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育生态系统,它不仅受教育主体、对象、方式等因素影响,还受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当从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境域出发,考察思政教育中的新变量、新问题等,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理念、方式、内容、载体和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2-0077-04
在信息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境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载体、方式、工具、内容、环境、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拓展了思政教育渠道,优化了思政教育载体;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持续发展弱化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降低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等等。此外在新时代境域下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许多学生都对传统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探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场域
思政教育总是某个时代的思政教育,其教育内容、载体、方式、对象等都是历史的、动态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从宏观的时代场域把握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新变量,在更高层次上分析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一)民主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政治场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民主政府建设,这些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政治氛围,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因素,如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日渐式微;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文化思潮肆意泛滥;政治信仰虚无、精神世界空虚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深刻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也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此外,在全球化环境中西方政治观念不断消解着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教育等,冲击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高职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价值信仰和情感认同。所以应当从政治民主化的政治场域出发考察高职思政教育,分析政治民主化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不断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及路径。
(二)信息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场域
信息化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变量,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管理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今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颠覆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改变了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及对象,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新机遇及新挑战。首先,微信、网络、博客、抖音、快手等新媒介拓展了高职思政教育渠道,开辟了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等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情感沟通等提供了新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以视频、影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在自媒体上开展思政教育,以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传播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价值认同和兴趣爱好。此外,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改变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学习载体、交流方式、传播内容等,增加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思想噪音,弱化了高职思政教师的话语权威。比如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上,各种媚俗低俗内容、色情暴力信息等肆意泛滥,污染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心理健康等[1]。
(三)多元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场域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进入了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境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灵活,思维方式更为活跃,文化视野更为开阔,这些对提高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多元化也弱化了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话语权,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和价值信仰,弱化了高职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可度和价值认同度。在工具思维影响下,许多学生都将思政教育看做专业教育、学科教学等,忽视了思政教育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信仰、道德情感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
在民主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境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对象、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问题。
(一)思政教育对象因素
首先,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多为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未被普通高校录取的高中生等,他们在学习能力、整体素质、学习习惯、认识能力等方面都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一定差距,很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社会文化影响。比如高职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政治鉴别力不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深刻,很容易受到官员腐败、贫富差距大、潜规则盛行等不良社会现象以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并因此對高职思政教育产生排斥心理。其次,许多高职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思想落差。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比较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岗位实习、课外实践等,所以高职学生往往要从事许多机械重复的操作、枯燥乏味的实习、前途渺茫的职业等,这些与他们的大学梦、人生理想等相去甚远,很容易使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失望、迷惘、抱怨、压抑等负面情绪,形成抱怨社会、怀疑人生、思想偏激等不良心理。最后,许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不良习惯,缺乏责任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等,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 (二)思政教育主体因素
首先,思政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许多高职思政教师忽视了思政教育环境、对象、载体的新变化,仍将高职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价值灌输者,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思政教育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感受和价值认同。比如许多思政教师不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会用网络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许多教师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社会实践等显性指标作为思政教育评价标准,忽视了情感体验、价值认同、习惯养成、素养生成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这些直接弱化了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其次,缺乏网络思政教育意识。在信息化时代境域下,互联网成了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许多思政教师缺乏网络思政教育意識,不善于开拓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世界成了“反”思政教育的温床,许多高职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网络谣言、网上消费、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从而弱化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政教育过程因素
首先,思政教育方式落后。在多元化的价值语境下,许多教育者仍以理论灌输、重复说教的方式组织开展高职思政教育,高职思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集体独白”,这种独白式的、无反馈的教育方式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思政教育内容抽象。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时普及,人类已经快步进入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了主导性的文化景观,数量激增的彩图、录像、图片、视频等吸引着每个人的注意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思政教育内容很难走入高职学生的视野,更无法获得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然而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仍以空洞的文字符号、抽象的话语体系进行教育和表达,无法在高职学生内心深处激起任何涟漪,从而带来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失语”困境。最后,思政教育互动缺失。思政教育是在师生、生生的学习讨论、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中展开的,只有让学生有效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但是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影响下,许多教师多以“灌输-接受”的模式展开高职思政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参与,弱化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情感经历、学习感悟和心理体验。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高职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育生态系统,应当从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场域出发以及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推进高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教育境域出发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理念
信息化、民主化、多元化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时代境域,并确立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时代场域。所以应从时代境域出发考察学生思政教育问题,把握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目标、方式等,树立正确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首先,坚持民主平等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在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场域中,高职学生的独立意识、权利意识、个体意识等比较强,不愿被动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所以教育者应当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将高职学生看作平等的对话者,以交流、沟通、协商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其次,树立网络思政教育思维。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中,互联网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价值观念、形成思想认识的重要源泉。所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将互联网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空间。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在传统思政教育中,人们往往将教育对象看作无言的“他者”,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然而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中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和内心准则,如果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本能地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3]。
(二)从教育对象出发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方式
首先,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这种目标定位决定着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所以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岗位实习、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结合起来,以生动形象的教育案例、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等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其次,建构经验化的思政教育内容。经验世界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心理感受、价值信仰生成的实践场域,也是高职学生理解主流意识形态、生成政治信仰和道德人格的重要场域。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从课堂教学、岗位实习、人际交往、生活娱乐等现实场景出发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感受、学习认知、道德选择之中,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信仰和行为习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理论素养不高等实际情况,将抽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大众语言和生活案例,并以生活话语阐述意识形态、国家政策等。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等,以个性化、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使正确的政治观念、价值信仰、道德认知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最后,要敢于向消极文化及价值观“亮剑”。科学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是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也需要在与不良思想文化的斗争中赢得自己的尊严,确定自己的权威。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善于用主流文化回应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负面文化,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当代社会中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在思想论战和文化碰撞中强化主流文化的价值说服力和思想吸引力。
(三)以学生有效参与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效果
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场域中,高职学生的叛逆心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等越来越强烈,传统“灌输-接受”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思政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相互尊重、交流互动的思政教育思维,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高职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言说”机会。比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当以讨论式、启发式、探索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交流、分工协作、情感互动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再如,应当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文明创建、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将外在的政治观念、道德要求、法律规范等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理想。还可以在校园思政网上开设校长信箱、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活解惑等专栏,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4]。
(四)以环境建设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社会生态
高职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不仅与思政教师、高职学生、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还与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会舆论、网络载体等因素的教育功能,不断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生态。首先,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网络生态。应当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思政教育功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倾向、情感需要等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网络留言、点赞转发等方式与高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了解高职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理想、思想倾向、心理需要等,以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其次,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生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呆板的说教、一味地灌输并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灵魂深处的问题,只有营造自由宽松、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和政治信仰。所以应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环境,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充分的文化和制度支持;应当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高职学生,培养高职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信念等[5]。最后,充分整合高职思政教育资源。应当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实习企业、家庭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当将高职思政教育融入普法教育、企业实习、实践训练、专业教学等活动中,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覆盖,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刘苗.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8):57.
[2]龙珍花.如何加强和改进职校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教育,2018(14):19-20.
[3]魏福同.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探微[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6):58-61.
[4]李彦丽.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5(1):101-103.
[5]王慧,黄银刚.工匠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7(4):127-130.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2-0077-04
在信息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境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载体、方式、工具、内容、环境、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拓展了思政教育渠道,优化了思政教育载体;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持续发展弱化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降低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等等。此外在新时代境域下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许多学生都对传统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探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场域
思政教育总是某个时代的思政教育,其教育内容、载体、方式、对象等都是历史的、动态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从宏观的时代场域把握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新变量,在更高层次上分析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一)民主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政治场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民主政府建设,这些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政治氛围,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因素,如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日渐式微;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西方文化思潮肆意泛滥;政治信仰虚无、精神世界空虚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深刻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也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此外,在全球化环境中西方政治观念不断消解着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教育等,冲击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高职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价值信仰和情感认同。所以应当从政治民主化的政治场域出发考察高职思政教育,分析政治民主化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不断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及路径。
(二)信息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场域
信息化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变量,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管理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今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颠覆了高职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媒介,改变了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及对象,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新机遇及新挑战。首先,微信、网络、博客、抖音、快手等新媒介拓展了高职思政教育渠道,开辟了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等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情感沟通等提供了新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以视频、影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在自媒体上开展思政教育,以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传播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价值认同和兴趣爱好。此外,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改变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学习载体、交流方式、传播内容等,增加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思想噪音,弱化了高职思政教师的话语权威。比如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上,各种媚俗低俗内容、色情暴力信息等肆意泛滥,污染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心理健康等[1]。
(三)多元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场域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进入了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境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灵活,思维方式更为活跃,文化视野更为开阔,这些对提高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多元化也弱化了主流文化及价值观的话语权,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和价值信仰,弱化了高职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可度和价值认同度。在工具思维影响下,许多学生都将思政教育看做专业教育、学科教学等,忽视了思政教育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信仰、道德情感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
在民主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境域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对象、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带来许多问题。
(一)思政教育对象因素
首先,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多为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未被普通高校录取的高中生等,他们在学习能力、整体素质、学习习惯、认识能力等方面都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一定差距,很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社会文化影响。比如高职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政治鉴别力不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深刻,很容易受到官员腐败、贫富差距大、潜规则盛行等不良社会现象以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并因此對高职思政教育产生排斥心理。其次,许多高职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思想落差。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比较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岗位实习、课外实践等,所以高职学生往往要从事许多机械重复的操作、枯燥乏味的实习、前途渺茫的职业等,这些与他们的大学梦、人生理想等相去甚远,很容易使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失望、迷惘、抱怨、压抑等负面情绪,形成抱怨社会、怀疑人生、思想偏激等不良心理。最后,许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不良习惯,缺乏责任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等,这些给高职思政教育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2]。 (二)思政教育主体因素
首先,思政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许多高职思政教师忽视了思政教育环境、对象、载体的新变化,仍将高职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价值灌输者,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思政教育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感受和价值认同。比如许多思政教师不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会用网络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许多教师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社会实践等显性指标作为思政教育评价标准,忽视了情感体验、价值认同、习惯养成、素养生成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这些直接弱化了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其次,缺乏网络思政教育意识。在信息化时代境域下,互联网成了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是许多思政教师缺乏网络思政教育意識,不善于开拓思政教育的网络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世界成了“反”思政教育的温床,许多高职学生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网络谣言、网上消费、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从而弱化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政教育过程因素
首先,思政教育方式落后。在多元化的价值语境下,许多教育者仍以理论灌输、重复说教的方式组织开展高职思政教育,高职思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集体独白”,这种独白式的、无反馈的教育方式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思政教育内容抽象。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时普及,人类已经快步进入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了主导性的文化景观,数量激增的彩图、录像、图片、视频等吸引着每个人的注意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思政教育内容很难走入高职学生的视野,更无法获得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然而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仍以空洞的文字符号、抽象的话语体系进行教育和表达,无法在高职学生内心深处激起任何涟漪,从而带来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失语”困境。最后,思政教育互动缺失。思政教育是在师生、生生的学习讨论、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中展开的,只有让学生有效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但是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影响下,许多教师多以“灌输-接受”的模式展开高职思政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参与,弱化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情感经历、学习感悟和心理体验。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高职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育生态系统,应当从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场域出发以及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推进高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教育境域出发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理念
信息化、民主化、多元化是高职思政教育的时代境域,并确立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时代场域。所以应从时代境域出发考察学生思政教育问题,把握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目标、方式等,树立正确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首先,坚持民主平等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在价值多元化的文化场域中,高职学生的独立意识、权利意识、个体意识等比较强,不愿被动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所以教育者应当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将高职学生看作平等的对话者,以交流、沟通、协商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其次,树立网络思政教育思维。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中,互联网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价值观念、形成思想认识的重要源泉。所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将互联网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空间。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在传统思政教育中,人们往往将教育对象看作无言的“他者”,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然而在价值多元化时代中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价值标准、道德原则和内心准则,如果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本能地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3]。
(二)从教育对象出发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方式
首先,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这种目标定位决定着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所以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职业技能训练、岗位实习、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结合起来,以生动形象的教育案例、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等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其次,建构经验化的思政教育内容。经验世界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心理感受、价值信仰生成的实践场域,也是高职学生理解主流意识形态、生成政治信仰和道德人格的重要场域。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从课堂教学、岗位实习、人际交往、生活娱乐等现实场景出发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感受、学习认知、道德选择之中,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信仰和行为习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理论素养不高等实际情况,将抽象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大众语言和生活案例,并以生活话语阐述意识形态、国家政策等。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等,以个性化、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使正确的政治观念、价值信仰、道德认知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最后,要敢于向消极文化及价值观“亮剑”。科学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是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也需要在与不良思想文化的斗争中赢得自己的尊严,确定自己的权威。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善于用主流文化回应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负面文化,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当代社会中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在思想论战和文化碰撞中强化主流文化的价值说服力和思想吸引力。
(三)以学生有效参与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效果
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场域中,高职学生的叛逆心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等越来越强烈,传统“灌输-接受”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思政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相互尊重、交流互动的思政教育思维,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高职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言说”机会。比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应当以讨论式、启发式、探索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交流、分工协作、情感互动中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再如,应当在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文明创建、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将外在的政治观念、道德要求、法律规范等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理想。还可以在校园思政网上开设校长信箱、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活解惑等专栏,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4]。
(四)以环境建设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社会生态
高职思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不仅与思政教师、高职学生、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还与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会舆论、网络载体等因素的教育功能,不断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生态。首先,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网络生态。应当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思政教育功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倾向、情感需要等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网络留言、点赞转发等方式与高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了解高职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理想、思想倾向、心理需要等,以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其次,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生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呆板的说教、一味地灌输并不能解决高职学生灵魂深处的问题,只有营造自由宽松、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和政治信仰。所以应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等优化高职思政教育环境,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充分的文化和制度支持;应当以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高职学生,培养高职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信念等[5]。最后,充分整合高职思政教育资源。应当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实习企业、家庭等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当将高职思政教育融入普法教育、企业实习、实践训练、专业教学等活动中,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全过程覆盖,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刘苗.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8):57.
[2]龙珍花.如何加强和改进职校思想政治教育[J].贵州教育,2018(14):19-20.
[3]魏福同.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探微[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6):58-61.
[4]李彦丽.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5(1):101-103.
[5]王慧,黄银刚.工匠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7(4):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