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要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人为原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而是多块分散土地逐渐
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
(一)过度樵采。一方面,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樵采植被作为燃料,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
(二)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三)过度开垦。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四)水资源利用不当。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五)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和弃土弃渣等也会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从目前形势而言,仍需要采用政府引导为主,多渠道投资为辅的治理模式。政府部门必须把荒漠化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应继续着眼于该地脆弱的环境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和矛盾,调动多方力量,精心筹划,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最终推动草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在今后荒漠化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要以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三北”五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突出重点,规模推进。在治沙区域上,以浑善达克沙地等沙地为治理重点,采取“封飞造管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在治沙模式上,突出林草结合,加大有经济价值树种的比重,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在运作机制上,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农牧民主体参与工程建设,推动生态建设的多元化进程;在管理方式上,通过林权落实到位,保证补偿资金的积极兑现,将责权利落实到户,促进荒漠化治理主体的积极性。
2.加强研究,标本兼治,进一步扩大治沙成果
荒漠化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它不仅需要稳扎稳打地扩大治沙规模,逐步向荒漠化核心挺进,更需要步步为营,保持并提升原有的治沙成果。只有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打好这场利国利民的大战役。关键问题之一是做好荒漠化核心地段的调查规划,为今后治沙工程的顺利展开提供可行性方案。面对第二阶段治理的“远山大沙”,各级政府、研究人员及相关工程施工部门要加大对荒漠化核心地段的实地调查研究,采取充分的样本,全面分析数据,保证治沙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目前绝大多数沙漠的核心地段成沙历史久,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针对核心地段荒漠化治理这一综合性强、涉及研究领域多的难题,要综合国家和地方的研究力量,特别是需要整合高校、研究单位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调查研究。
3.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协调解决治沙难题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下一步治沙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与之相对应的高效的资源配置同样在今后的荒漠化治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组在综合分析不同类型的治沙专题会议的基础上,提出资金投入与配置方面的两点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治沙投资的力度。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在风沙源工程二期规划中,通过科学预算加大对沙源地防沙治沙生态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资金投入额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幅度相当,同时考虑到新一轮治沙工作难度增加的实际困难。
二是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金投入“一刀切”现象。特别是各旗县人口密度、牧区人口、人均草场面积等指标均不相同,若继续采用“一刀切”的财政补贴标准,就会造成不同地区的财政可支配数额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防沙治沙工作的差异化管理和整体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家政府部門应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合理配置资源,采用划分更加精细的标准下拨资金,实现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4.创新荒漠化治理模式,增加治沙的附加值
荒漠化的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围栏封育”等简单的传统模式,必须突破治沙技术层面的限制,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荒漠化治理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荒漠化治理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沙技术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例,当地草原的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的国际分工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两个国家围绕国际市场需求,采取牧业—奶、肉加工业—牧业—奶、肉加工业的良性循环,通过畜牧业促进奶产品和肉类加工业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荒漠化防治措施的不断完善,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将会得到更人的重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荒漠化防治工作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广庭.土地荒漠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2
[2]汤磊,傅雪冬.土地荒漠化浅谈.2012.26
[3]方欣.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状.2009.12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人为原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而是多块分散土地逐渐
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
(一)过度樵采。一方面,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樵采植被作为燃料,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
(二)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三)过度开垦。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四)水资源利用不当。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五)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和弃土弃渣等也会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从目前形势而言,仍需要采用政府引导为主,多渠道投资为辅的治理模式。政府部门必须把荒漠化治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应继续着眼于该地脆弱的环境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和矛盾,调动多方力量,精心筹划,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最终推动草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在今后荒漠化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要以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三北”五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突出重点,规模推进。在治沙区域上,以浑善达克沙地等沙地为治理重点,采取“封飞造管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在治沙模式上,突出林草结合,加大有经济价值树种的比重,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在运作机制上,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农牧民主体参与工程建设,推动生态建设的多元化进程;在管理方式上,通过林权落实到位,保证补偿资金的积极兑现,将责权利落实到户,促进荒漠化治理主体的积极性。
2.加强研究,标本兼治,进一步扩大治沙成果
荒漠化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它不仅需要稳扎稳打地扩大治沙规模,逐步向荒漠化核心挺进,更需要步步为营,保持并提升原有的治沙成果。只有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打好这场利国利民的大战役。关键问题之一是做好荒漠化核心地段的调查规划,为今后治沙工程的顺利展开提供可行性方案。面对第二阶段治理的“远山大沙”,各级政府、研究人员及相关工程施工部门要加大对荒漠化核心地段的实地调查研究,采取充分的样本,全面分析数据,保证治沙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目前绝大多数沙漠的核心地段成沙历史久,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针对核心地段荒漠化治理这一综合性强、涉及研究领域多的难题,要综合国家和地方的研究力量,特别是需要整合高校、研究单位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调查研究。
3.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协调解决治沙难题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下一步治沙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与之相对应的高效的资源配置同样在今后的荒漠化治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组在综合分析不同类型的治沙专题会议的基础上,提出资金投入与配置方面的两点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治沙投资的力度。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在风沙源工程二期规划中,通过科学预算加大对沙源地防沙治沙生态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资金投入额度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幅度相当,同时考虑到新一轮治沙工作难度增加的实际困难。
二是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金投入“一刀切”现象。特别是各旗县人口密度、牧区人口、人均草场面积等指标均不相同,若继续采用“一刀切”的财政补贴标准,就会造成不同地区的财政可支配数额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防沙治沙工作的差异化管理和整体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家政府部門应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合理配置资源,采用划分更加精细的标准下拨资金,实现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4.创新荒漠化治理模式,增加治沙的附加值
荒漠化的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围栏封育”等简单的传统模式,必须突破治沙技术层面的限制,从经济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荒漠化治理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荒漠化治理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沙技术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例,当地草原的畜牧业发展与畜产品深加工、畜产品的国际分工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两个国家围绕国际市场需求,采取牧业—奶、肉加工业—牧业—奶、肉加工业的良性循环,通过畜牧业促进奶产品和肉类加工业的发展,等等。诸如此类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荒漠化防治措施的不断完善,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将会得到更人的重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荒漠化防治工作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广庭.土地荒漠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2
[2]汤磊,傅雪冬.土地荒漠化浅谈.2012.26
[3]方欣.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