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意蕴意境美——美学鉴赏札记之一

来源 :阅读与鉴赏: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十二五”规划展望的时空花蕊,折射着唐代王维诗篇送友人赴安西四镇的光辉。《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审美对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构成天遂人意的送别图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电视镜头意境,对接“西去疏勒育新人”的时代生活画面。君不见,当年西域重镇,今日在上海、深圳、山东、广东等地支援下建设喀什特区。名列于网民中我国十大旅游城市的西部明珠都会,正迎着新疆塞外江南的春风悄然崛起。
其他文献
在上期宋为民教授写的《绿色长寿》中,MQ这个新概念被第一次提到.在这一期中,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宋为民教授撰著的《储蓄你的生命》一书中,提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仿佛这就是阅读的终极目的。我不知道杜甫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自身处于何种状态,但这句话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是为写作服务的,读书是输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写作效益,甚至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不反对读书为写作服务,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交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但如果仅仅为了写作而去读书,那读书就成了苦役,而且这苦役就没有了尽头。  语文阅读的本来面目是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黄宗羲《花朝宿石井》)。这散发着澄澈光芒的月亮自先秦的《诗经》开始,经历了魏晋的低吟、唐宋的轩昂直到明清的诉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意象。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学好语文,仅局限于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学生熟读深思,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然后去独立阅读,这样才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水平。  第一,教学观念上的更新。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而老师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侯秉琛先生说:“我们语文教学,那些好的文章,精彩的语段,很多内容,我们
结肠炎起病缓慢.迁延性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晚期可发生癌 变危及生命。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刺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的总要求,足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却始终没能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首先,朗读时间安排不足。一节课45分钟,学生平均朗读时间不足5分钟,朗读过程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蜻蜓点水”,“雁过无痕”。例如,在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