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长豇豆品种广西沿海地区区域试验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开展长豇豆品种区域试验,为筛选适宜广西沿海地区种植的优良长豇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沿海地区合浦县对12个长豇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及耐贮藏性等指标。【结果】农丰1号、农丰3号和金帅等8个长豇豆品种的单荚长在50.00~70.00 cm、单荚重在20.00~35.00 g、豆荚颜色绿白色、外观顺直且无鼓籽和鼠尾,单株荚数较多,符合外销要求;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裕丰8号6个品种的平均鲜荚总产量高于对照(金豆一号),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其中,农丰1号的总产量最高,为45093.36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20.18%(P<0.01,下同);抗优009号的前期平均产量最高,为25014.40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6.84%,丰成18号的前期平均产量(24813.15 kg/ha)较高,极显著高于對照15.90%;各品种主要病害田间发病较轻,抗性差异不明显;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对照6个品种嫩荚中种子所占比例小,荚壁厚、失水较慢,属于更耐贮藏长豇豆品种。【结论】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金豆一号等长豇豆品种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广西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的前期产量及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佳,可作为广西沿海地区早春早熟栽培品种适当推广种植。
  关键词: 长豇豆;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耐贮藏性;广西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03-0628-07
  0 引言
   【研究意义】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 sesquipedalis)是我国内陆地区夏秋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高金龙等,2008),其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铁、磷、钙等元素,栽培适应性强(符家平等,2016)。近年来,我国长豇豆年均种植面积维持在33.0万ha以上(刘刚等,2017),其中广西年均种植面积约3万ha(梁家作等,2015)。广西沿海地区的长豇豆一般于12月下旬开始播种,次年4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处于海南豇豆下市与北方豇豆未上市的空档期,豇豆生产的市场空间极大。广西合浦县是广西主要沿海县,交通便利,气候环境有利于常年栽培长豇豆,素有“豇豆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豇豆面积约1.5万ha,产量超过35.25万t,主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及广西区内各地市场,产值达15.69亿元(施维高飞,2017)。但近年来合浦县种植的长豇豆品种较杂乱,老品种退化严重、抗性差,收益低;引入的新品种数量虽较多,但多数品种表现长势差、产量低、豆荚条偏短、豆荚颜色偏绿或偏白等(王英日等,2016)。此外,耐贮藏性不同的品种混种混收,导致长豇豆收购点不能分级分类处理,收购商和零售商在豆荚贮运和销售过程中损耗严重。以往的豇豆品种比较试验主要是评价品种的农艺性状(商品性)、产量和抗病性等(袁伟方等,2017),忽略对品种耐贮藏性的评价,而收购商更关注产品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和耐贮藏性表现。因此,通过综合评价长豇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及耐贮藏性等指标,筛选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长豇豆品种,对促进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张福平(2006)、史君彦等(2017)研究发现,长豇豆嫩荚采收后代谢仍较旺盛,较易发泡、失水而失去食用价值。胡婷婷等(2010)研究认为,除丰产、抗病和商品性外,耐贮藏性也是评价长豇豆品种的重要指标,是长豇豆品种选育和筛选的重要方向之一。许如意等(2010)对8个豇豆品种进行生育期、抗病性、豆荚性状及产量分析,筛选出适合海南省三亚市夏季栽培的高产、耐热豇豆品种。冯学杰等(2011)、伍壮生等(2012)在海南对引进的长豇豆新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抗寒性和产量比较试验,均筛选出适合海南冬季种植的优良豇豆新品种。林竞鸿等(2011)在广西北海市对引进的6个长豇豆品种开展前期产量、总产量、始收期和豆荚性状比较试验,筛选出符合外销嫩豆荚市场和本地市场需求的长豇豆品种。鲁忠富等(2013)在常温下比较分析4个长豇豆品种的条荚发泡率、密度及失水率,探讨其耐贮藏性能。钟开勤等(2013)在福州市对12个豇豆品种进行豆荚性状、产量和耐热性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福州地区春种的早熟豇豆新品种。徐淑萍(2015)通过分析常温下5个长豇豆品种嫩荚的密度、种子与嫩荚鲜重比、失重率及发泡率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长豇豆品种的耐贮性能。黄国宋等(2017)通过比较多个豇豆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耐阴雨天气及病虫害发生特性等,筛选出适合海南三亚市冬季栽培的豇豆新品种。【本研究切入点】目前,针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耐贮藏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广西沿海地区合浦县开展长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比较12个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及耐贮藏性,筛选出适合广西沿海地区推广种植的耐贮藏长豇豆品种,为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基地选择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合浦县位于广西沿海地区南端(东经108°51′~109°46′,北纬21°27′~21°55′),属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1921 h,年均气温22.4 ℃,无霜期358 d。 试验田前茬为水稻,土壤为沙壤土,pH 6.5,含有机质4.55%,全氮0.082%,全磷0.030%,速效磷1.46 mg/kg。   1. 2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为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广西合浦县农业推广中心收集的12个长豇豆品种。其中,金帅、裕丰8号、翡翠王子、金豆一号和恒丰8号为合浦县当地主栽品种;桂豇11号、农丰1号、农丰3号、翠宝2号、丰成18号、农家宝和抗优009号为新引进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金豆一号为对照。
  1. 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广西合浦县石湾镇秧田村蔬菜基地进行。各品种均于2017年1月5日直播,采用小拱棚防寒栽培,3月15日始收,6月10日采收结束;每公顷施有机肥37500 kg、复合肥750 kg;每品种种植1个小区,畦宽1.30 m、长8.00 m,南北走向,双行种植,穴距0.35 m、行距0.75 m,每穴种2株,其他管理按当地常规栽培方法进行,重复3次。
  1. 4 测定项目及方法
  长豇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参照《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薛珠政等,2003;王佩芝和李錫香,2006)进行田间观察。于盛花期,每品种分别取样10株,调查初花节位、荚长、荚宽、单荚重、单株荚数、外观、鼓籽、鼠尾和豆荚颜色等。参考陈凯利等(2013)的方法统计产量,其中前期产量为从开始采收豇豆起20 d的产量,总产量为从始收到采收结束的产量。参照王连生和李小荣(2006)的方法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于盛花期对当天开放的花朵挂牌,3月29日(开花后10 d)每小区采摘20条无虫咬、无病斑、粗细均匀的嫩荚进行耐贮性试验。依据当地习惯分级,将从每小区采摘的长豇豆扎成1把,放入当地收购点预冷池(0±1)℃冰水中,预冷7 mim后放入(7±2) ℃、平均相对湿度(70±5)%的人工气候箱内,经8 h贮运至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室,平铺在垫有保鲜膜的常温室内(温度20~25 ℃)地面上,自然干爽后开始测定耐贮藏性相关指标,始测时间安排在采收后9 h。
  参考鲁忠富等(2013)、徐淑萍(2015)的方法开展耐贮性试验。密度(g/cm3)=测定嫩荚重量(g)/体积(cm3),自开始测定时计时,每隔8 h测定1次,重复3次;种子与嫩荚鲜重比(%)=测定嫩荚种子鲜重(g)/嫩荚鲜重(g)×100,自开始测定时计时,每隔8 h测定1次,重复3次;失重率(%)=(测定嫩荚原始重量-现重)/原始重量×100,自开始测定时计时,每隔8 h测定1次,重复3次。
  1. 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以SPSS 18.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长豇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1可知,各长豇豆品种的初花节位在5.1~8.2节,其中抗优009号的初花节位最低,翡翠王子的初花节位最高;各品种的单荚长度为46.30~66.02 cm,其中裕丰8号、桂豇11号、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的嫩荚长度在50.00 cm以下,其余8个品种的单荚长度在51.57~66.02 cm,符合外销品种对长度的要求(50.0~70.0 cm);各品种的单荚重在24.55~31.03 g,符合外销品种对单荚重的要求(20.0~35.0 cm),其中单荚重最大的是农丰3号,其次是农丰1号和农家宝,较小的是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各品种的单株荚数变化不明显,介于8.2~11.2个,其中农丰1号和农丰3号的单株荚数较多,分别为11.2和11.1个,裕丰8号的单株荚数最少,为8.2个;观察各品种的外观、鼓籽、鼠尾等情况发现,其外观多为顺直型,豆荚鼓籽、鼠尾现象少,其中,翡翠王子的豆荚外观顺直但有鼓籽,抗优009号的豆荚有鼠尾;各品种豆荚颜色除裕丰8号为青绿色外其余均为绿白色。综合比较单荚长度、单荚重量、单株荚数、豆荚颜色及外观,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较佳的品种有7个,分别为金帅、对照、农丰1号、农丰3号、翠宝2号、农家宝和恒丰8号;表现不佳的品种有2个,分别为裕丰8号和丰成18号。
  2. 2 长豇豆品种的鲜荚产量表现
  由表2可知,鲜荚前期产量(两年平均)高于对照的品种有7个,其中抗优009号的前期产量最高,为25014.40 kg/ha,极显著高于对照16.40%(P<0.01,下同),其次是丰成18号,为24813.15 kg/ha,极显著高于对照15.90%;恒丰8号、翡翠王子、金帅和农家宝4个品种的前期产量均低于对照;12个长豇豆品种的前期产量排序为抗优009号>丰成18号>桂豇11号>农丰3号>农丰1号>翠宝2号>裕丰8号>对照>农家宝>金帅>翡翠王子>恒丰8号。说明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可作为当地早春早熟栽培品种利用。参试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鲜荚总产量(两年平均)高于对照,其中,农丰1号的鲜荚总产量最高,为45093.36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20.18%;农丰3号的鲜荚总产量为43764.22 kg/ha,极显著高于对照16.64%;农家宝的鲜荚总产量为41709.09 kg/ha,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1.16%;翡翠王子、恒丰8号、豇豆11号、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的鲜荚总产量较对照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减产;12个长豇豆品种鲜荚总产量排序为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裕丰8号>对照>抗优009号>翡翠王子>丰成18号>恒丰8号>桂豇11号。可见,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裕丰8号和对照7个品种的鲜荚总产量表现较佳,桂豇11号的鲜荚总产量表现较差。
  2. 3 长豇豆品种主要病害的田间抗性差异
  从表3可看出,翡翠王子和裕丰8号的枯萎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2%和2.1%,农丰1号和农丰3号的发病率较低,为1.1%和1.2%;桂豇11号和翡翠王子的锈病病情指数较高,分别为3.3和3.2,农丰1号较低,为1.7;裕丰8号的煤霉病病情指数最高,为3.7,农丰3号较低,为1.3。不同品种的枯萎病发病率及锈病和煤霉病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参试长豇豆品种中除桂豇11号、翡翠王子和裕丰8号外,其他品种的主要病害田间发病较轻,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表现较好。   2. 4 长豇豆品种的耐贮藏性表现
  2. 4. 1 密度变化情况 由表4可知,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嫩荚经预冷和贮运后,在常温下存放过程中密度均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农丰1号的始测密度与72 h的测定密度差为0.087 g/cm3,农丰3号的始测密度与72 h的测定密度差为0.082 g/cm3,接近或小于对照的始测密度与72 h测定密度差,说明农丰1号和农丰3号豆荚的密度变化小且变化较慢,豆荚变软过程不明显;翡翠王子和裕丰8号的始测密度与72 h测定密度差均为0.100 g/cm3,丰成18号和翠宝2号的密度差为0.099 g/cm3,明显大于对照的密度差(0.086 g/cm3),说明这些品种豆荚的密度降幅大且下降较快,豆荚变软过程较明显。可见,农丰1号和农丰3号的耐贮藏性表现较佳,翡翠王子、裕丰8号、丰成18号和翠宝2号的耐贮藏性表现较差。
  2. 4. 2 种子与嫩荚鲜重比的变化情况 由表5可知,經预冷、贮运及在常温下存放后,金帅、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翠宝2号和对照品种嫩荚的种子鲜重与嫩荚鲜重比波动幅度较小,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分别为0.050、0.034、0.038、0.054、0.043和0.052;裕丰8号、翡翠王子、恒丰 8号、桂豇11号、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品种嫩荚的种子鲜重与嫩荚鲜重比波动幅度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分别为0.063、0.073、0.071、0.056、0.057和0.059。参照胡婷婷等(2010)的研究结果,金帅、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翠宝2号和对照品种的嫩荚中种子所占比例较小,荚壁厚,失水较慢,耐贮藏性相对较好;裕丰8号、翡翠王子、恒丰 8号、桂豇11号、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品种的嫩荚中种子所占比例较大,荚壁薄,失水较快,耐贮藏性相对较差。
  2. 4. 3 失重率的变化情况 由表6可知,经预冷、贮运及在常温下存放后,参试长豇豆品种的失重率变化均较明显,各品种的失重率在采收后前40 h下降较快,而后变慢;在采后72 h时,农丰1号、农丰3号、金帅、翠宝2号、农家宝和对照的失重率较其余6个品种下降慢。说明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对照的贮藏性表现较佳,而翡翠王子、桂豇11号、裕丰8号、恒丰 8号、丰成18号和抗优009号的耐贮藏性表现相对较差。
  3 讨论
  近年来,广西沿海地区合浦县相继引种了一批长豇豆品种,筛选出金帅和金豆一号等优良品种(王英日等,2016),对广西合浦县长豇豆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种植的品种性状与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需不断进行新品种引进和筛选。本研究旨在通过长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合广西沿海地区种植的优良长豇豆品种。
  通过对长豇豆市场的多年调查,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用豆研究团队总结出收购商对广西沿海地区长豇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嫩荚长50.00~70.00 cm、嫩荚单荚重20.00~35.00 g、豆荚颜色绿白色、外观顺直且无鼓籽、无鼠尾。谢大森(2000)、詹园凤等(2015)对长豇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以高产为育种目标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的种质或组合。本研究根据长豇豆品种对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的目标,筛选出鲜荚总产量表现较佳及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好的长豇豆品种6个,分别为金帅、农丰1号、农丰3号、翠宝2号、农家宝和金豆一号(CK);筛选出前期产量及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好的品种2个,为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但这些品种也存在某些缺陷,如在贮藏期间均表现嫩荚失水发泡、种子与嫩荚鲜重比增大、密度下降,嫩荚商品价值随贮藏时间延长而下降,甚至失去商品性。胡婷婷等(2010)研究认为,嫩荚比重的变化与荚壁厚度、荚壁失水及种子数量等有关,与不同品种间耐贮藏性差异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基因型长豇豆种子与嫩荚鲜重的比值变化能反映不同品种间耐贮藏性差异,且该比值测定方便、准确。综合参试品种密度变化、种子与嫩荚鲜重比变化和失重率变化的分析结果,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金豆一号的豆荚较耐贮藏,裕丰8号和翡翠王子的豆荚不耐贮藏;抗优009号、桂豇11号、丰成18号和恒丰8号豆荚的耐贮藏性中等。因此,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金豆一号可作为适宜广西沿海地区外销且耐贮藏的长豇豆品种推广应用;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的前期产量和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好,生产上可有针对性地利用;裕丰8号、翡翠王子和桂豇11号不适宜广西沿海地区作为长豇豆品种推广种植。
  4 结论
  农丰1号、农丰3号、农家宝、金帅、翠宝2号和金豆一号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病害抗性及耐贮藏性在2017—2018年长豇豆品种广西沿海地区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优良,可在广西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抗优009号和丰成18号的前期产量及抗主要病害综合特性较好,可作为广西沿海地区早春早熟栽培品种适当推广。
  参考文献:
  陈凯利,刘茂雄,曹凤娟. 2013. 七个豇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7):34-36. [Chen K L,Liu M X,Cao F J. 2013. Preliminary report of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seven new cowpea varieties[J]. Southern Agriculture,(7):34-36.]
  冯学杰,吴月燕,刘振文. 2011. 北运型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38(21):56. [Feng X J,Wu Y Y,Liu Z W. 2011. Comparison test of new cowpea varieties of Beiyun type[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38(21):56.]   符家平,李金泉,汪盛松,汪红胜,邱正明. 2016. 豇豆杂交育种亲本的筛选[J]. 长江蔬菜,(4):33-35. [Fu J P,Li J Q,Wang S S,Wang H S,Qiu Z M. 2016. Selection of parents for cowpea crossbreeding[J]. Yangtze River vegetables,(4):33-35.]
  高金龙,李春燕,李育军. 2008. 我国长豇豆育种现状及育种策略[J]. 长江蔬菜,(18):1-4. [Gao J L,Li C Y,Li Y J. 2008. Breeding status and breeding strategy of cowpea in China[J]. Yangtze River Vegetables,(18):1-4.]
  胡婷婷,刘永华,吴晓花. 2010. 不同基因型长豇豆嫩荚采后外观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6):1326-1329. [Hu T T,Liu Y H,Wu X H. 2010. Comparative study of post-harvest appearance feature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of long cowpea pods[J].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6):1326-1329.]
  黄国宋,李秋洁,刘勇,吴乾兴,叶其宏,罗丰,孔祥义. 2017. 三亚市冬种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 热带农业科学,37(1):53-59. [Huang G S,Li Q J,Liu Y,Wu Q X,Ye Q H,Luo F,Kong X Y. 2017. Comparison of cowpea varie-ties in winter in Sanya City[J].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37(1):53-59.]
  梁家作,黃熊娟,陈小凤,陈振东,黄玉辉,黄如葵. 2015. 《豇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J]. 种子,34(6):129-131. [Liang J Z,Huang X J,Chen X F,Chen Z D,Huang Y H,Huang R K. 2015. Preparation of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wpea Seed Production[J]. Seeds,34(6):129-131.]
  林竞鸿,吴洁远,李小洁. 2011.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西部科技,10(19):51-52. [Lin J H,Wu J Y,Li X J. 2011. Cowpea variety comparison test[J]. China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19):51-52.]
  刘刚,黄晓伟,杨传新,高光立,田翠翠. 2017. 我国豇豆病虫害防治用药登记应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农药科学与管理,38(3):15-22. [Liu G,Huang X W,Yang C X,Gao G L,Tian C C. 2017. Applic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gistration of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of cowpea in China[J]. Pesticide Science and Management,38(3):15-22.]
  鲁忠富,汪宝根,吴晓花,徐沛,刘永华,李国景. 2013. 4个长豇豆品种的耐贮藏性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10):1288-1289. [Lu Z F,Wang B G,Wu X H,Xu P,Liu Y H,Li G J. 2013. Comparison of storage resistance of 4 long cowpea varieties[J].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10):1288-1289.]
  施维高飞. 2017. 豇豆种出大“名堂”——广西北海市发展豇豆产业助农增收纪实[N]. 农民日报,2017-07-15(01版). [Shi W G F. 2017. Cowpea grows a big “name”—The development of cowpea industry to help farmers increase their income in Beihai,Guangxi[N]. Farmers Daily,2017-07-15(01 Edition).]
  史君彦,王清,高丽朴,王云香,郑秋丽,左进华. 2017. 变温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2):132-137. [Shi J Y,Wang Q,Gao L P,Wang Y X,Zheng Q L,Zuo J H. 2017. Effects of temperature-change treatment on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wpea[J]. Northern Horticulture,(22):132-137.]
  王连生,李小荣. 2006. 长豇豆不同品种田间抗病性及产量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1):82-84. [Wang L S,Li X R. 2006. Comparison of resistance and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ong cowpea in the field[J].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1):82-84.]   王佩芝,李锡香. 2006.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Wang P Z,Li X X. 2006. 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Cowpea[Vigna unguicu-lata(L.) Walp][M]. Beijing:China Agricultra Press.]
  王英日,李团,贝近灵. 2016. 合浦县优质高产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2):48-50. [Wang Y R,Li T,Bei J L. 2016. Hepu County high quality high-yield cowpea variety comparison test[J]. Yangtze River vegetables,(2):48-50.]
  伍壮生,陈贻诵,吴月燕,李雪峤. 2012. 耐低温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39(19):33-36. [Wu Z S,Chen Y S,Wu Y Y,Li X Q. 2012. Comparative test of new cowpea varieties resistant to low temperatures[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39(19):33-36.]
  谢大森. 2000. 长豇豆目标性状的灰关联分析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2(2):279-281. [Xie D S. 2000. Grey relation analysis of sparagus bean objective properties[J]. Acta Agricultur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22(2):279-281.]
  徐淑萍. 2015. 不同長豇豆品种耐贮性比较试验[J]. 福建农业科学,(3):20-22. [Xu S P. 2015. Comparative test of storag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long cowpea varieties[J].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3):20-22.]
  许如意,陈正,王丹美,范荣,李劲松. 2010. 三亚市耐热豇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广西热带农业,(3):6-9. [Xu R Y,Chen Z,Wang D M,Fan R,Li J S. 2010. Primary experiment on comparison of heat resistant cowpea varieties in Sanya[J]. Guangxi Tropical Agriculture,(3):6-9.]
  薛珠政,康建坂,李永平,李大忠,林国强,温庆放. 2003. 长豇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8(1):38-41. [Xue Z Z,Kang J B,Li Y P,Li D Z,Lin G Q,Wen Q F. 200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asparagus bean[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8(1):38-41.]
  袁伟方,何阳,肖日新,李鹏,余宏军,蒋卫杰. 2017. 三亚、陵水冬春茬豇豆安全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2):90-92. [Yuan W F,He Y,Xiao R X,Li P,Yu H J,Jiang W J. 2017. Safe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cowpea in winter and spring crops of Sanya and Lingshui[J]. Chinese Vegetables,(2):90-92.]
  詹园凤,党选民,戚志强,贺滉,杨衍. 2015. 长豇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46(11):2006-2010. [Zhan Y F,Dang X M,Qi Z Q,He H,Yang Y. 2015. Analysis of the main agronomy and quality traits of long cowpea germplasm resource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ae,46(11):2006-2010.]
  张福平. 2006. 豇豆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34(10):2109-2110. [Zhang F P. 2006. Physiological changes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of cowpea[J].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34(10):2109-2110.]
  钟开勤,曾晓玲,高山,许端祥. 2013. 春种早熟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11):17-19. [Zhong K Q,Zeng X L,Gao S,Xu D X. 2013. Comparison of early spring cowpea varieties[J].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1):17-19.]
  (责任编辑 思利华)
其他文献
轧制过程中,轧机会发生各种振动,其中大部分无关紧要,但有些振动则会对冷轧过程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介绍了在钢板和铝板轧制期间引发问题的一些轧机振动,包括1/3和1/5倍
通过数学模型和现场测量研究了紧凑式6机架轧机上的热轧薄带钢的生产情况。在加工1.06~2.68mm厚度低碳带钢期间获得的数据包括6套机架上各自的速度、压下量和分离力。从轧制负荷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勘探前景最好的盆地。盆地地表褶皱构造主要发育于侏罗系构造层中,呈带状展布,以东西向和北西西向直立水平褶皱为主,并构成类隔挡式组合样式。褶皱
红曲霉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一直作为传统食品加工的神奇微生物。1979年,日本学者远腾章从红曲霉的发酵物中发现了洛伐他汀,开启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红曲霉热潮
牙隐裂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混淆性,通常不易明确诊断或者产生误诊,是一个牙体修复、牙髓治疗的难题,且缺乏可循证的指导原则。本文对近年来
<正> 南斯拉夫的价格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自治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具体地说,价格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自治,统一的市场和社会计划的
1前言本文介绍一个为北欧某联合型钢铁厂开发的系统模型,以及用该模型对一组特定的高炉内部循环利用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本项目旨在改善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材料(如炉渣、
南果梨属辽南特产,优质南果梨内在品质优,肉质细脆、酥软,汁液多,味甜或微有酸味、可口、浓香、石细胞少;果个整齐形正,果皮黄色光洁,具有鲜红晕,无伤害和病斑。本文对南国梨
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为进一步配合新体制的建立,加强我国乃至本市在卫生信息资源方面的规划,相应的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不同的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则需建设以医院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新一代的服务信息系统。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烟囱式”条线的业务系统建设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新一代的服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而是整个医院服务信息化的业务应用体系中一个重要
我国煤炭生产行业仍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隐患仍然比较严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煤自燃灾害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预先确定影响采空区煤自燃的主要因素,掌握煤自燃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煤矿火灾的危害程度,同时也可以控制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本文基于对煤自燃事故发生的机理和采空区煤自燃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确定出对煤自然发火产生严重危害的主要因素:煤自燃倾向性、煤层地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