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割补法正确计算其面积。
方法与途径:经历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体验割补思想和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评价: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条件,割、补或学过的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一些基本图形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的课上所用的主题图形。
教学过程:
一、拼图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
1、让学生叙述各种图形的特点。
2、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3、全班交流、讨论拼好的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感受组合图形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动手拼图、讨论交流让不同类型(视听动类型)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
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问题:
小華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
2、请学生观察此图形,有何特点?
3、(发每人一张主题图)学生先独立然后与小组合作交流。
一一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不同想法(开拓学生思维)
学生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
设计意图:在此通过展示不同的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层次有了要求,中等以下的学生不难理解就掌握了分割的几种方法,中等以上学生除了掌握分割的方法还尝试了添补的方法;还有一部分优等生大胆的运用了既割又补的方法,顿时让课堂充满了生机
师:谁能说说这些方法的异同点?
师;你最喜欢那种做法?好在哪里?(学生自己优化方案)
“分割法”即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4、讨论“分割法”
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B、要让学生领会: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分割时要考虑到可算,易算)
5、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法)
6.讨论“既隔又補”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激发有余力的学生,能力得到拓展,以丰富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
7、算法
要求学生将分割的图形加以编号如:(1)(2)等,按照教科书呈现的书写要求填写“图形1的面积___,图形2的面积___,这个图形总面积____”。
三、实际应用
1、教材89页“试一试”
可以采取学生独立解决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悟到灵活选用分割法和添补法)
2、把下面各个图形分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注意:练一练第一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练习。
A、可以任意分割
B、分割为最少的学过的图形
C、可以适当添上相关条件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计算分割后的面积
设计意图:此练习设计了不同难度,让不同的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也满足了他们各自的需求,促进学生有成就感的体验
3、完成89页3、4题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提示大家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既是对学生数学研究方法的渗透,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直觉。学生已有这方面知识基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巧妙地抓住了视、动、听三类学生的特点,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课堂中的生成远远大于了预设,特别是“既割又补”的几种方法,是学生运用了知识的迁移,转化的思想,大胆的尝试,让孩子们拓宽了思维(不由得掌声响起);第二个亮点,就是学生对展示的方法进行筛选,优化,说说你喜欢哪种法方法?好在哪里?通过对比,运用了差异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自己领悟到:尽可能分割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简单一些的基本图形,计算比较方便,还要达到个数尽可能少的图形等等。课堂中学生有效发挥了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但也存在不足和遗憾,由于前面展现算法多样化耗时较多,以致于后面练习的到的题型较少,还需以后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