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唐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撰者为唐代刘肃。此书记载了唐初至代宗大历年间的历史人物及其言行故事,保存了唐代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内容丰富,材料较为真实可靠,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大唐新语》;刘肃 ;史料价值
一、《大唐新语》简介及作者刘肃
《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刘肃撰,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称之为《唐新语》,明人刻本改为《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大唐新语》全书13卷,加上书前作者的自序及书后的总论共32篇,记事353条。本书记载了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历,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主要收录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用前事作为鉴戒。
《大唐新语》的作者刘肃,其生平事迹流传较少,《新唐书·艺文志》称其为“元和中将都主簿”。在《大唐新语》的自序中,刘肃在其末尾称“时元和丁亥岁有事于圜丘之月序”。自序中还自称“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薄刘肃撰”。由此可知,刘肃是元和时唐朝廷的一名低级官吏。刘肃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统一的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削弱。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情况刘肃无能为力,他尽自己所能记述下这段史事,正所谓“立记注之司,以存警诫之法”。他在自序中说:“今起自国初,迄于大历,事关政教,言涉文词,道可师模,志将存古”。
二、《大唐新语》的史料价值
1.保存了唐代第一手历史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较为可靠,史料价值很高,有许多关于皇上善于纳谏群臣乐于劝谏的记载。唐太宗善于纳谏是非常出名的。《大唐新语》记载:“太宗:有人言尚书令史多受赂者,乃密遣左右以物遗之。司门令史果受绢一匹。太宗将杀之,裴矩谏曰:‘陛下以物试之,遽行极法,使彼陷于罪,恐非道德齐礼之义。’乃免。”唐太宗接受了裴矩的建议。另外,还记载了张玄素批评唐太宗修洛阳宫的问题。高宗朝敢于犯言直谏的官员也很多,如太常博士袁利贞、李君球,中书令郝处俊等。唐玄宗也很善于纳谏,唐玄宗喜好遣中官去淮南捕各种奇禽异鸟,汴州刺史倪若水批评玄宗“贱人贵鸟”,玄宗因此赏赐了他。
刘肃在歌颂正面人物的同时,也揭露了乱臣贼子和谀佞者,给后人以警戒。刘肃将宇文士及、窦怀珍、霍献可、杨再思、王庆之等人的谀佞丑恶呈现在我们眼前,并给这些奸佞之徒以辛辣的讽刺。例如,太宗曰:“此嘉树”。宇文士及“美之不容口”,太宗面有怒色的说:“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宇文士及非常难堪。刘肃记载这些事例的用意,就是告诫后人不要被那些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的人物所迷惑。另外还有有关官吏要公正清廉、勤于政事的记载,主要在《清廉》一门。唐初的李袭誉告诫子孙:“吾不好货财,以至贫乏。京城有赐田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南有桑千树,事之可以充衣;所写得书,可以求官。吾殁之后,尔曹勤此三事,可以无求于人矣。”他教训子孙不要贪图财货,多钻研学问,并身体力行,可称得上清廉。
2.《大唐新语》填补了历史空白
对《大唐新语》的内容作了分析后,我发现《大唐新语》中有些内容要么是正史无记载,但却非常重要的,要么其本身就是后世编纂前期历史时所参考和引用的文献。
《大唐新语》的《举贤》中记载了唐初重要人物李靖的一些事件,是其他史书所未载的重要资料。“高祖以唐公举义于太原,李靖与卫文升为隋守长安,乃收皇族害之。及关中平,诛文升等,次及靖。……。告事者乃疏状与御史,验与本状不同。即日还以闻。高祖大惊。” 这段史料在两《唐书》中均未见到,是《大唐新语》保留史料的一个证明。
《大唐新语》还保留了一些不见于两《唐书》的手诏、弹文、榜文、奏疏等。其《著述》篇还记录了唐代一些有名的著作,比如《初学记》和《御览》等。另外还有一些其它著作没有记载的人物,特别是一些中下层官吏,如《大唐新语》卷八《文章》记载的“富词翰”的张宣明,“长于五言诗”的陆余庆、孙海、郑蜀宾,还有以文章知名的山阳丞魏求己。
3.《大唐新语》的许多内容为唐以后的著作所参用
从唐后期的许多笔记中都能看见《大唐新语》的影子,这些笔记很多是引用《大唐新语》内容并加以修改。《大唐新语》的史料多出现于其以后著成的《本事记》、《明皇杂录》、《刘宾客嘉话录》及《唐摭言》中。
另外,一些大型类书对《大唐新语》的材料多有引用,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具体文字或略有出入,但可与今本《大唐新语》互相参证,以佐研究。
三、小结
《大唐新语》是唐元和年间刘肃仿照《世说新语》所写成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近年来史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其史料价值也被肯定。
(作者简介:李 晗(1989.06-),女,山东五莲人,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史。)
关键词:《大唐新语》;刘肃 ;史料价值
一、《大唐新语》简介及作者刘肃
《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唐朝刘肃撰,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称之为《唐新语》,明人刻本改为《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大唐新语》全书13卷,加上书前作者的自序及书后的总论共32篇,记事353条。本书记载了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历,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主要收录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是用前事作为鉴戒。
《大唐新语》的作者刘肃,其生平事迹流传较少,《新唐书·艺文志》称其为“元和中将都主簿”。在《大唐新语》的自序中,刘肃在其末尾称“时元和丁亥岁有事于圜丘之月序”。自序中还自称“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薄刘肃撰”。由此可知,刘肃是元和时唐朝廷的一名低级官吏。刘肃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统一的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削弱。面对这种复杂的社会情况刘肃无能为力,他尽自己所能记述下这段史事,正所谓“立记注之司,以存警诫之法”。他在自序中说:“今起自国初,迄于大历,事关政教,言涉文词,道可师模,志将存古”。
二、《大唐新语》的史料价值
1.保存了唐代第一手历史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较为可靠,史料价值很高,有许多关于皇上善于纳谏群臣乐于劝谏的记载。唐太宗善于纳谏是非常出名的。《大唐新语》记载:“太宗:有人言尚书令史多受赂者,乃密遣左右以物遗之。司门令史果受绢一匹。太宗将杀之,裴矩谏曰:‘陛下以物试之,遽行极法,使彼陷于罪,恐非道德齐礼之义。’乃免。”唐太宗接受了裴矩的建议。另外,还记载了张玄素批评唐太宗修洛阳宫的问题。高宗朝敢于犯言直谏的官员也很多,如太常博士袁利贞、李君球,中书令郝处俊等。唐玄宗也很善于纳谏,唐玄宗喜好遣中官去淮南捕各种奇禽异鸟,汴州刺史倪若水批评玄宗“贱人贵鸟”,玄宗因此赏赐了他。
刘肃在歌颂正面人物的同时,也揭露了乱臣贼子和谀佞者,给后人以警戒。刘肃将宇文士及、窦怀珍、霍献可、杨再思、王庆之等人的谀佞丑恶呈现在我们眼前,并给这些奸佞之徒以辛辣的讽刺。例如,太宗曰:“此嘉树”。宇文士及“美之不容口”,太宗面有怒色的说:“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宇文士及非常难堪。刘肃记载这些事例的用意,就是告诫后人不要被那些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的人物所迷惑。另外还有有关官吏要公正清廉、勤于政事的记载,主要在《清廉》一门。唐初的李袭誉告诫子孙:“吾不好货财,以至贫乏。京城有赐田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南有桑千树,事之可以充衣;所写得书,可以求官。吾殁之后,尔曹勤此三事,可以无求于人矣。”他教训子孙不要贪图财货,多钻研学问,并身体力行,可称得上清廉。
2.《大唐新语》填补了历史空白
对《大唐新语》的内容作了分析后,我发现《大唐新语》中有些内容要么是正史无记载,但却非常重要的,要么其本身就是后世编纂前期历史时所参考和引用的文献。
《大唐新语》的《举贤》中记载了唐初重要人物李靖的一些事件,是其他史书所未载的重要资料。“高祖以唐公举义于太原,李靖与卫文升为隋守长安,乃收皇族害之。及关中平,诛文升等,次及靖。……。告事者乃疏状与御史,验与本状不同。即日还以闻。高祖大惊。” 这段史料在两《唐书》中均未见到,是《大唐新语》保留史料的一个证明。
《大唐新语》还保留了一些不见于两《唐书》的手诏、弹文、榜文、奏疏等。其《著述》篇还记录了唐代一些有名的著作,比如《初学记》和《御览》等。另外还有一些其它著作没有记载的人物,特别是一些中下层官吏,如《大唐新语》卷八《文章》记载的“富词翰”的张宣明,“长于五言诗”的陆余庆、孙海、郑蜀宾,还有以文章知名的山阳丞魏求己。
3.《大唐新语》的许多内容为唐以后的著作所参用
从唐后期的许多笔记中都能看见《大唐新语》的影子,这些笔记很多是引用《大唐新语》内容并加以修改。《大唐新语》的史料多出现于其以后著成的《本事记》、《明皇杂录》、《刘宾客嘉话录》及《唐摭言》中。
另外,一些大型类书对《大唐新语》的材料多有引用,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具体文字或略有出入,但可与今本《大唐新语》互相参证,以佐研究。
三、小结
《大唐新语》是唐元和年间刘肃仿照《世说新语》所写成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近年来史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其史料价值也被肯定。
(作者简介:李 晗(1989.06-),女,山东五莲人,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宋元明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