正以人为本,走进人心深处。以人为本,典型事迹才能催人泪下、震撼人心;以人为本,宣传出来的个人、群体才能成为一个立得起、叫得响、有公信力、有影响力的典型。
  要真实可信具有个性
  真实可信是典型宣传的生命。先进典型的说服力、感染力,取决于典型本身的真实事迹和先进思想。要善于让典型自己说话,让客观事实说话,让身边群众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典型的本质真实。宁夏多年来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如“用生命向党旗宣誓”的胡学勤,“寸草寸心报春晖”的何季麟,“尝尽人间苦、播绿一方土”王有德,“这一片土地,你曾经来过”的支宁教师冯志远等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真实可信,群众了解,社会知晓,宣传报道后群众认可度高、影响力大。再如全国重大典型、优秀教师冯志远,宁夏的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后,宁夏电影厂又把他的事迹拍成了电影,在全国放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可以说,这些典型以他们的奋斗足迹、感人事迹,走进了人心、赢得了人心、震撼了人心。这些典型宣传报道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形象感染力,成为引导主流舆论、引导社会风尚的强大动力。
  而这些典型人物具有广泛的感染力和亲和度,还在于报道着力描绘了典型人物的时代风采,清晰地描述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凸显了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毫无疑义,典型人物身上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其时代性和独特性。先进典型是时代的英雄。他不仅具有时代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而且能让群众可敬,让民众感动,让社会学有榜样。
  从宁夏媒体报道的1600多个“道德之星”, 这些平凡人物,他们不仅热爱祖国,热爱宁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民族团结,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而且个个个性突出,时代感强,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方面表现突出,社会形象好、群众认可,并且他们均来自我们身边的工人、干部、学生、务工人员、投资置业者、慈善人士等,因此,情感更加贴近市民,更能引发普通人的心灵激荡。宣传报道后,社会反响很大。
  要以细节故事感染人
  细节和故事,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就是要让细节和感人的故事说话。而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发现、捕捉、提炼最能打动人的典型细节和故事更是典型人物报道最突出的特征。无论是先进典型还是凡人善举,他们的形象能不能树起来,他们的事迹能不能感动人、感化人,关键是要有诸多真实的细节和可亲的形象、可亲的故事。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就是要让细节说话。对人物的一言一行、矛盾发展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致的描摹,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渲染,才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丰满人物的神韵,增强感染力。
  反映支宁教师冯志远事迹的通讯《这一片土地,你曾经来过》就用一连串细节,抓住读者的眼球:“那几年,每到上课的时候,他的学生会飞奔到冯志远的宿舍,把老师搀扶到课堂上。农村的娃娃都内敛,开始的时候还不好意思,就在前头牵着冯志远的拐棍,一步一提醒,慢慢地走到教室里来。每次都一样,人还没进教室的门,那声‘老师好’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响起来了。冯志远看不见,听力却出奇的好,他能‘听到’每一位学生,‘听到’了他就笑。”搀扶、拐棍、一步一提醒、慢慢地、“听到”每一位学生……这一连串的细节连在一起,让人们对这位在农村支教42年,培养出一万多名学生以及到后来双目失明,凭着记忆给学生上课,直到患重病无法自理的冯志远老师的先进事迹,读来让人百感交集,心灵震撼。
  提炼细节就要求记者在选择细节时,必须注意从生活的真实角度入手,努力发现那些能够真实反映人物复杂性的典型细节,为塑造立体的人服务。而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发现、捕捉、提炼最能打动人的典型细节和故事正是典型人物报道最突出的特征和要求。
  避免典型人物“神坛化”
  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我们党传统的工作方法,也是党的新闻工作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而宣传典型人物的目的就是弘扬正气,讓广大群众所承认、接纳、学习、仿效,并对今天的社会和人们起到示范、引导、激励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些媒体对典型人物报道突出“高大全”让读者产生“神一样的存在,学不来”的逆反心理,影响了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甚至有的报刊为达到某种“轰动效应”,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刻意渲染,锦上添“花”,使典型失去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成为空中楼阁。有的在典型报道中随心所欲,移花接木,任意拔高,把张三做的事硬安排到李四头上,把做了一件好事写成经常做好事,把典型写成了“一朵花”。有的虚夸矫饰,常常将典型神化,写成“高大全”式的没有人之常情的“超人”。把典型写成有病不治,有家不回,有亲不认的铁铸罗汉,言谈举止违背人之常情,离群众身边的同事、亲人、朋友较远,没有给人以亲近感。这样的典型的确“感人”了,“完美”了,但典型推出以后却受到了群众的指责,说这样的典型是“吹气球”、画漫画,太夸张,不真实,不可学。
  其实典型人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人性化、平民化视角,还人物以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平实、亲切,同时也使报道的可读性更强。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我们的新闻媒体“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而只有推出这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才能让典型人物发挥出他们的正能量,发挥出典型人物应有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宁夏媒体通过开设“道德之星”“我身边的好人”等栏目,宣传报道身边典型、凡人善举。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活动、“十佳杰出青年”“十佳创业青年”“十佳人民警察”“十佳警嫂”“十大新闻人物”“十大经济人物”等评选活动,为社会各个层次树立了学习榜样,大大拓展了典型宣传的普及面、教育面、影响面,让人们从他们的事迹中,看到了社会正义,看到了今日社会的英雄,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宣传效果。
  总之,在典型宣传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发现、捕捉、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善于运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把握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向和重点,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冯学娟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跑道运行仿真的建模及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飞机性能计算在仿真建模中的应用以及各项因素对跑道运行的影响。 跑道运行仿真属于连续系统仿
目的 与方法:以汉语言文字对侗族药物名称进行诠释,解读侗族药物名称,梳理侗族药物名称的特点.结果:植物药药名主要因生长环境、植物形态、植物器官形态、气味、颜色特征或主
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还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铁路系统的业务具有不可避免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复杂多变的因素中抓住系统的本质特征是解决动态问题的
学位
空间遥感相机的图像在轨实时复原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而在轨图像复原系统状态是否良好,经复原处理后的图像质量是否提高,需要选取相关的方法去评价。复原图像的质量能直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