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覆盖所有的人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冬季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一户牧民家里做客,室外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210平方米的砖房,光洁的瓷砖地面,和城里人一样的卫生间,一样的家用电器。要知道,牧民的生活方式是分散、游动,这样羊才有草吃,但却苦了牧羊人。怎么让他们赶上现代文明,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是一个比其他地方更棘手的难题。
  内蒙古自治区响亮地提出,不管多远的农牧民村,要实现10个全覆盖: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修路,通电,通网络,改造校舍、卫生室、文化室,办超市连锁,养老医疗低保。贫困有各种原因,所以中央提出要对症下药,精准扶贫。但不管哪种扶贫都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共设施,国之大器,民生之大器,扶贫之大器。先解决了基础公共设施,再实施精准扶贫,就如虎添翼。
  在东胜区一个叫折家梁的村子里,我看到另一个典型,全村因“杀猪菜”这一特色,带动了旅游致富。我说,乡僻路远有谁来吃?村主任说,有了网络覆盖,就不分远近。说着他掏出手机,让我看在网上订的客户,已经排到十多天以后。如果还有十分偏远的户难覆盖怎么办?市委书记白玉刚坚定地说,那就搬出来。近年来他们已扶贫搬迁了6600户,1.7万人。
  贫困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原因之一是发展不平衡,各地、各家、个人条件差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想了许多办法,国人印象最深的是艰苦奋斗,穷棒子精神,如大寨、红旗渠这样的典型。内蒙古也曾有自己的牧区大寨乌审召,主要强调自力更生,这种精神当然需要,永远需要,但时代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解决贫困问题,就要从国家战略入手通盘解决,从基础设施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国家,举国一家,无论贫富。以一国,一省、区、市之财力、行政力来补上这个短板,解决这个难题。
  过去,人民为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事情不少,战争中保家卫国,大型工程中的移民搬迁,都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现在国力强盛了,当然要反哺民生,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无论茫茫草原、雪域高原还是深山老林,多么偏远、多么艰苦的地方,都要无一遗漏。
  恩格斯谈到理想社会时特别强调“所有的人”,他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扶贫,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幸福覆盖所有的人。
其他文献
人活着就是寻求新的东西,生命是新的增长,生活是新的发现。新闻的题材是生活中刚发生的最新事实,以信息求新;文学的题材是生活中积累已久的典型,以思想求新。我的文学创作与记者生涯是同时举步的,这几十年就在这两个“新”字间煎熬。像熬中药一样,从不同的配方中提炼出那么一点点新意的汁液。  新闻的“新”好理解,就是采写新事实、新信息;文学的“新”则经常是旧事新作,借旧图新。因为一个典型从成熟到被理解、承认肯定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标准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是规范和约束党员行为的基本尺度。坚持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遵循。党员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90余年的历程中,党始终根据自身地位和任务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严格党员标准,切实提高党员质量,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在建党初期,党就对党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向大会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这份长达6.5万多字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始性创新。  “‘任何’两个字写上又圈掉,圈了又写上”  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党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37年抗战开始到抗日战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