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文学知识,充实自我能力,有利于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积累,充分开挖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教师成长;文学素养
一、教师文学素养的现状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会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不可忽视。历察古今,一些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问世,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承着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五四”文化时期,浙江有一个“白马湖”现象,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兴办一所乡村春晖中学,俞平伯、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叶圣陶等英才荟萃。白马湖畔,教育文化千古流芳。
这些年,我们的教师队伍也不那么安静了,社会的浮躁也在影响着教师。安心读书的教师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教师的文学修养没有提升,反而普遍降低,真正能够搞文学创作的教师为数不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更多的是死板教条和急功近利,遏制教师的写作愿望,影响教师的文学才气,丧失教学情趣,减少教育创造力。缺少文学修养的教师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教学过程就是苍白无力的。文科教师也好,理科教师也好都要有写作技能,都要有人文精神。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学生写作的引领者,更应该是文学创作的内行。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的下水作文又能给学生拿出多少。如果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语文教师恐怕不再少数。
课堂要上出精彩,教师要学会自我丰富,自我发展。我们知道,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教师,也就难以发挥业务优势,也写不出相样的教学论文。自己在学生面前,不能很好地引领,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口中有言,笔下无文,是教师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见识和感情,表述能力都是需要的,否则就不足以为师。
二、教师具备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看几本文学著作,恐怕对文学概论,文学知识也要熟知,同时还要会说、会写,建立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教师的阅读和发现有利于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教师的钻研和引领会让孩子们的阅读提高一个更深更远的层次。
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发现是我们的工作,给孩子们一个花园,才能让花朵绽放。文学给我们想像,给我们丰富,给我们力量。
总的说来,文学有助于提高教师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让教师在课堂上顺利表达思想和感情,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读书是学习,文学活动同样也是学习。
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教书育人要懂历史,要懂文化,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以文学为镜,察身自省,慎独自律。文学不分阶级,文学不分国家与民族,教师要对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要有个大体的了解,透过文学开阔眼界,积累渊博的知识,提高讲话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文学与教育关系密切,让教师的教育不再遥远,使教师的教育充满魅力,让教师的教育含义更好地阐释。
三、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涵义。先说素养,即素质和修养。素质经由后天努力,在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具有的品质结构、思想知识和心理品质等。修养指理论水平,艺术水平,思想水平等。素养为平日的修养,为经常修习培养。文学素养囊括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技能,不是与文学教育打交道,从事文学创作、科研的人才需要,生活中时刻有用。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可以提高理解、辨别能力,可以提高制定能力、沟通能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文学素养可以帮助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充实自我,也可以帮助大家钻研业务,研究政策,培养能力。
体会文学思想。同样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读到的是故事,成人读到的是思想。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亲近和感悟,体会作品的内涵,会受益一生。虽然是在阅读一种虚构,但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亲近文学,亲近孩子,体现文学的价值,体现教育的力量。
四、文学素养的培养是成长的阶梯
建立自己的阅读圈。一位教师的阅读圈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科层面;二是教育学、心理学层面;三是大文化、大哲学层面。教师要跳出本学科来看本学科,跳出本学科来教本学科,有一定的大阅读观。
真正的阅读要体现在对作品的拥有上。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熟悉,而是为了驾驭。对一件作品简单了解很容易,熟悉一部作品也决不是难事,只要用心来阅读和体会。拥有一件作品则是有相当难度的,用炽热的爱,充实文学的内容,做文学作品最忠实的朋友。植根生活的土壤,插上文学的翅膀,在应试的泥土中挖孔,去粗取精,守住宁静,自然调和,吸收精华。在岁月磨炼中磨炼岁月。
创设校园文学大课堂,从文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文学又落脚于文学。文学是人学,凭借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传递真、善、美,让文学阅读与写作诉诸心灵,激发青少年的梦想,培养他们的天真烂漫和好奇好动。由感性到理性,由积累到构思,在语言的探寻中,让青少年得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提升文学修养和品位,写作能力综合体现了语文素养。
通過校园文学大课堂,建构文学知识框架,通过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教师要担当策划和导演,打破独立性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共同开展文学大课堂活动。围绕教学内容、目标,共同策划设计教学方案,生生互动,调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机智地把握课堂,让课堂充满诗意、情趣、灵气,让文学大课堂富有人情味、文学味。
五、结束语
文学素养是教师文学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教师习得和学得的综合性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多层面,是复合式,呈开放性,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结构形态。发展和培育需要提高教师素养,搞好教学改革。教师具备文学修养,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文学修养,实现教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仁.我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2011.3.
[2]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12.10(增刊).(50).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
关键词:教师成长;文学素养
一、教师文学素养的现状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会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不可忽视。历察古今,一些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问世,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承着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五四”文化时期,浙江有一个“白马湖”现象,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兴办一所乡村春晖中学,俞平伯、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叶圣陶等英才荟萃。白马湖畔,教育文化千古流芳。
这些年,我们的教师队伍也不那么安静了,社会的浮躁也在影响着教师。安心读书的教师没有增加反而减少,教师的文学修养没有提升,反而普遍降低,真正能够搞文学创作的教师为数不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更多的是死板教条和急功近利,遏制教师的写作愿望,影响教师的文学才气,丧失教学情趣,减少教育创造力。缺少文学修养的教师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教学过程就是苍白无力的。文科教师也好,理科教师也好都要有写作技能,都要有人文精神。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学生写作的引领者,更应该是文学创作的内行。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的下水作文又能给学生拿出多少。如果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语文教师恐怕不再少数。
课堂要上出精彩,教师要学会自我丰富,自我发展。我们知道,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教师,也就难以发挥业务优势,也写不出相样的教学论文。自己在学生面前,不能很好地引领,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口中有言,笔下无文,是教师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见识和感情,表述能力都是需要的,否则就不足以为师。
二、教师具备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的文学素养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看几本文学著作,恐怕对文学概论,文学知识也要熟知,同时还要会说、会写,建立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教师的阅读和发现有利于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教师的钻研和引领会让孩子们的阅读提高一个更深更远的层次。
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发现是我们的工作,给孩子们一个花园,才能让花朵绽放。文学给我们想像,给我们丰富,给我们力量。
总的说来,文学有助于提高教师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让教师在课堂上顺利表达思想和感情,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读书是学习,文学活动同样也是学习。
教师具备文学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教书育人要懂历史,要懂文化,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以文学为镜,察身自省,慎独自律。文学不分阶级,文学不分国家与民族,教师要对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要有个大体的了解,透过文学开阔眼界,积累渊博的知识,提高讲话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文学与教育关系密切,让教师的教育不再遥远,使教师的教育充满魅力,让教师的教育含义更好地阐释。
三、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涵义。先说素养,即素质和修养。素质经由后天努力,在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具有的品质结构、思想知识和心理品质等。修养指理论水平,艺术水平,思想水平等。素养为平日的修养,为经常修习培养。文学素养囊括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技能,不是与文学教育打交道,从事文学创作、科研的人才需要,生活中时刻有用。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可以提高理解、辨别能力,可以提高制定能力、沟通能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文学素养可以帮助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充实自我,也可以帮助大家钻研业务,研究政策,培养能力。
体会文学思想。同样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读到的是故事,成人读到的是思想。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亲近和感悟,体会作品的内涵,会受益一生。虽然是在阅读一种虚构,但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亲近文学,亲近孩子,体现文学的价值,体现教育的力量。
四、文学素养的培养是成长的阶梯
建立自己的阅读圈。一位教师的阅读圈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科层面;二是教育学、心理学层面;三是大文化、大哲学层面。教师要跳出本学科来看本学科,跳出本学科来教本学科,有一定的大阅读观。
真正的阅读要体现在对作品的拥有上。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熟悉,而是为了驾驭。对一件作品简单了解很容易,熟悉一部作品也决不是难事,只要用心来阅读和体会。拥有一件作品则是有相当难度的,用炽热的爱,充实文学的内容,做文学作品最忠实的朋友。植根生活的土壤,插上文学的翅膀,在应试的泥土中挖孔,去粗取精,守住宁静,自然调和,吸收精华。在岁月磨炼中磨炼岁月。
创设校园文学大课堂,从文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文学又落脚于文学。文学是人学,凭借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传递真、善、美,让文学阅读与写作诉诸心灵,激发青少年的梦想,培养他们的天真烂漫和好奇好动。由感性到理性,由积累到构思,在语言的探寻中,让青少年得到精神的净化和升华,提升文学修养和品位,写作能力综合体现了语文素养。
通過校园文学大课堂,建构文学知识框架,通过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校园文学大课堂的教学,教师要担当策划和导演,打破独立性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共同开展文学大课堂活动。围绕教学内容、目标,共同策划设计教学方案,生生互动,调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机智地把握课堂,让课堂充满诗意、情趣、灵气,让文学大课堂富有人情味、文学味。
五、结束语
文学素养是教师文学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是教师习得和学得的综合性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多层面,是复合式,呈开放性,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结构形态。发展和培育需要提高教师素养,搞好教学改革。教师具备文学修养,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文学修养,实现教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仁.我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中学语文教学.2011.3.
[2]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12.10(增刊).(50).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