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实践推动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上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大学生对所学知识感觉生涩难懂,二是课程创新实践过程过少,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就无法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如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最大化吸引学生兴趣点,是新时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提出以科研实践为电子技术教学新的改革形式,带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转变成一个项目来完成,既完成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孙慧(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与实训中心,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孙凯(1977-),男,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网络中心,助教。(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P200901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0-0202-02
  
  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性人才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情况,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各个高校就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与形式逐渐加入到教学中,但我们也应该思考,究竟什么方法和手段更适合当今大学生电子技术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究竟什么教学改革方式更能适应如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只有找到适合电子技术课程理解和学习的新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电子专业人才。
  一、电子技术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授课方式方法死板陈旧
  目前各个高校采取的教学方式普遍是灌输式,即教师讲授课程的同时,不给学生互动的机会,学生被动吸收所学知识。机械灌输式教学方式带来的最大弊端是会令多数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会以旁观者角度来看待学习,不会用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教师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机械推进教学进度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使掉队的学生一直掉队,直到彻底放弃一门课程的学习。
  2.范围狭窄
  很多教师讲课内容只局限于陈旧教材所限,却不去寻找与时代挂钩的新理论新内容来融合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教材毕竟理论性很强,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与时代同步,如果授课过程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很有可能使学生难于理解所学内容,更不知道应该在哪个方面寻找结合点来帮助理解教材知识,其结果也只能是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学校缺乏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环节,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将来能用在什么领域,不知道真正的电子电路如何设计,设计过程中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任何理论基础都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我们培养高精专电子科技人才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二、新时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方向
  1.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与时代脱节的教学内容大胆删除,增加当今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新技术内容。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型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因此,所编写教材的既要包含基础理论,还要体现时代特征,应该把与目前与教学相关但属于教材之外的新理论新知识编入教材,使学生能抓住时代气息,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点。其次是要把传统教育方式与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我们提倡多媒体等多形式教学手段并行运用,传统板书式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最大化触发教师授课灵感,能够灵活扩充授课内容,并能机动处理授课过程中学生所提问题,但是,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自身严重的弊端,既无法提供生动图文影音资料,电子技术授课内容来源于工程实践,也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有必要对具体实际问题以及课题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在学习过程有一定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同时采用先进教学形式,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媒體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把影音资料以及知识点动态模拟过程引入到教学中,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化,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求知欲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也可把电子设计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但知道学为有用,还要了解学为何用,课堂气氛活跃,才能激起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我们不推崇单一授课模式,即要做到多形式教学手段相结合。每一模式都有着自身不足,例如仅仅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在遇到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以及欲随时扩充知识点时,必然无法做到实时性与充分性回答。
  2.加强实践教学培训,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创新能力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与相应的理论教学密切衔接,与工程实际紧密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增加集中实践的周数,建立各个环节优化组合的新的体系。具体的执行方式可以参照科研方式授课。科研式授课即把电子技术课程概括为一个整体科研项目,每一章节每一堂课被划为各个子项目,学生学习过程即为动手实践过程,即为项目设计与实验过程。学生要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电路设计基本原理,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查询与教材知识相关资料来保障所分配的子项目的完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是理论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导师,是项目完成的监督者。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互动特征,使学生能够明白在课程中要学习各个理论、各种电路设计的原因,同时也要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不同点,如何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如何扩充知识面、获取相关知识信息来保障项目的完成。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一个新要求。高校教师不应仅仅是教材理论的播报者,也应该是科研项目实施的导师,是开发学生未来创新能力的启蒙者。
  3.提供各级别电子大赛参赛机会,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并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电子设计大赛内容紧密联系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测量仪器仪表、电力电子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既有实际制作,又有理论设计,旨在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反映了现代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发展方向和新技术的应用。电子设计竞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仅仅是实验竞赛,而是由一个参赛队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工程背景的题目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工程的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竞赛成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校在最近几年每年都举办一次校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也组织多个队伍参加国家各级别电子大赛,从大赛举办的反响来看非常成功,从参赛队伍比赛结果来看成果喜人。各个年级的学生各个专业学生都踊跃报名参赛,虽然大赛的题目要求比较简单,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求知欲,渴望自己获得机会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渴望自己能力能够被认可被承认,面对大学生这个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我们有必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保障他们的自身锻炼、实践和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大量有关电子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地选择和机智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思考和疑问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展示给学生,使所选方法和手段与所讲内容能够和谐统一,使各种方法和手段能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就能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和归纳,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崔阳,白明友.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65-167.
  [2]杨拴科,马积勋,宋竞梅.强化实践性教学促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5):50-51.
  [3]黄国铭,戴卫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深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助推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S1):23-24.
  (责任责任: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光电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与优化,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综合性课题研究、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性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唐宇(1971-),女,回族,北京人,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年来,在全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和实践下,已制定了一整套基金管理的法规,形成了基本合理的基金评估管理体系,在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建立了良好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