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
“深港通”这个概念,可以简单理解成内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客户交易打通协议。
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深港通”里的“深股通”在深圳交易所完成证券交易,内地交易者则可以通过“港股通”在香港交易所完成证券交易。
深股通的股票范围是市值6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成份股,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市值50亿元港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另外,要通过这个协议在香港交易股票的内地投资者,投资资产要超过等值50万元人民币。
这个消息对死气沉沉的中国股票市场看起来是个刺激。内地和香港的股票市场在得到消息后都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
随后几天,来自内地各个券商的评论者就“深港通”对中国股票市场可能起到的作用做了“系统的阐述”。但是它真的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吗?
如果人们有兴趣,可以通过一年多以前开通的“沪港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类似协议)做个比较。
在“沪港通”开通前,人们对这个协议将带给内地证券市场的变化的期待和现在非常类似,认为引进“国际投资者”会改变A股估值的逻辑,挖掘更有价值的公司,从而增加市场效率。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沪港两地同类型公司的估值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这种逆向变化的原因在于,两地股票市场受到2015年股灾和2016年年初“熔断”事件的影响,交易都不那么活跃。
为了防范系统风险,沪港通对交易总额度是有限制的,但实际上这个额度从来没有用满过。从香港到上海的额度平均只用到50%,上海到香港的额度用得高一些,大约到80%(这和人民币贬值预期有一定关系)。香港投资者每天在上海的平均交易量更是只占到上海市场总体交易量的0.3%至0.5%。这种交易量比率肯定无法改变市场的认知,虽然香港交易者的价值认知也不见得高明。
“沪港通”和“深港通”不同的是:沪股通标的偏重大型蓝筹公司,深股通标的更多是内地新兴行业中的成长型公司。而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成长类公司的估值远低于对内地蓝筹公司的估值。大致估算,香港通过深港通流入的资金将比参与上海市场的积极性还要低。
内地很多券商人士对“深港通”的态度最为积极,这让他们想起了2014年年底开始的短期大牛市。很多人认为当时是“沪港通”点燃了那个牛市。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牛市很可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决策层对通过股票市场来降低经济体的杠杆率寄予厚望。“沪港通”的开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步骤。这有点像鸡打鸣时太阳正好升起来,但是你半夜12点骚扰一只睡觉的公鸡对太阳提前升起来毫无帮助。
不过,话说回来,“深港通”的开通对市场来说肯定是件好事,市场在有条理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基本不用多加判断,肯定是好的。
另外,经济决策层决定开通“深港通”也说明他们基本从这一年多来的“市场伤害”中恢复了信心。只不过“深港通”只是件很一般的好事,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好。想改变一个市场,难着呢。
“深港通”这个概念,可以简单理解成内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客户交易打通协议。
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深港通”里的“深股通”在深圳交易所完成证券交易,内地交易者则可以通过“港股通”在香港交易所完成证券交易。
深股通的股票范围是市值60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深证成份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的成份股,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市值50亿元港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另外,要通过这个协议在香港交易股票的内地投资者,投资资产要超过等值50万元人民币。
这个消息对死气沉沉的中国股票市场看起来是个刺激。内地和香港的股票市场在得到消息后都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
随后几天,来自内地各个券商的评论者就“深港通”对中国股票市场可能起到的作用做了“系统的阐述”。但是它真的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吗?
如果人们有兴趣,可以通过一年多以前开通的“沪港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类似协议)做个比较。
在“沪港通”开通前,人们对这个协议将带给内地证券市场的变化的期待和现在非常类似,认为引进“国际投资者”会改变A股估值的逻辑,挖掘更有价值的公司,从而增加市场效率。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沪港两地同类型公司的估值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这种逆向变化的原因在于,两地股票市场受到2015年股灾和2016年年初“熔断”事件的影响,交易都不那么活跃。
为了防范系统风险,沪港通对交易总额度是有限制的,但实际上这个额度从来没有用满过。从香港到上海的额度平均只用到50%,上海到香港的额度用得高一些,大约到80%(这和人民币贬值预期有一定关系)。香港投资者每天在上海的平均交易量更是只占到上海市场总体交易量的0.3%至0.5%。这种交易量比率肯定无法改变市场的认知,虽然香港交易者的价值认知也不见得高明。
“沪港通”和“深港通”不同的是:沪股通标的偏重大型蓝筹公司,深股通标的更多是内地新兴行业中的成长型公司。而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成长类公司的估值远低于对内地蓝筹公司的估值。大致估算,香港通过深港通流入的资金将比参与上海市场的积极性还要低。
内地很多券商人士对“深港通”的态度最为积极,这让他们想起了2014年年底开始的短期大牛市。很多人认为当时是“沪港通”点燃了那个牛市。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牛市很可能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决策层对通过股票市场来降低经济体的杠杆率寄予厚望。“沪港通”的开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步骤。这有点像鸡打鸣时太阳正好升起来,但是你半夜12点骚扰一只睡觉的公鸡对太阳提前升起来毫无帮助。
不过,话说回来,“深港通”的开通对市场来说肯定是件好事,市场在有条理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基本不用多加判断,肯定是好的。
另外,经济决策层决定开通“深港通”也说明他们基本从这一年多来的“市场伤害”中恢复了信心。只不过“深港通”只是件很一般的好事,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好。想改变一个市场,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