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富镜头感,不仅具有画意之美,而且还往往像电影一样动感十足。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手法,竟然在古典诗词中被娴熟地运用,可见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确有着深刻的相通性。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手法主要有绾合式、跳跃式、对比式、跌宕式等四种形式。
【关键词】古典诗词蒙太奇视觉画面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这是晚唐“花间派”重要词人李珣所写的《南乡子》。诗人写少女们夏日泛舟嬉戏的场景,由一个一个推移转动的画面组成,令人目不暇接,简直就像是电影镜头。你看,这些活泼漂亮还略带点顽皮的少女乘着五彩画舫,在莲塘中穿梭而行,红色与绿色互相映照,色彩分外鲜艳。她们的轻歌荡桨、联吟递唱正好为上面的动作画面配上了动人的音响,犹如“画外音”一般。接着诗人又以特写镜头写画面的主角:游女们手拈香花,偎依着伙伴,发出舒心的、无邪的银铃般的笑声。末尾两句用“争”“竞”二子,使整个画面更为活跃:玩到日落西沉,她们还要纷纷摘下荷叶,与其说“折团荷”是为了“遮晚照”,不如说是因会见双宿双飞的鸳鸯而引发的一片春心更为恰当。
这些互不关联的画面,经过诗人匠心的排列与组合,便将姑娘们害羞娇憨、天真烂漫的剪影映在日落西山的背景上。说这是按画面与声音的对位原则剪接起来的“电影镜头”,一点也不为过。
诚然,唐代并无电影,李珣连幻灯片都没看过,但他用一幅一幅连环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其技巧确似电影中的蒙太奇。大家知道,“蒙太奇”(montage)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是分析电影的理论术语,是电影艺术的特有表现手段。其原意是指建筑上的结构和装配,转用到电影,有剪辑、组合之意。诗词创作,在许多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把选取的一个个生活画面合乎逻辑地组接起来,使其产生连贯、对比、联想的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种诗句之间的组接方法,我们也不妨称其为“蒙太奇”。
正像电影蒙太奇有对比、平行、象征、动作同时发展等各种具体组合方式一样,诗词“蒙太奇”组合方式也有绾合式、跳跃式、对比式、跌宕式等多种。
绾合式就是将各不相关的镜头综合起来,组成一个既连续又系统的画面。如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这四句诗,分绘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种不同的意境:一是明月照千山,夜凉如水,万籁俱寂,抒情主人公在吹笛;二是百花迷人,路暗难辨;三是传说二童子对弈,采樵者置斧旁观,棋罢斧柄腐烂,人世有重大变迁;四是酒阑之后,不禁油然生出思乡之情。把这多种镜头绾合起来,便表现了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舍不得离开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心情。古诗中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也是将各种不同的镜头绾合起来成一个和谐统一体。
诗词的跳跃组合方法,与电影中时空交错式的蒙太奇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往昔、当前和未来的时空叠加在一起。如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诗开头四句写紧张的部队生活:白天士兵们要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日落西山时还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后两句从白天跳跃到夜间:在风沙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听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这流露了作者对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帝王的不满情绪。全诗一步向前推进一步,由白日登山、黄昏饮马的军旅日常生活到“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战时紧急生活,最后写到“战骨埋荒外”的阵亡,是典型的时间上跳跃的例证。
诗歌创作中还常用对比的组合方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力量。如高适《燕歌行》中的两句:“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前句写奋勇迎敌,杀得天昏地暗,不辨生死的汉军士兵;后句写远离阵地的贪生怕死、寻欢作乐的将军们。这种严酷事实的对比,揭露了汉军官兵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他们必然败于对手的原因。这两句诗结构大体相似,被作者并列组合起来,因而属平行对比。在诗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比式意象组合值得研究。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昨夜挑灯看剑”),均是以悬殊的对比结构构成诗篇。这类诗,往往有浓烈的讽刺意味。且看白居易的《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前面八句,写宦官们争相夸耀赴保皇的神策军举行的宴会,揭露其骄横神气。后六句通过内臣军中宴饮的场面着重写其奢和骄。白居易并不满足于揭露内臣行乐的荒淫无耻,同时又添上最后两句江南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加以对比,从而使读者更鲜明地感受当时矛盾对立尖锐异常的社会现实。
最后谈谈诗词中的跌宕式组合法。且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头四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开头一句写西晋水军出发,是“张”;第二句写金陵王气黯然消失,是“弛”。一“下”一“收”,一张一弛,便显出一方是威力无比,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三句写横锁江南的千寻铁索沉没江底,使读者看到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是“起”;第四句写对方举旗投降,是“伏”。此诗之所以能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捭阖、酣畅淋漓的风格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靠了这种画面之间的跌宕组合。
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们将诗词意像的组合技巧与电影蒙太奇比,并不是说它们之间可以划等号。拿诗词的画面来说,它不像电影是靠摄像机去拍摄,而是靠语言去表达。由语言描绘生活图画,自然不可能像美术作品那样浮雕似的呈现出来,这就要调动读者的联想能力加以再创造。这是诗词“蒙太奇”镜头的短处,同时也是它的长处。像“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由于肉眼难于看见,所以这种镜头摄影家很难拍摄下来。明白了这一点,诗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满足于表现一般的视觉形象,而努力去追求表现一种诉诸内心的视觉形象,这就可以使诗词的画面带有更强烈的主观色彩。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古典诗词蒙太奇视觉画面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这是晚唐“花间派”重要词人李珣所写的《南乡子》。诗人写少女们夏日泛舟嬉戏的场景,由一个一个推移转动的画面组成,令人目不暇接,简直就像是电影镜头。你看,这些活泼漂亮还略带点顽皮的少女乘着五彩画舫,在莲塘中穿梭而行,红色与绿色互相映照,色彩分外鲜艳。她们的轻歌荡桨、联吟递唱正好为上面的动作画面配上了动人的音响,犹如“画外音”一般。接着诗人又以特写镜头写画面的主角:游女们手拈香花,偎依着伙伴,发出舒心的、无邪的银铃般的笑声。末尾两句用“争”“竞”二子,使整个画面更为活跃:玩到日落西沉,她们还要纷纷摘下荷叶,与其说“折团荷”是为了“遮晚照”,不如说是因会见双宿双飞的鸳鸯而引发的一片春心更为恰当。
这些互不关联的画面,经过诗人匠心的排列与组合,便将姑娘们害羞娇憨、天真烂漫的剪影映在日落西山的背景上。说这是按画面与声音的对位原则剪接起来的“电影镜头”,一点也不为过。
诚然,唐代并无电影,李珣连幻灯片都没看过,但他用一幅一幅连环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其技巧确似电影中的蒙太奇。大家知道,“蒙太奇”(montage)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是分析电影的理论术语,是电影艺术的特有表现手段。其原意是指建筑上的结构和装配,转用到电影,有剪辑、组合之意。诗词创作,在许多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把选取的一个个生活画面合乎逻辑地组接起来,使其产生连贯、对比、联想的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种诗句之间的组接方法,我们也不妨称其为“蒙太奇”。
正像电影蒙太奇有对比、平行、象征、动作同时发展等各种具体组合方式一样,诗词“蒙太奇”组合方式也有绾合式、跳跃式、对比式、跌宕式等多种。
绾合式就是将各不相关的镜头综合起来,组成一个既连续又系统的画面。如欧阳修的《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这四句诗,分绘秋夜、春宵、棋罢、酒阑等四种不同的意境:一是明月照千山,夜凉如水,万籁俱寂,抒情主人公在吹笛;二是百花迷人,路暗难辨;三是传说二童子对弈,采樵者置斧旁观,棋罢斧柄腐烂,人世有重大变迁;四是酒阑之后,不禁油然生出思乡之情。把这多种镜头绾合起来,便表现了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舍不得离开人间的仕与隐的矛盾心情。古诗中的《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也是将各种不同的镜头绾合起来成一个和谐统一体。
诗词的跳跃组合方法,与电影中时空交错式的蒙太奇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往昔、当前和未来的时空叠加在一起。如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诗开头四句写紧张的部队生活:白天士兵们要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日落西山时还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后两句从白天跳跃到夜间:在风沙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听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这流露了作者对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帝王的不满情绪。全诗一步向前推进一步,由白日登山、黄昏饮马的军旅日常生活到“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战时紧急生活,最后写到“战骨埋荒外”的阵亡,是典型的时间上跳跃的例证。
诗歌创作中还常用对比的组合方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力量。如高适《燕歌行》中的两句:“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前句写奋勇迎敌,杀得天昏地暗,不辨生死的汉军士兵;后句写远离阵地的贪生怕死、寻欢作乐的将军们。这种严酷事实的对比,揭露了汉军官兵之间的矛盾,暗示了他们必然败于对手的原因。这两句诗结构大体相似,被作者并列组合起来,因而属平行对比。在诗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比式意象组合值得研究。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昨夜挑灯看剑”),均是以悬殊的对比结构构成诗篇。这类诗,往往有浓烈的讽刺意味。且看白居易的《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酿,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前面八句,写宦官们争相夸耀赴保皇的神策军举行的宴会,揭露其骄横神气。后六句通过内臣军中宴饮的场面着重写其奢和骄。白居易并不满足于揭露内臣行乐的荒淫无耻,同时又添上最后两句江南发生人食人的惨象加以对比,从而使读者更鲜明地感受当时矛盾对立尖锐异常的社会现实。
最后谈谈诗词中的跌宕式组合法。且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头四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开头一句写西晋水军出发,是“张”;第二句写金陵王气黯然消失,是“弛”。一“下”一“收”,一张一弛,便显出一方是威力无比,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三句写横锁江南的千寻铁索沉没江底,使读者看到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是“起”;第四句写对方举旗投降,是“伏”。此诗之所以能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捭阖、酣畅淋漓的风格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靠了这种画面之间的跌宕组合。
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们将诗词意像的组合技巧与电影蒙太奇比,并不是说它们之间可以划等号。拿诗词的画面来说,它不像电影是靠摄像机去拍摄,而是靠语言去表达。由语言描绘生活图画,自然不可能像美术作品那样浮雕似的呈现出来,这就要调动读者的联想能力加以再创造。这是诗词“蒙太奇”镜头的短处,同时也是它的长处。像“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由于肉眼难于看见,所以这种镜头摄影家很难拍摄下来。明白了这一点,诗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满足于表现一般的视觉形象,而努力去追求表现一种诉诸内心的视觉形象,这就可以使诗词的画面带有更强烈的主观色彩。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