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时期,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主要装备英国海军和空军,但当时英军装备量最大的冲锋枪当属司登。为了能与更简单可靠的司登系列冲锋枪相抗衡,其设计公司斯特林武器公司可谓费尽心思。公司委派其设计者兰彻斯特与另一位武器设计师乔治·韦利亚姆·帕切特分别对该枪进行改进设计。这兰彻斯特冲锋枪的改进型性能如何,命运又如何呢?“历史钩沉”栏目特别策划了两篇系列文章,对这段往事进行呈现。本文向您揭示的是兰彻斯特本人对该枪所作的改进设计——
说起二战时期英军的冲锋枪,就要揭示一下当时英军选择装备这一枪型的历史背景。
英军冲锋枪与敦刻尔克撤退之渊源
1940年6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攻势之下很快崩溃,于是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开展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法国随即沦陷。虽然大部分英法联军士兵最终得以撤退到英国本土,但英国派驻到法国的远征军几乎将所有装备都丢弃在了被德国占领的法国。
此时顺利席卷法国的德军,准备一鼓作气发动对英国本土的登陆作战。他们的作战思路是,首先对英国本土实施空袭,然后派遣伞降部队占领重要地点,再以陆军部队实施进攻。而此时的英军严重缺乏武器,当务之急就是要生产大量自动武器重新装备部队。
在德国即将进攻的紧迫时期,如果陆海空三军各自开发不同的武器,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为了对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设备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英国军方最终决定为三军开发一种通用的冲锋枪。最初,骄傲自大的英军首脑部门认为冲锋枪是美国黑手党等暴力集团在争夺地盘时使用的武器,因此根本不屑于为英国军队配备冲锋枪。但在与德军的交战中,英军充分见识到了德军所用冲锋枪的威力,认识到冲锋枪虽然比步枪射程近、威力小,但在快速行进的车辆中或在城市接近作战使用时,其连发射击性能是手动步枪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最终改变了不屑用冲锋枪的想法,决定为三军装备冲锋枪。
思想难统一三军各自寻出路
1940年8月12日,英国军需委员会召集英国陆海空三军首脑召开了关于三军通用制式冲锋枪型号确定的会议。
其实早在1939年12月,英国陆军就对多款冲锋枪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的结论为,美国的汤姆逊M1928冲锋枪结构及性能最为优良。1940年1月,英国陆军又对使用7.63×25mm枪弹的德国伯格曼MP28冲锋枪进行了测试,虽然该枪设计精良,精度优秀,但是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于是英国陆军在陆海空三军首脑会议上推选仿制生产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不过,该枪使用自的0.45英寸ACP枪弹并不是英军的制式枪弹,因此英国陆军在会上提出将汤姆逊M1928冲锋枪的口径改为0.380英寸。
而英国海军却对德国的MP28NP锋枪情有独钟,因此要求在国内仿制生产MP28冲锋枪,并将其口径改为9×19mm。
英国空军则对德国MP38冲锋枪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为其仿制l万支MP38冲锋枪。
陆、海、空三军想法各不同,英国陆军承担着英国本土的防卫任务,因此在英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态势下,更倾向于开发可以用于自卫,并且设计简单、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的武器,以抵御德军即将发动的进攻。这样的分歧导致了三军通用冲锋枪计划最终破裂,英国陆军从该计划中退出,独自进行冲锋枪的研制工作。
虽然英国陆军原本选定的是仿制汤姆逊M1928冲锋枪,但由于在敦刻尔克败走的同时,英国陆军恰好正在对从德军缴获的MP38冲锋枪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MP38冲锋枪的结构更为简单,生产更加容易,并且成本也更低廉,于是转而参照MP38冲锋枪进行新冲锋枪的设计。其设计工作在恩菲尔德兵工厂进行,开发进度很快,1941年初即完成整体设计,同年3月被定名为司登Mk.1冲锋枪,并选定为英国陆军的制式武器。最终完成的司登Mk.1冲锋枪采用与MP38相同的开膛待击方式,其弹匣也直接仿自MP38。
而另一方面,在英国陆军退出三军通用冲锋枪的计划后,英国海军和空军却达成统一意见,决定仿制生产MP28Ⅱ冲锋枪。其设计工作交付给斯特林武器公司的设计师乔治·赫伯特·兰彻斯特进行,要求在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设计、试制、试验及生产线的准备工作。至1940年底,兰彻斯特设计了两款样枪,即1号枪和2号枪,但在公司内部进行试验时,发现使用不同的弹药会对这两支枪的机构动作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改进。兰彻斯特根据测试结果选定以2号枪为基础进行改进,又分别设计出3号枪和4号枪两种改进型号。这两支枪在公司内部试验时表现良好,继而交付军队进行测试。英国海军及空军于1940年11月测试后选定4号枪,并对其稍作修改,于1941年6月采用作制式,并命名为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而英国陆军采用的司登冲锋枪也在同一年开始装备。
不得已的改进:兰彻斯特Mk.1*冲锋枪 兰彻斯特Mk.1和司登Mk.1这两支冲锋枪的设计工作几乎同时进行,并且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完成,但将两者进行对比,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仿自于德国老式的MP28Ⅱ冲锋枪,大部分设计原封不动,只是进行了少量修改,如采用黄铜制弹匣座、更改刺刀座的设计等。而司登Mk.1冲锋枪则是参考当时德国最新的MP38冲锋枪,且不是直接复制,而是在借鉴的同时进行了大幅改进。
二者差别十分明显,如兰彻斯特Mk.1冲锋枪加装固定式木质枪托,不便于携行。虽然其结构设计牢固可靠,但质量和体积较大。而司登Mk.1冲锋枪配用可拆卸式枪托,携行性良好,并且结构简单,方便进行简单的分解维修,同时质量较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一款武器是否便于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司登Mk.1冲锋枪极具优势,其生产成本远低于兰彻斯特Mk.1冲锋枪,并且结构简单,短时期内易于进行大量生产。特别是在司登Mk.1冲锋枪的发展改良型司登Mk.2冲锋枪设计成功之后,司登冲锋枪在当时显得更具优势。
司登Mk.2冲锋枪出现以后,英国空军意识到该枪比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质量轻得多、分解容易,并且携行性更好,对该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决定退出与英国海军合作进行的通用冲锋枪计划,改为选用司登Mk.2冲锋枪来取代之前装备的兰彻斯特Mk.1冲锋枪。
英国空军的这个决定给斯特林武器公司和兰彻斯特本人带来了极大打击。斯特林公司决定投入力量,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改进,希望能够与司登系列冲锋枪抗衡——这就是本文“引言”部分提到的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由兰彻斯特本人及另一名设计师 帕切特组成团队分别进行改进。
兰彻斯特所做的改进设计,首先是进行结构简化,同时降低整体制造成本,除此之外还做了几项小改进,简化改进后的型号命名为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但是仅做这样的简单处理,并不能大幅降低该枪的生产成本,并且生产性也没有得到多大提高,加之该枪仍采用木质枪托,即使简化改进后仍然很容易给人款式老旧的印象,因此并未受到关注。
M1及M2试制型
司登系列冲锋枪与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相比,质量轻,体积小,其紧凑性是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远远比不上的。但司登冲锋枪也有其致命的缺点,即在取下枪托的状态下进行射击时相当危险,只有组装上枪托才能安全射击。这点在拆装携行而突遇紧急情况时相当不利。兰彻斯特注意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在兰彻斯特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简化改良的同时,他也对该枪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重新设计,旨在避开司登系列冲锋枪的缺点,设计一款枪托可以容易取下,但即使取下枪托、没有任何支撑物,也能安全射击的冲锋枪。 在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彻底现代化改进的过程中,兰彻斯特究竟一共设计了多少支试制型枪,最终又成功试制了多少支,现在已经无法考证,目前残留的试制型枪一共有3支,本文介绍其中的两支——M1及M2试制型。
M1试制型是对兰彻斯特Mk.1进行彻底改进设计的第一种试制型枪。该枪主要改进之处是去掉了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的木质枪托,在机匣后部的下方加装了合成材料制造的发射机座,发射机座用螺钉固定在机匣上,其后部安装有握把。扳机护圈的前方设有快慢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连发射击模式或单发射击模式。为了减轻质量,去掉了原型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的枪管套管,因此也取消了枪管套管上的刺刀座,不再具有加装刺刀的功能。另外,其还将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上黄铜材质的弹匣座改为采用薄钢板制作,焊接在机匣的左侧,为了减重,弹匣座上下左右各侧面均开有孔。为了便于握持,在弹匣座的下方加装了一个合成材料制作的圆筒形护手,不过,这一设计看上去很累赘。由于取消了枪管套管,准星直接加装在枪管前端,准星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环状护翼。照门采用与兰彻斯特MK1*相似的L形翻转式照门。另外,其握把顶部后侧加工有一螺纹孔,可加装可卸式金属枪托,枪托的拆卸非常容易,拆卸枪托后射击也很安全。
M2试制型是在M1试制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枪的机匣和枪机结构经过重新设计,外形上也与M1试制型有较大区别。与M1试制型不同,M2试制型的快慢机设有3个位置,除了可以选择连发射击或单发射击之外,还有保险功能。发射机座改为焊接在机匣后部下方,更加牢固耐用。M2试制型与M1试制型另一明显不同是,将拉机柄及拉机柄槽从机匣右方改设在了机匣左侧,这点与德国MP38/40冲锋枪相似。除此之外,其拉机柄形状也有所改良,M1试制型的拉机柄为向后弯曲的弧形拉机柄,而M2试制型采用圆柱形拉机柄,拉机柄头部加大,上面还刻有防滑纹。弹匣座左右两侧为了减重的开孔被取消,只在上下两侧开孔,护手上设计有手指凹槽,更容易握持。握把后方加装有可拆卸的金属制T形枪托,枪托主体为中空,枪托底板上有活门式金属盖,可以装入修理附件和清洁工具等。
虽然M1试制型及M2试制型是为了与司登系列冲锋枪相抗衡而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结构简化、降低生产成本而设计的,但经过简化设计后,其生产性和生产成本还是不及司登系列冲锋枪,因而并未得到量产,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编辑/王晓西
说起二战时期英军的冲锋枪,就要揭示一下当时英军选择装备这一枪型的历史背景。
英军冲锋枪与敦刻尔克撤退之渊源
1940年6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攻势之下很快崩溃,于是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开展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法国随即沦陷。虽然大部分英法联军士兵最终得以撤退到英国本土,但英国派驻到法国的远征军几乎将所有装备都丢弃在了被德国占领的法国。
此时顺利席卷法国的德军,准备一鼓作气发动对英国本土的登陆作战。他们的作战思路是,首先对英国本土实施空袭,然后派遣伞降部队占领重要地点,再以陆军部队实施进攻。而此时的英军严重缺乏武器,当务之急就是要生产大量自动武器重新装备部队。
在德国即将进攻的紧迫时期,如果陆海空三军各自开发不同的武器,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为了对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设备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英国军方最终决定为三军开发一种通用的冲锋枪。最初,骄傲自大的英军首脑部门认为冲锋枪是美国黑手党等暴力集团在争夺地盘时使用的武器,因此根本不屑于为英国军队配备冲锋枪。但在与德军的交战中,英军充分见识到了德军所用冲锋枪的威力,认识到冲锋枪虽然比步枪射程近、威力小,但在快速行进的车辆中或在城市接近作战使用时,其连发射击性能是手动步枪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最终改变了不屑用冲锋枪的想法,决定为三军装备冲锋枪。
思想难统一三军各自寻出路
1940年8月12日,英国军需委员会召集英国陆海空三军首脑召开了关于三军通用制式冲锋枪型号确定的会议。
其实早在1939年12月,英国陆军就对多款冲锋枪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的结论为,美国的汤姆逊M1928冲锋枪结构及性能最为优良。1940年1月,英国陆军又对使用7.63×25mm枪弹的德国伯格曼MP28冲锋枪进行了测试,虽然该枪设计精良,精度优秀,但是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于是英国陆军在陆海空三军首脑会议上推选仿制生产汤姆逊M1928冲锋枪。不过,该枪使用自的0.45英寸ACP枪弹并不是英军的制式枪弹,因此英国陆军在会上提出将汤姆逊M1928冲锋枪的口径改为0.380英寸。
而英国海军却对德国的MP28NP锋枪情有独钟,因此要求在国内仿制生产MP28冲锋枪,并将其口径改为9×19mm。
英国空军则对德国MP38冲锋枪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为其仿制l万支MP38冲锋枪。
陆、海、空三军想法各不同,英国陆军承担着英国本土的防卫任务,因此在英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态势下,更倾向于开发可以用于自卫,并且设计简单、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的武器,以抵御德军即将发动的进攻。这样的分歧导致了三军通用冲锋枪计划最终破裂,英国陆军从该计划中退出,独自进行冲锋枪的研制工作。
虽然英国陆军原本选定的是仿制汤姆逊M1928冲锋枪,但由于在敦刻尔克败走的同时,英国陆军恰好正在对从德军缴获的MP38冲锋枪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MP38冲锋枪的结构更为简单,生产更加容易,并且成本也更低廉,于是转而参照MP38冲锋枪进行新冲锋枪的设计。其设计工作在恩菲尔德兵工厂进行,开发进度很快,1941年初即完成整体设计,同年3月被定名为司登Mk.1冲锋枪,并选定为英国陆军的制式武器。最终完成的司登Mk.1冲锋枪采用与MP38相同的开膛待击方式,其弹匣也直接仿自MP38。
而另一方面,在英国陆军退出三军通用冲锋枪的计划后,英国海军和空军却达成统一意见,决定仿制生产MP28Ⅱ冲锋枪。其设计工作交付给斯特林武器公司的设计师乔治·赫伯特·兰彻斯特进行,要求在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设计、试制、试验及生产线的准备工作。至1940年底,兰彻斯特设计了两款样枪,即1号枪和2号枪,但在公司内部进行试验时,发现使用不同的弹药会对这两支枪的机构动作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改进。兰彻斯特根据测试结果选定以2号枪为基础进行改进,又分别设计出3号枪和4号枪两种改进型号。这两支枪在公司内部试验时表现良好,继而交付军队进行测试。英国海军及空军于1940年11月测试后选定4号枪,并对其稍作修改,于1941年6月采用作制式,并命名为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而英国陆军采用的司登冲锋枪也在同一年开始装备。
不得已的改进:兰彻斯特Mk.1*冲锋枪 兰彻斯特Mk.1和司登Mk.1这两支冲锋枪的设计工作几乎同时进行,并且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完成,但将两者进行对比,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仿自于德国老式的MP28Ⅱ冲锋枪,大部分设计原封不动,只是进行了少量修改,如采用黄铜制弹匣座、更改刺刀座的设计等。而司登Mk.1冲锋枪则是参考当时德国最新的MP38冲锋枪,且不是直接复制,而是在借鉴的同时进行了大幅改进。
二者差别十分明显,如兰彻斯特Mk.1冲锋枪加装固定式木质枪托,不便于携行。虽然其结构设计牢固可靠,但质量和体积较大。而司登Mk.1冲锋枪配用可拆卸式枪托,携行性良好,并且结构简单,方便进行简单的分解维修,同时质量较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一款武器是否便于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司登Mk.1冲锋枪极具优势,其生产成本远低于兰彻斯特Mk.1冲锋枪,并且结构简单,短时期内易于进行大量生产。特别是在司登Mk.1冲锋枪的发展改良型司登Mk.2冲锋枪设计成功之后,司登冲锋枪在当时显得更具优势。
司登Mk.2冲锋枪出现以后,英国空军意识到该枪比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质量轻得多、分解容易,并且携行性更好,对该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决定退出与英国海军合作进行的通用冲锋枪计划,改为选用司登Mk.2冲锋枪来取代之前装备的兰彻斯特Mk.1冲锋枪。
英国空军的这个决定给斯特林武器公司和兰彻斯特本人带来了极大打击。斯特林公司决定投入力量,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改进,希望能够与司登系列冲锋枪抗衡——这就是本文“引言”部分提到的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由兰彻斯特本人及另一名设计师 帕切特组成团队分别进行改进。
兰彻斯特所做的改进设计,首先是进行结构简化,同时降低整体制造成本,除此之外还做了几项小改进,简化改进后的型号命名为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但是仅做这样的简单处理,并不能大幅降低该枪的生产成本,并且生产性也没有得到多大提高,加之该枪仍采用木质枪托,即使简化改进后仍然很容易给人款式老旧的印象,因此并未受到关注。
M1及M2试制型
司登系列冲锋枪与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相比,质量轻,体积小,其紧凑性是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远远比不上的。但司登冲锋枪也有其致命的缺点,即在取下枪托的状态下进行射击时相当危险,只有组装上枪托才能安全射击。这点在拆装携行而突遇紧急情况时相当不利。兰彻斯特注意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在兰彻斯特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简化改良的同时,他也对该枪进行了较为彻底的重新设计,旨在避开司登系列冲锋枪的缺点,设计一款枪托可以容易取下,但即使取下枪托、没有任何支撑物,也能安全射击的冲锋枪。 在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彻底现代化改进的过程中,兰彻斯特究竟一共设计了多少支试制型枪,最终又成功试制了多少支,现在已经无法考证,目前残留的试制型枪一共有3支,本文介绍其中的两支——M1及M2试制型。
M1试制型是对兰彻斯特Mk.1进行彻底改进设计的第一种试制型枪。该枪主要改进之处是去掉了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的木质枪托,在机匣后部的下方加装了合成材料制造的发射机座,发射机座用螺钉固定在机匣上,其后部安装有握把。扳机护圈的前方设有快慢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连发射击模式或单发射击模式。为了减轻质量,去掉了原型兰彻斯特Mk.1冲锋枪的枪管套管,因此也取消了枪管套管上的刺刀座,不再具有加装刺刀的功能。另外,其还将兰彻斯特Mk.1冲锋枪上黄铜材质的弹匣座改为采用薄钢板制作,焊接在机匣的左侧,为了减重,弹匣座上下左右各侧面均开有孔。为了便于握持,在弹匣座的下方加装了一个合成材料制作的圆筒形护手,不过,这一设计看上去很累赘。由于取消了枪管套管,准星直接加装在枪管前端,准星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环状护翼。照门采用与兰彻斯特MK1*相似的L形翻转式照门。另外,其握把顶部后侧加工有一螺纹孔,可加装可卸式金属枪托,枪托的拆卸非常容易,拆卸枪托后射击也很安全。
M2试制型是在M1试制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枪的机匣和枪机结构经过重新设计,外形上也与M1试制型有较大区别。与M1试制型不同,M2试制型的快慢机设有3个位置,除了可以选择连发射击或单发射击之外,还有保险功能。发射机座改为焊接在机匣后部下方,更加牢固耐用。M2试制型与M1试制型另一明显不同是,将拉机柄及拉机柄槽从机匣右方改设在了机匣左侧,这点与德国MP38/40冲锋枪相似。除此之外,其拉机柄形状也有所改良,M1试制型的拉机柄为向后弯曲的弧形拉机柄,而M2试制型采用圆柱形拉机柄,拉机柄头部加大,上面还刻有防滑纹。弹匣座左右两侧为了减重的开孔被取消,只在上下两侧开孔,护手上设计有手指凹槽,更容易握持。握把后方加装有可拆卸的金属制T形枪托,枪托主体为中空,枪托底板上有活门式金属盖,可以装入修理附件和清洁工具等。
虽然M1试制型及M2试制型是为了与司登系列冲锋枪相抗衡而对兰彻斯特Mk.1冲锋枪进行结构简化、降低生产成本而设计的,但经过简化设计后,其生产性和生产成本还是不及司登系列冲锋枪,因而并未得到量产,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编辑/王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