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初中生最感困难的技能。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3项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教学大纲为初中生规定的听力目标二级要求是:(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能听懂老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3)能在听题材熟悉的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近年来,各地中考都含有听力测试内容,学生对此深感担心。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下面就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障碍和听力训练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2 影响听力的障碍
2.1 语言知识的障碍
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和对语法结构的敏感性,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不懂词汇意思和语法结构,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语音作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到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
2.2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对音标掌握的程度、单词重音、句子重读、音的强读和弱读、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连读和完全爆破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会十分困难。
2.3 语速的影响
听力理解材料的速度(说话者的速度),会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非常明显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从中获取所需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材料。《新概念英语》第2册所选择的听力理解的材料录音速度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2.4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任何一种语言知识都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不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就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例如两篇难度相当的短文,一篇是介绍中国的春节,一篇是介绍外国的感恩节,前者听起来容易理解,因为春节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节日,而后者听起来较难,显而易见是因为学生对感恩节不甚了解。
2.5 听力习惯的影响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有些学生总是设法听懂每一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思索,始终想着这些个别词句,结果耽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母语把所听内容译成汉语,再来理解,这无形中为听力理解多设一道屏障,这样听者要跟上语速,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2.6 听力的非知识性、情绪、外界环境的影响
听力理解过程,尤其在听力测试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均有助于感知所听内容。在听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就烦燥不安,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了信息听收的质量,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其次,某些外部环境、不利的客观因素,如室内外的噪音、听力磁带的不清晰、录音机的质量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因此,在听力训练中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
3 听力训练的方法
3.1 精听与泛听、主动地听与被动地听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掌握某些音素的发音要点,辨别发音相近的因素,识别和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领会短文大意等,精选听的材料,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讲明要求,及听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双方的目标一致,协同动作,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的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活动中,逐步发展听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3.2 充分利用听音设备,强化听力训练
利用电教设备是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学校语音室,笔者采取一个阶段选出一些文章集中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比如来自《英语辅导报》和《英语周报》的短文。不包括单句理解和其他的听力题,只听短文,在听完3遍短文后,笔者就短文设计问答题进行提问。学生对有些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得不太清楚,或者就是生词,通过猜想,在提问的过程中,对这些词的理解清楚了起来,抓住了大意,然后再放一遍,在播放过程中每句停下来,让学生复述这一句,使学生对这些文章了如指掌,然后再进行下一篇的训练。通过在语音室用耳机对20篇短文集中听力训练,学生听得非常清楚,要比平时在班上播放录音机听的效果好得多,效率高几倍。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听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笔者通过平时实践,总结出的强化训练方法之一。
3.3 从实际出发,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语音、语调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地道英语的能力,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听力训练中,除语音教学的需要而重读或慢读某些语音形式外,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力求语音、语调地道。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注意培养学生不需借助其他条件听音的能力。听录音、看光盘是培养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教设备来提高教学效果。
3.4 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相结合,注重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缺漏与困难所在,为制定训练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是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更多是通过不断训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测试考出来的。听力训练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点等。在组织学生听力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内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方法,这是听力测试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更注重听力训练。《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3.5 科学地设计听力练习,提高检测效度
无论是听力训练,还是听力测试,听完材料后,总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完成某些练习或试题,教师也是根据他们在这些练习或试题上所作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印发给学生的练习或测试题,或口头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应保证让他们看懂、听懂,如果这些习题的要求、试题的题干及备选项,学生阅读起来都吃力,或口头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听不懂,势必影响他们的答题,教师也很难判断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从测量的角度而言,听力的效度也难把握。因此,教师设计听力试题或练习时一定要科学。
总而言之,只有抓住有碍学生听力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循序渐进,进行大量听力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听力理解水平。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初中生最感困难的技能。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3项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教学大纲为初中生规定的听力目标二级要求是:(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2)能听懂老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3)能在听题材熟悉的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近年来,各地中考都含有听力测试内容,学生对此深感担心。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下面就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障碍和听力训练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2 影响听力的障碍
2.1 语言知识的障碍
中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和对语法结构的敏感性,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不懂词汇意思和语法结构,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语音作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到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
2.2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对音标掌握的程度、单词重音、句子重读、音的强读和弱读、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连读和完全爆破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会十分困难。
2.3 语速的影响
听力理解材料的速度(说话者的速度),会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非常明显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从中获取所需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材料。《新概念英语》第2册所选择的听力理解的材料录音速度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2.4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
任何一种语言知识都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不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就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例如两篇难度相当的短文,一篇是介绍中国的春节,一篇是介绍外国的感恩节,前者听起来容易理解,因为春节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节日,而后者听起来较难,显而易见是因为学生对感恩节不甚了解。
2.5 听力习惯的影响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有些学生总是设法听懂每一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思索,始终想着这些个别词句,结果耽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母语把所听内容译成汉语,再来理解,这无形中为听力理解多设一道屏障,这样听者要跟上语速,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2.6 听力的非知识性、情绪、外界环境的影响
听力理解过程,尤其在听力测试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走神,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均有助于感知所听内容。在听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就烦燥不安,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了信息听收的质量,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其次,某些外部环境、不利的客观因素,如室内外的噪音、听力磁带的不清晰、录音机的质量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因此,在听力训练中应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
3 听力训练的方法
3.1 精听与泛听、主动地听与被动地听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如掌握某些音素的发音要点,辨别发音相近的因素,识别和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领会短文大意等,精选听的材料,组织听的活动,并向学生讲明要求,及听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双方的目标一致,协同动作,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听觉接触大量的英语,在长期大量的听英语活动中,逐步发展听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培养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3.2 充分利用听音设备,强化听力训练
利用电教设备是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学校语音室,笔者采取一个阶段选出一些文章集中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比如来自《英语辅导报》和《英语周报》的短文。不包括单句理解和其他的听力题,只听短文,在听完3遍短文后,笔者就短文设计问答题进行提问。学生对有些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得不太清楚,或者就是生词,通过猜想,在提问的过程中,对这些词的理解清楚了起来,抓住了大意,然后再放一遍,在播放过程中每句停下来,让学生复述这一句,使学生对这些文章了如指掌,然后再进行下一篇的训练。通过在语音室用耳机对20篇短文集中听力训练,学生听得非常清楚,要比平时在班上播放录音机听的效果好得多,效率高几倍。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听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笔者通过平时实践,总结出的强化训练方法之一。
3.3 从实际出发,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语音、语调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地道英语的能力,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听力训练中,除语音教学的需要而重读或慢读某些语音形式外,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力求语音、语调地道。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注意培养学生不需借助其他条件听音的能力。听录音、看光盘是培养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电教设备来提高教学效果。
3.4 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相结合,注重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缺漏与困难所在,为制定训练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是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更多是通过不断训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测试考出来的。听力训练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点等。在组织学生听力训练过程中,可以结合内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方法,这是听力测试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更注重听力训练。《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3.5 科学地设计听力练习,提高检测效度
无论是听力训练,还是听力测试,听完材料后,总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完成某些练习或试题,教师也是根据他们在这些练习或试题上所作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印发给学生的练习或测试题,或口头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应保证让他们看懂、听懂,如果这些习题的要求、试题的题干及备选项,学生阅读起来都吃力,或口头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听不懂,势必影响他们的答题,教师也很难判断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从测量的角度而言,听力的效度也难把握。因此,教师设计听力试题或练习时一定要科学。
总而言之,只有抓住有碍学生听力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循序渐进,进行大量听力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听力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