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科学探究实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教学。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去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素养即为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識、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的科学理解方式,以及人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意识与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注重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这是有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我们科学教师知晓,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就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过程中,面对科学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除了科学书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训,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必须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某些科学实验活动,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类化的目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学会科学知识与技能,又能够培养学生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促进学生科学的素养形成。[1]
一、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科学的实验活动中,要由科学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是科学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有效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步学会注重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学会质疑、分析和解疑的地步。[2]
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去培养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成功的那份快乐。[3]
二、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科学实验是从提出科学问题起步,到形成科学概念、解决科学问题为止。在整个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从始至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情境中。科学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论的得出,都必须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一点切记,不管科学实验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使学生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索的那份乐趣,可以说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每一个科学实验,实验方案都具有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可是针对当时的条件限制和传统习惯的束缚,定会使某些科学实验的方案呈现出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应该引起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例如,科学仪器使用过多,操作不方便,有毒气体未处理等等,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科学实验中探讨溶解能放热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对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进行改进,经过学生的努力,定会设计出许多可行的新方案来,我给大家看一看其中一个方案特别方便、有效。方案如下:将浓硫酸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而后再用一个大漏斗,在大漏斗内壁上贴几条湿润石蕊试纸,把大漏斗倒扣在培养皿上,再在大漏斗的管中插入一个细而长的吸管,吸管中吸满水,将吸管的下端接近浓硫酸液面滴水,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现象,水立即沸腾,飞溅的酸液溅在试纸上,使湿润石蕊试纸上出现红色的斑点。学生的创新意识立刻得到有效培养。[4]
三、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与环境污染保护有关的课题和活动。例如“水”、“空气”、“土壤”、“益虫和害虫”、“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我国珍稀动物和植物”、“保持水土”、“保护大自然”等课题和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去关注人类生活的环境:水、空气、土壤、植物、动物,调查自然的水域污染情况、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等实验。学生在这些实验过程中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并在实验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实验过程,就能够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并逐渐养成的环保意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深刻得多。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就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知道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定会得到了培养。[5]
再者,科学教师的精心准备是实施科学实验活动的前提,充分做好科学实验课前的准备,是科学教师保证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成功的有利保障。
有精心准备铺路,还要科学教师严格组织。只有教师的严格组织科学实验,才是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科学实验活动关键看的是科学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我们知道,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要依据科学教师的指导,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实验的选材、设计、操作。
随之而来的便是细心总结,细心总结它关系到科学实验的能否延伸的问题。所以,当科学实验操作过程结束后,要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参与做科学实验的兴趣。
最后要做的就是随堂测评。科学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随堂测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这样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科学的实验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要求上进、追求完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全林.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4年17期
[2]卢国浩.科学引导设计探究计划,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效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15期
[3]刘海林.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J].新课程(小学),2014年08期
[4]高利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08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城东第二小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素养即为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指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識、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的科学理解方式,以及人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意识与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注重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这是有效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我们科学教师知晓,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就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过程中,面对科学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除了科学书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训,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必须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某些科学实验活动,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类化的目的。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够使学生达到既学会科学知识与技能,又能够培养学生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促进学生科学的素养形成。[1]
一、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科学的实验活动中,要由科学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是科学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有效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步学会注重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学会质疑、分析和解疑的地步。[2]
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去培养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成功的那份快乐。[3]
二、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科学实验是从提出科学问题起步,到形成科学概念、解决科学问题为止。在整个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从始至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情境中。科学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论的得出,都必须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一点切记,不管科学实验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使学生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索的那份乐趣,可以说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每一个科学实验,实验方案都具有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可是针对当时的条件限制和传统习惯的束缚,定会使某些科学实验的方案呈现出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应该引起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例如,科学仪器使用过多,操作不方便,有毒气体未处理等等,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科学实验中探讨溶解能放热时,教师就可以发动学生对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进行改进,经过学生的努力,定会设计出许多可行的新方案来,我给大家看一看其中一个方案特别方便、有效。方案如下:将浓硫酸放在一个培养皿中,而后再用一个大漏斗,在大漏斗内壁上贴几条湿润石蕊试纸,把大漏斗倒扣在培养皿上,再在大漏斗的管中插入一个细而长的吸管,吸管中吸满水,将吸管的下端接近浓硫酸液面滴水,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现象,水立即沸腾,飞溅的酸液溅在试纸上,使湿润石蕊试纸上出现红色的斑点。学生的创新意识立刻得到有效培养。[4]
三、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与环境污染保护有关的课题和活动。例如“水”、“空气”、“土壤”、“益虫和害虫”、“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我国珍稀动物和植物”、“保持水土”、“保护大自然”等课题和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去关注人类生活的环境:水、空气、土壤、植物、动物,调查自然的水域污染情况、空气污染情况、调查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等实验。学生在这些实验过程中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并在实验中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实验过程,就能够感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并逐渐养成的环保意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述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深刻得多。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就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知道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定会得到了培养。[5]
再者,科学教师的精心准备是实施科学实验活动的前提,充分做好科学实验课前的准备,是科学教师保证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成功的有利保障。
有精心准备铺路,还要科学教师严格组织。只有教师的严格组织科学实验,才是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科学实验活动关键看的是科学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我们知道,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要依据科学教师的指导,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实验的选材、设计、操作。
随之而来的便是细心总结,细心总结它关系到科学实验的能否延伸的问题。所以,当科学实验操作过程结束后,要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参与做科学实验的兴趣。
最后要做的就是随堂测评。科学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随堂测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这样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科学的实验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要求上进、追求完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全林.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J].学周刊,2014年17期
[2]卢国浩.科学引导设计探究计划,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效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15期
[3]刘海林.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J].新课程(小学),2014年08期
[4]高利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08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城东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