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国内不少高等院校对交互设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交互设计人才供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培养专业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一大突破点。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探析如何基于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交互设计人才。
关键词: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育;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67-02
与工业设计一样,交互设计这门学科是舶来品,它作为一门设计教育专业最早出现在1989年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在我国,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及其课程,大多数与之相关的教育都是出现在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中,或是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人机交互课程中有涉及。然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与前提下,交互设计在产品、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等行业呈现急速飙升的态势,交互设计人才供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院校的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极大不平衡的矛盾之下,专业的交互设计师可谓炙手可热,如何培养优秀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一大突破点。
一、社会各界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交互设计是一门注重行为设计的学科,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传统的产品行业需要交互设计师,承担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前期开发与用户调研工作。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承担着产品需求分析和设计人机界面交互流程的工作。在最近新兴的用户研究顾问企业,交互设计师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综合的调研能力。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对交互设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其行业特点。
通过分析诸如腾讯、阿里巴巴、淘宝、网易等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得出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要求是:(1)对各种常用软件或网站有强烈的兴趣和灵敏的触觉,富有创造力和激情;(2)有强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掌握业务需求分析和产品需求分解的技巧;(3)有一定的视觉设计能力和诸如HTML/CSS等相关岗位的技术和技能;(4)团队合作能力与优秀的理解、沟通与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5)设计产品人机交互界面结构、用户操作流程等;(6)对交互设计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熟练掌握流程图、线框图等交互设计方法等。而对于研发和生产实体产品的企业对交互设计师的要求多集中于对该产品的最新技术与使用方式有深入的了解,掌握交互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掌握用户调研的方法等。各企业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工业设计、计算机、心理学、平面设计或广告设计等相关专业领域,并要求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从各大招聘媒介中我们可以分析到,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型计算机或网络企业都有交互设计师这个职位,社会各界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庞大。
然而,在对部分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巨头公司能聘请到有经验的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他们大多数曾从事相关职业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并多来自工业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同时他们也聘请部分对交互设计有深入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重视其专业知识并愿意对其进行培养和重用。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只能聘请到对交互设计行业有兴趣的人员,他们对其专业与学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完成任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相当于承担了对交互设计入门人员的实践培养工作,但由于社会对专业的交互设计人才需求非常紧张,在获得经验之后交互设计人才将会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难以留住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人员流失与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社会各界培养专业及优秀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各高校设计专业的迫切需求。
二、我国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现今,纵观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或高校的设计学院并未建立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但在工业设计专业中有人机工程学的课程会涉及到相关内容。但由于其课程的课时有限,并不属于学科重点课程,且校内教师与行业最新动态接触较少,人机工程学课程对交互设计的内容研究并不深入。
同时,交互设计主要作为研究方向在高校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中出现。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设有交互设计实验室供其研究生使用,并承接企业的实题项目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香港理工大学也有专门的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以及华南地区的几所高校也先后设立交互设计专业。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的高校开始重视交互设计但其教学体系并未十分成熟,我们需要参考社会各界的需求和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对此行业的教育进行完善。
三、对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以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
交互设计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工业设计一样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背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科学,并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统计学、人类行为学和设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兼顾了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在许多专业理论书籍中它的用户研究与设计方法和手段也未能从根本上与工业设计专业严格地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工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把用户研究作为交互设计及其它设计研究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建议在高校的课程中合理开设设计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专业英语、设计表达、设计管理学以及文字性训练课程,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由于交互设计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所以有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与使用设计工具的能力。设计是一门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交互设计也不例外,除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外,它还有一定的商业目的。 例如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需要掌握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并把自己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和线框图等表达工具呈现出来。这就需要交互设计师掌握快速原形工具、画流程图和线框图的软件。如业内多用Axure RP Pro或Silverlight去画线框图,用于画思维导图的工具有MindManager、FreeMind等,用于画流程图的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 Visio、Word等,用于界面设计软件有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此外还需要掌握HTML和CSS等软件的应用。在传统产品行业,交互设计师除需掌握上述所说的原型设计工具外,还需掌握平面设计工具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适当掌握三维设计工具Rhino、Pro/E、Solidworks等,以及渲染工具Vray、Keyshot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硬性技能条件外,交互设计师还必须掌握诸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书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等软性条件。因为交互设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领域,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活动通常需要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师的生活态度与文化修养非常重要。这里的设计师不仅仅指交互设计师,而是所有对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人,是广义的设计师。设计师们应该懂得如何关心人、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然而,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还较为欠缺,但这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每位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与经历都不一样,很多时候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之余很少有精力再对每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生活态度与个人修养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努力。但高校还是可以尽量提供条件,譬如可开设设计鉴赏课程,在课程中评讲部分设计优良、对人类生活有重大贡献的产品,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还需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网络与书籍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现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交互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也绝非在教学课本中出现,而是通过互联网或各种交流峰会来发布,如腾讯、淘宝、搜狐、阿里巴巴等都有专业团队在博客上发表交互设计界的最新研究动态,还有部分专业网站如“蓝色理想”、“互联网的一些事”等也会发布与交互设计及UED相关的信息。在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交互设计体验日,它是由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校和业界共同参与的,是交互设计行业里的重要活动。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懂得利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信息。
(四)增强校企合作,鼓励自主创新
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同时也与商业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创造产、学、研配套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不同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是主体,也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把企业的实题项目带到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与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来自行业前沿的资讯。同时高校也可与企业挂钩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将学生中优秀的创意与作品通过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得以实现,把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带到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中。
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此前,有90后大学生创造了一款名为“超级课程表”的手机软件,马上在短时间风靡各高校,两年间已拥有学生用户600多万人,并获得逾千万元的融资。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成功例子。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所做的就是多鼓励并尽量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和条件,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四、结语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改革中。而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于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甚至走到行业的前沿。交互设计的专业教育也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两手抓。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了解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动态,与前沿知识和技术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交互设计师的培养不仅出现在硕士教育,也可在本科教育中自成一专业学科,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交互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辛向阳. 混沌中浮现的交互设计[J]. 设计,2011,(2).45-47.
[2]童慧明. 交互设计21世纪的新设计专业[J]. 设计,2011,(2).44.
[3]吴琼. 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 装饰,2010,(1).89.
[4]朱慧娟. 工业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广西轻工业,2011,(8).157-158.
[5]汪晓萍. 基于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08-109.
[6]高聪蕊.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浅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3,(23).124-125.
关键词: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育;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67-02
与工业设计一样,交互设计这门学科是舶来品,它作为一门设计教育专业最早出现在1989年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在我国,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并没有开设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及其课程,大多数与之相关的教育都是出现在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中,或是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人机交互课程中有涉及。然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与前提下,交互设计在产品、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等行业呈现急速飙升的态势,交互设计人才供给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院校的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极大不平衡的矛盾之下,专业的交互设计师可谓炙手可热,如何培养优秀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一大突破点。
一、社会各界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交互设计是一门注重行为设计的学科,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传统的产品行业需要交互设计师,承担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前期开发与用户调研工作。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承担着产品需求分析和设计人机界面交互流程的工作。在最近新兴的用户研究顾问企业,交互设计师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综合的调研能力。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对交互设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其行业特点。
通过分析诸如腾讯、阿里巴巴、淘宝、网易等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得出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要求是:(1)对各种常用软件或网站有强烈的兴趣和灵敏的触觉,富有创造力和激情;(2)有强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掌握业务需求分析和产品需求分解的技巧;(3)有一定的视觉设计能力和诸如HTML/CSS等相关岗位的技术和技能;(4)团队合作能力与优秀的理解、沟通与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5)设计产品人机交互界面结构、用户操作流程等;(6)对交互设计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熟练掌握流程图、线框图等交互设计方法等。而对于研发和生产实体产品的企业对交互设计师的要求多集中于对该产品的最新技术与使用方式有深入的了解,掌握交互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掌握用户调研的方法等。各企业对于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工业设计、计算机、心理学、平面设计或广告设计等相关专业领域,并要求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从各大招聘媒介中我们可以分析到,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中小型计算机或网络企业都有交互设计师这个职位,社会各界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庞大。
然而,在对部分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巨头公司能聘请到有经验的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他们大多数曾从事相关职业并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并多来自工业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同时他们也聘请部分对交互设计有深入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重视其专业知识并愿意对其进行培养和重用。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只能聘请到对交互设计行业有兴趣的人员,他们对其专业与学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完成任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相当于承担了对交互设计入门人员的实践培养工作,但由于社会对专业的交互设计人才需求非常紧张,在获得经验之后交互设计人才将会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小型企业难以留住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人员流失与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社会各界培养专业及优秀的交互设计人才成为各高校设计专业的迫切需求。
二、我国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现今,纵观我国大多数艺术院校或高校的设计学院并未建立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但在工业设计专业中有人机工程学的课程会涉及到相关内容。但由于其课程的课时有限,并不属于学科重点课程,且校内教师与行业最新动态接触较少,人机工程学课程对交互设计的内容研究并不深入。
同时,交互设计主要作为研究方向在高校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中出现。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设有交互设计实验室供其研究生使用,并承接企业的实题项目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香港理工大学也有专门的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以及华南地区的几所高校也先后设立交互设计专业。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的高校开始重视交互设计但其教学体系并未十分成熟,我们需要参考社会各界的需求和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对此行业的教育进行完善。
三、对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以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
交互设计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工业设计一样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背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科学,并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统计学、人类行为学和设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兼顾了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在许多专业理论书籍中它的用户研究与设计方法和手段也未能从根本上与工业设计专业严格地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工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发展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把用户研究作为交互设计及其它设计研究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建议在高校的课程中合理开设设计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专业英语、设计表达、设计管理学以及文字性训练课程,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由于交互设计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所以有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与使用设计工具的能力。设计是一门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交互设计也不例外,除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外,它还有一定的商业目的。 例如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交互设计师需要掌握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并把自己的设计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和线框图等表达工具呈现出来。这就需要交互设计师掌握快速原形工具、画流程图和线框图的软件。如业内多用Axure RP Pro或Silverlight去画线框图,用于画思维导图的工具有MindManager、FreeMind等,用于画流程图的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 Visio、Word等,用于界面设计软件有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此外还需要掌握HTML和CSS等软件的应用。在传统产品行业,交互设计师除需掌握上述所说的原型设计工具外,还需掌握平面设计工具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适当掌握三维设计工具Rhino、Pro/E、Solidworks等,以及渲染工具Vray、Keyshot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硬性技能条件外,交互设计师还必须掌握诸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书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等软性条件。因为交互设计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领域,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活动通常需要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师的生活态度与文化修养非常重要。这里的设计师不仅仅指交互设计师,而是所有对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人,是广义的设计师。设计师们应该懂得如何关心人、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然而,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还较为欠缺,但这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每位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与经历都不一样,很多时候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之余很少有精力再对每位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生活态度与个人修养还是得靠学生自己努力。但高校还是可以尽量提供条件,譬如可开设设计鉴赏课程,在课程中评讲部分设计优良、对人类生活有重大贡献的产品,从而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还需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网络与书籍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现今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交互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也绝非在教学课本中出现,而是通过互联网或各种交流峰会来发布,如腾讯、淘宝、搜狐、阿里巴巴等都有专业团队在博客上发表交互设计界的最新研究动态,还有部分专业网站如“蓝色理想”、“互联网的一些事”等也会发布与交互设计及UED相关的信息。在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交互设计体验日,它是由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校和业界共同参与的,是交互设计行业里的重要活动。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懂得利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信息。
(四)增强校企合作,鼓励自主创新
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同时也与商业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创造产、学、研配套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不同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是主体,也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把企业的实题项目带到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与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来自行业前沿的资讯。同时高校也可与企业挂钩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将学生中优秀的创意与作品通过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得以实现,把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带到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中。
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此前,有90后大学生创造了一款名为“超级课程表”的手机软件,马上在短时间风靡各高校,两年间已拥有学生用户600多万人,并获得逾千万元的融资。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成功例子。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校所做的就是多鼓励并尽量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和条件,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四、结语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改革中。而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在于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甚至走到行业的前沿。交互设计的专业教育也要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两手抓。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了解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动态,与前沿知识和技术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交互设计师的培养不仅出现在硕士教育,也可在本科教育中自成一专业学科,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交互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辛向阳. 混沌中浮现的交互设计[J]. 设计,2011,(2).45-47.
[2]童慧明. 交互设计21世纪的新设计专业[J]. 设计,2011,(2).44.
[3]吴琼. 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 装饰,2010,(1).89.
[4]朱慧娟. 工业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广西轻工业,2011,(8).157-158.
[5]汪晓萍. 基于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08-109.
[6]高聪蕊.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浅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3,(2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