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动脉穿刺方法,提高一针成功率,保证血液透析中血流量,减轻患者痛苦。方法观察组105例次采用改进后直接动脉穿刺,配合U型胶布固定间接推动针翼方法。对照组104例次采用传统直接动脉穿刺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并比较穿刺成功率及优点。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优点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进后直接动脉穿刺方法损伤性更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保证了血流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穿刺方法。【关键词】动脉穿刺方法改进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他们生命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有人将血管通路称之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患者经济条件受限或出现各种急性并发症,如高血钾、急性左心衰、药物中毒等急需血液透析,或造瘘前的过渡期可进行直接动静脉穿刺,此方法操作简便、经济,血流量充足,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1]。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笔者所在科于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对穿刺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桡动脉、足背动脉作为临时性动脉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209例次。其中男108例次,女101例次,年龄23~88岁,急性肾衰竭13例次,药物中毒5例次,慢性肾衰竭191例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5例次,对照组104例次。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肥胖、水肿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两组均用日本产尼普洛AVF16G型穿刺针进行直接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观察组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放平穿刺部位,选好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穿刺针连接到血液回路管动脉端,打开针管上夹子和动脉端夹子。操作者左手食、中指严格消毒后触摸动脉搏动最强处,并左右推动皮肤感觉血管正上方位置,右手持连接好的穿刺针,斜面向上尽可能减小进针角度,在血管正上方迅速刺入皮下,再沿操作者左手食、中指下动脉方向,由浅入深缓慢推入血管内,见回血立即打开血泵,以50~80 ml/min流速引血前行。然后用1 cm宽5 cm长的胶布横向固定针翼,再用6 cm长的胶布从针翼后胶管下穿过U型固定针翼,并观察流量。操作者食指、中指分别放到针两侧的U型胶布上向近心端轻轻推动皮肤,见横向胶布有位置牵拉移动,血流量无异常或不足的流量转正常,说明有进针少许。血泵调至所需流量。左手食指、中指固定位置停止推动,右手揭起针翼两侧末端横向胶布重新贴好,然后U型胶布末端揭起并按推动后的位置固定好。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常规准备和消毒后,穿刺针与患者皮肤成20°~30°角,进针速度略快,刺入动脉见搏动性回血后固定针翼,连接动脉管路开始透析。
13直接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的界定以护士动脉穿刺一次能达到血透所需血流量大于或等于180 ml/min并能顺利完成透析为成功,如出现血流量不足需重新穿刺为失败[2]。2结果两组穿刺后结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3%,对照组达721%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针眼渗血、血肿、痛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穿刺后结果比较组别例次一次穿刺
成功例次平均血流
量ml针眼渗血、
血肿例次疼痛感觉
明显例次观察组1059923035对照组1047520017213讨论
31改进直接动脉穿刺方法的必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没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情况下,桡动脉、足背动脉是作为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血管表浅,易穿刺,损伤性小,疼痛较轻,所以是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首选。穿刺成功与否关系到血透能否顺利进行,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是患者及家属衡量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故在穿刺前管路的连接顺序、进针角度、进针速度、如何稳步在进针少许到最终固定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动脉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
32尽可能减小进针角度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动脉血管区别于静脉血管,动脉血管靠触摸来感觉方向,进针角度过大会刺破损伤血管引起血肿影响穿刺[2],或角度过大过快直接进入血管后难以掌握针头方向而影响血流量,所以先迅速进入皮下,在缓慢由浅入深推入血管,快速进皮可减轻患者的痛感。为防止动脉搏动渗血,进入血管后立即打开血泵。
33配合U型胶布固定,间接轻推皮肤带动针翼再进针少许,保证了血液流量。由于动脉的搏动、进针角度因素,针头在血管内部分少,会影响血流量。有人则认为开始流量不足是患者紧张动脉血管痉挛所致,但通过观察再进针少许后,流量会立即好转。而间接在胶布上轻轻推动皮肤拉动针翼进针,结合观察流量更加安全,这样在搏动的血管内让针前行少许力量更小,不易穿破损伤血管,而且患者没有痛感。总之,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为患者减轻痛苦,既达到了充分的透析目的,也为患者节约了费用,提高了直接动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参 考 文 献
[1] 丁燕琴,范继青,黄小琴.循征护理在直接动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技术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
[2] 罗娟彬.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失败原因与护理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
(收稿日期:2010-11-08)
(本文编辑:郎威)
11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桡动脉、足背动脉作为临时性动脉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209例次。其中男108例次,女101例次,年龄23~88岁,急性肾衰竭13例次,药物中毒5例次,慢性肾衰竭191例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5例次,对照组104例次。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肥胖、水肿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两组均用日本产尼普洛AVF16G型穿刺针进行直接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观察组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放平穿刺部位,选好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穿刺针连接到血液回路管动脉端,打开针管上夹子和动脉端夹子。操作者左手食、中指严格消毒后触摸动脉搏动最强处,并左右推动皮肤感觉血管正上方位置,右手持连接好的穿刺针,斜面向上尽可能减小进针角度,在血管正上方迅速刺入皮下,再沿操作者左手食、中指下动脉方向,由浅入深缓慢推入血管内,见回血立即打开血泵,以50~80 ml/min流速引血前行。然后用1 cm宽5 cm长的胶布横向固定针翼,再用6 cm长的胶布从针翼后胶管下穿过U型固定针翼,并观察流量。操作者食指、中指分别放到针两侧的U型胶布上向近心端轻轻推动皮肤,见横向胶布有位置牵拉移动,血流量无异常或不足的流量转正常,说明有进针少许。血泵调至所需流量。左手食指、中指固定位置停止推动,右手揭起针翼两侧末端横向胶布重新贴好,然后U型胶布末端揭起并按推动后的位置固定好。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常规准备和消毒后,穿刺针与患者皮肤成20°~30°角,进针速度略快,刺入动脉见搏动性回血后固定针翼,连接动脉管路开始透析。
13直接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的界定以护士动脉穿刺一次能达到血透所需血流量大于或等于180 ml/min并能顺利完成透析为成功,如出现血流量不足需重新穿刺为失败[2]。2结果两组穿刺后结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3%,对照组达721%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针眼渗血、血肿、痛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穿刺后结果比较组别例次一次穿刺
成功例次平均血流
量ml针眼渗血、
血肿例次疼痛感觉
明显例次观察组1059923035对照组1047520017213讨论
31改进直接动脉穿刺方法的必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没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情况下,桡动脉、足背动脉是作为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血管表浅,易穿刺,损伤性小,疼痛较轻,所以是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首选。穿刺成功与否关系到血透能否顺利进行,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是患者及家属衡量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故在穿刺前管路的连接顺序、进针角度、进针速度、如何稳步在进针少许到最终固定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动脉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
32尽可能减小进针角度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动脉血管区别于静脉血管,动脉血管靠触摸来感觉方向,进针角度过大会刺破损伤血管引起血肿影响穿刺[2],或角度过大过快直接进入血管后难以掌握针头方向而影响血流量,所以先迅速进入皮下,在缓慢由浅入深推入血管,快速进皮可减轻患者的痛感。为防止动脉搏动渗血,进入血管后立即打开血泵。
33配合U型胶布固定,间接轻推皮肤带动针翼再进针少许,保证了血液流量。由于动脉的搏动、进针角度因素,针头在血管内部分少,会影响血流量。有人则认为开始流量不足是患者紧张动脉血管痉挛所致,但通过观察再进针少许后,流量会立即好转。而间接在胶布上轻轻推动皮肤拉动针翼进针,结合观察流量更加安全,这样在搏动的血管内让针前行少许力量更小,不易穿破损伤血管,而且患者没有痛感。总之,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为患者减轻痛苦,既达到了充分的透析目的,也为患者节约了费用,提高了直接动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参 考 文 献
[1] 丁燕琴,范继青,黄小琴.循征护理在直接动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技术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1.
[2] 罗娟彬.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脉穿刺失败原因与护理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
(收稿日期:2010-11-08)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