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学习时其语言领域中的目标为“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熟悉语言教学的人士都懂得幼儿的初期语言教育会影响其终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初期语言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幼儿语言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幼儿的语言习得特点,探讨语言教学的有效方式,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沟通认知能力。本文就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分析幼儿的语言教学。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语言运用
人不同于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由于这一属性,人类之间产生了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幼儿的交际语言也不例外。《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我们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幼儿的语言习得特点
(一)通过动作、表情或直观形象进行无意识学习
思维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直觉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三岁之前,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三岁到六岁之间,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的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得幼儿学习语言无法脱离具体实物、动作和情境等。所以幼儿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直观动作、丰富的表情或具体的情景来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同时,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也使得幼儿语言学习变得自然,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一门语言。他们会主动去理解和表达言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去琢磨语言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作用,即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语言习得的动机——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学习动机。儿童学习第一语言关系着他们的生存和生活。为了能够适应一个语言环境和成为该语言群体的一员,学习者通过主动学习和掌握语言,最终达到提高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实现自我的目的。由此可见,亲和动机具有方向的意义,它关系到语言学习的成功。由于幼儿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依恋父母、依恋老师和他们所在集体,他们从父母、老师、同伴那里获得安全感。当儿童处在语言的环境中,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会主动地“玩新的游戏”,并努力去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他们不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任务,而是将它当作参与游戏活动以及获得爱、安全感、满足需要和得到奖赏的一种方式。
(三)幼儿语言学习是音义兼并的过程
语言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音义结合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在教给孩子语言符号的发音,也要教给他们如何运用。
(四)循序渐进、逐步累积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要因材施教,各个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在最初始的阶段,他们主要是学习汉字的发音。接着,他们主要学习汉字的结构。再者,他们的任务进一步加深,包括汉字的书写、汉字的造句、成篇、成章等等。
二、如何进行幼儿的语言教学
1、教师的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
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包括吸收、接纳和运用三个过程。儿童的吸收来自父母、老师、伙伴的语言输出。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者,教师的语言节奏必须富有节奏以及情感。听力与记忆、语言表达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处于语言学习敏感期的幼儿容易被教师节奏感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吸引。因此,幼儿教师需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巩固自己的语言功底,从而在每一次的授课中,给与孩子们生动的语言教学课堂。
2、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开篇就曾指出,幼儿的初期语言教育会影响其终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俗话说:“环境影响人”。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有了相应的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
3、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良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教师应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戏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耐心指导,及时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总结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课程。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他人起的只是一个输入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尽量真实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著:《言语交际学》,第5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朱肃霞著:《关于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2008年
[3]迈克尔·葛利高里、苏珊卡洛尔合著,徐家祯译:《语言和情景》,第9页,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语言运用
人不同于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由于这一属性,人类之间产生了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幼儿的交际语言也不例外。《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我们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幼儿的语言习得特点
(一)通过动作、表情或直观形象进行无意识学习
思维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直觉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性思维。三岁之前,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三岁到六岁之间,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的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使得幼儿学习语言无法脱离具体实物、动作和情境等。所以幼儿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直观动作、丰富的表情或具体的情景来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同时,这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也使得幼儿语言学习变得自然,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一门语言。他们会主动去理解和表达言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去琢磨语言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作用,即如何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语言习得的动机——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学习动机。儿童学习第一语言关系着他们的生存和生活。为了能够适应一个语言环境和成为该语言群体的一员,学习者通过主动学习和掌握语言,最终达到提高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实现自我的目的。由此可见,亲和动机具有方向的意义,它关系到语言学习的成功。由于幼儿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依恋父母、依恋老师和他们所在集体,他们从父母、老师、同伴那里获得安全感。当儿童处在语言的环境中,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会主动地“玩新的游戏”,并努力去掌握其中的“游戏规则”,他们不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任务,而是将它当作参与游戏活动以及获得爱、安全感、满足需要和得到奖赏的一种方式。
(三)幼儿语言学习是音义兼并的过程
语言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音义结合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在教给孩子语言符号的发音,也要教给他们如何运用。
(四)循序渐进、逐步累积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要因材施教,各个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在最初始的阶段,他们主要是学习汉字的发音。接着,他们主要学习汉字的结构。再者,他们的任务进一步加深,包括汉字的书写、汉字的造句、成篇、成章等等。
二、如何进行幼儿的语言教学
1、教师的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
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认知发展包括吸收、接纳和运用三个过程。儿童的吸收来自父母、老师、伙伴的语言输出。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者,教师的语言节奏必须富有节奏以及情感。听力与记忆、语言表达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处于语言学习敏感期的幼儿容易被教师节奏感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吸引。因此,幼儿教师需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巩固自己的语言功底,从而在每一次的授课中,给与孩子们生动的语言教学课堂。
2、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开篇就曾指出,幼儿的初期语言教育会影响其终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俗话说:“环境影响人”。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有了相应的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
3、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良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教师应尝试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扩展幼儿的经验,从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戏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耐心指导,及时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总结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绝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臆断、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课程。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他人起的只是一个输入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尽量真实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学会正确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著:《言语交际学》,第5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朱肃霞著:《关于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研究》2008年
[3]迈克尔·葛利高里、苏珊卡洛尔合著,徐家祯译:《语言和情景》,第9页,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