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路决定出路”。在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企业的思想或精神。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但生产商品,也生产思想,没有思想理念支撑的企业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思想的贫穷或精神的贫穷,是一个企业走向衰落的必然表征。思想的来源是实践。但是思想不可能从实践这片“田野”中自发而生,它必须依赖一个中介物——思维才能形成。所谓企业思维,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是企业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共同的或者是比较一致的认识和反映。一般说来,企业思维的质量水平和活跃程度,往往是同一个企业的思想、精神的成熟水平和丰富程度是成正比的。然而,在当今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的将企业思维忽略了。事实上,企业思维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它是我们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不可缺失的一环。
企业思维的发生
企业思维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企业思维是如何发生的呢?显然,一个企业的企业思维的发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条件。
1.主体觉醒。企业思维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作为法人的“主体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思维是企业主体性的反映。缺少甚至是缺失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的企业是不可能产生企业思维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是作为政府的一种附属物而存在,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完全依据政府的指令而行,企业是没有也不必要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存在的,有的仅仅只是政治意识和政治精神,在这样的“土壤”里是生产不出富有个性的企业思维的。只有当市场经济来临的时候,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主体意志,才有可能迸发自己的企业思维。
2.现实需要。企业思维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现实需要”。我们说企业思维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在这里,企业思考所指向的“问题”就是“现实需要”。
3.历史积淀。企业思维发生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历史积淀”。企业思维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关照,但这种关照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一般说来,企业的历史渊源越久远,企业的文化积淀就越深厚。所以,在企业思维问题上,我们对待企业的“历史积淀”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扬弃”,也就是“批判的继承”。
企业思维的价值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企业思维的价值反映的是它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主体需要的性质。
1.行为向导。企业思维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行为向导”作用,是企业思维的价值的重要体现。比方说,在早期传统工业时代,西方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是“产值”,企业管理就是产值管理,因此企业都将企业运行的全部目标,集中在实现那个预先确立的产值上。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出现,特别是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大量的积压产品造成了企业经营的危机。代之而起的是“销售中心论”。在它的指引下,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爆发了质量和销售竞争运动。质量竞争的结果,使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销售竞争的结果使促销费用越来越高,虽然销售额在不断提高,而企业的实际利润却在不断降低。于是企业思维进入了“利润中心时代”。企业不再追求销售额的高低,而追求利润的绝对值。当企业对利润的渴求无法或很难再从成本压缩中获得时,就企图通过削减顾客的需求价值来维持其利润,其结果导致了顾客的流失和企业利润的流失。至此,企业思维进入了“顾客满意中心论”时代。于是企业把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企业行为随着企业思维的转移而变迁的这种特性,充分验证了企业思维对于企业的“行为向导”作用。
2.创新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但是,企业创新行为不可能自发形成,而必须受到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的启迪和指引。显然,这种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是企业创新的不竭源泉。开发出一种有利于企业创新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企业思维,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微软的企业思维里,一种新计算机芯片的生命周期只有18个月。正是在这个“18个月法则”的指引下,微软的新产品开发才能层出不穷。也正是在这种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的启迪和指引下,美国硅谷才成为全球高科技新产品的重要“策源地”,并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3.精神动力。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江泽民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精神动力对于推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一直备受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关注和推崇。企业思维作为一种精神因素和精神力量,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思维对企业活动的正确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推动企业将观念的创造变成现实的创造。
企业思维的评价
企业思维是企业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共同的比较一致的认识和反映。企业思维作为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思考、认识过程,能否科学、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活动,成为推动企业成长与进步的能动力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就是企业思维的评价。
1.合目的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第一个标准是“合目的性”。任何企业都是有目标的,都是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的,尽管这种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是那么的不同。在一定企业思维的指引下,企业行为的结果可以达成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企业的一定目标和价值追求,我们说该种企业思维就是合目的性的;如若企业行为的结果同企业的一定目标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我们说该种企业思维就是不合目的性的。
2.合规律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再一个标准是“合规律性”。所谓合规律性就是指企业思维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认识活动自身的规律。比方说,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电力工业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否则就走不出电力对国民经济“瓶颈”制约的怪圈。不难理解,企业思维越是符合或者接近企业活动和实践的本质和规律,就越是能够成为企业成长、进步的推动力量。
3.合规范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另一个标准是“合规范性”。企业思维是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向导,对企业行为的方向具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性。而企业思维的这种规定性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也规定了企业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不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的企业行为是不可能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接受的,其后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严重的。
企业思维的开发
企业思维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又没被人们高度重视的隐性资源。我们探索企业思维的目的,在于开发企业思维,发挥企业思维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能动作用。我们要开发企业思维,就必须把握企业思维发生发展的特殊性,不断增强开发过程中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教育培育。人们认识的次序常常有先后,思维的质量往往有高低。这个特性决定一种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思维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个人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没有可能一蹴而就。“教为政之本”。一种企业思维再正确、再先进也难以共融互生并贯彻实施。所以企业思维开发的第一要义是教育培育。而教育培育必须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必须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为目的,自我教育必须以灌输教育为指导、为条件,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2.实践催生。企业思维的形成总是同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同时又是为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服务的。企业思维的开发,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企业思维的教育培育,把教育培育作为开发企业思维的基本途径,而且要强化实践的环节,加强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实践,把实践作为催生企业思维的重要手段。企业思维的价值和成效,最终总是要落实在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体现在推动企业成长、进步的过程中。
3.环境诱导。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环境,有时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不动声色之中就可以赋予人们某种暗示、联想和顿悟。无疑,良好的企业环境对于企业思维的形成与升华是非常有利的。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环境,可以使企业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因此,在企业思维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当十分注重发挥企业环境的诱导作用。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主任)
企业思维的发生
企业思维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企业思维是如何发生的呢?显然,一个企业的企业思维的发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条件。
1.主体觉醒。企业思维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企业作为法人的“主体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思维是企业主体性的反映。缺少甚至是缺失主体意识、主体精神的企业是不可能产生企业思维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是作为政府的一种附属物而存在,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完全依据政府的指令而行,企业是没有也不必要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存在的,有的仅仅只是政治意识和政治精神,在这样的“土壤”里是生产不出富有个性的企业思维的。只有当市场经济来临的时候,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主体意志,才有可能迸发自己的企业思维。
2.现实需要。企业思维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现实需要”。我们说企业思维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在这里,企业思考所指向的“问题”就是“现实需要”。
3.历史积淀。企业思维发生还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历史积淀”。企业思维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关照,但这种关照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一般说来,企业的历史渊源越久远,企业的文化积淀就越深厚。所以,在企业思维问题上,我们对待企业的“历史积淀”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扬弃”,也就是“批判的继承”。
企业思维的价值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企业思维的价值反映的是它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主体需要的性质。
1.行为向导。企业思维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行为向导”作用,是企业思维的价值的重要体现。比方说,在早期传统工业时代,西方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是“产值”,企业管理就是产值管理,因此企业都将企业运行的全部目标,集中在实现那个预先确立的产值上。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出现,特别是西方经济危机的爆发,大量的积压产品造成了企业经营的危机。代之而起的是“销售中心论”。在它的指引下,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爆发了质量和销售竞争运动。质量竞争的结果,使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销售竞争的结果使促销费用越来越高,虽然销售额在不断提高,而企业的实际利润却在不断降低。于是企业思维进入了“利润中心时代”。企业不再追求销售额的高低,而追求利润的绝对值。当企业对利润的渴求无法或很难再从成本压缩中获得时,就企图通过削减顾客的需求价值来维持其利润,其结果导致了顾客的流失和企业利润的流失。至此,企业思维进入了“顾客满意中心论”时代。于是企业把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企业行为随着企业思维的转移而变迁的这种特性,充分验证了企业思维对于企业的“行为向导”作用。
2.创新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但是,企业创新行为不可能自发形成,而必须受到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的启迪和指引。显然,这种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是企业创新的不竭源泉。开发出一种有利于企业创新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企业思维,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微软的企业思维里,一种新计算机芯片的生命周期只有18个月。正是在这个“18个月法则”的指引下,微软的新产品开发才能层出不穷。也正是在这种具有创新特质的企业思维的启迪和指引下,美国硅谷才成为全球高科技新产品的重要“策源地”,并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3.精神动力。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江泽民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精神动力对于推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一直备受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关注和推崇。企业思维作为一种精神因素和精神力量,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思维对企业活动的正确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可以推动企业将观念的创造变成现实的创造。
企业思维的评价
企业思维是企业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共同的比较一致的认识和反映。企业思维作为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思考、认识过程,能否科学、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活动,成为推动企业成长与进步的能动力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就是企业思维的评价。
1.合目的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第一个标准是“合目的性”。任何企业都是有目标的,都是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的,尽管这种目标和价值追求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是那么的不同。在一定企业思维的指引下,企业行为的结果可以达成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企业的一定目标和价值追求,我们说该种企业思维就是合目的性的;如若企业行为的结果同企业的一定目标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我们说该种企业思维就是不合目的性的。
2.合规律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再一个标准是“合规律性”。所谓合规律性就是指企业思维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认识活动自身的规律。比方说,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电力工业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否则就走不出电力对国民经济“瓶颈”制约的怪圈。不难理解,企业思维越是符合或者接近企业活动和实践的本质和规律,就越是能够成为企业成长、进步的推动力量。
3.合规范性。评价企业思维对企业是否具有能动性的另一个标准是“合规范性”。企业思维是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向导,对企业行为的方向具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性。而企业思维的这种规定性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也规定了企业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不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或道德规范的企业行为是不可能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接受的,其后果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严重的。
企业思维的开发
企业思维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又没被人们高度重视的隐性资源。我们探索企业思维的目的,在于开发企业思维,发挥企业思维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能动作用。我们要开发企业思维,就必须把握企业思维发生发展的特殊性,不断增强开发过程中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教育培育。人们认识的次序常常有先后,思维的质量往往有高低。这个特性决定一种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思维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个人意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没有可能一蹴而就。“教为政之本”。一种企业思维再正确、再先进也难以共融互生并贯彻实施。所以企业思维开发的第一要义是教育培育。而教育培育必须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必须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为目的,自我教育必须以灌输教育为指导、为条件,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2.实践催生。企业思维的形成总是同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同时又是为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服务的。企业思维的开发,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企业思维的教育培育,把教育培育作为开发企业思维的基本途径,而且要强化实践的环节,加强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实践,把实践作为催生企业思维的重要手段。企业思维的价值和成效,最终总是要落实在企业员工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体现在推动企业成长、进步的过程中。
3.环境诱导。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环境,有时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不动声色之中就可以赋予人们某种暗示、联想和顿悟。无疑,良好的企业环境对于企业思维的形成与升华是非常有利的。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环境,可以使企业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因此,在企业思维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当十分注重发挥企业环境的诱导作用。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