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的稳定性,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水平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内高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现状,笔者选取部分运动员为例,采取综合性方法分析了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内中长跑运动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
在国内外的现代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的机体能力的提高与优秀成绩的创造,与其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敏感度的刺激下,运动员才能长时期保持最佳的竞赛状态,并且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教练员及运动员都要注重与运动负荷敏感度指标有关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2005级的20名中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男14人,女6人,专项为800-1000m,其中中跑运动员11人,长跑运动员9人,平均年龄20.6±1.3岁,平均身高173.3±4.1cm,平均训练年限5.7±0.68年。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
2.研究方法
2.1指标测试
每周的周一、周日组织运动员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指血的采集与测试,将周日设定为运动员的休息日,周一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恢复值”,周日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运动值”,从而对于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科学的测试。
2.2测试仪器
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仪器均为德国进口,主要包括:恒温水浴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移液器、高速离心机等,并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仪器的校对与操作。
2.3测试方法
在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准确性,研究人员选取了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2.3.1应用横向比较、纵向追踪等方法,对于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数据,以及教练员根据训练情况对运动员负荷敏感指标的信息反馈。进行全面的统计处理与分析,以构建适用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血尿素氮评价标准。
2.3.2在进行测试期间,研究人员走访了北京市10所知名高校的20名中长跑教练员(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30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健将4人、一级运动员17人、二级运动员9人),在走访过程中,研究人员请教练员和运动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描述运动负荷敏感度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以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查阅了国内外21篇关于运动负荷与中长跑运动员机能反应方面的论文,以实现测试工作更加全面性。
3.结果
3.1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尿素氮的变化规律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在每次测试完成后,运动员体内的血尿素氮含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含量明显提高,在短期休息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合理;2)运动员血尿素氮含量接近于基础水平,即运动员的周训练量略有不足;3)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仍然保持较高的浓度,即运动员的训练量明显超出自身的负荷敏感指标;4)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保持一定的浓度,“运动值”与“恢复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运动员有可能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本组研究对象表现为第一种形式的8人,第二种形式的5人、第三种形式的4人、第四种形式的3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训练强度、水平,以及运动员自身机能状态的不同,都是导致运动员体内血尿素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运动员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3.2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相同负荷量分析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为了有效分析不同等级运动员在相同负荷量下的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运动员的等级进行分组,并且分别测试了运动员在安静时与训练后的实际心率次数,并且采用相同的负荷量。测试结果表明:在安静时,运动健将的心率略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但是经过T检验,研究人员发现相关数据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赛前训练后,运动健将的的心率在对每个组别测试了安静时和训练后的心率次数(采用同样的负荷量),一级运动员的心率明显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此可见,由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不同,他们在机制及心理中,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4.讨论
近年来,在国际的中长跑大型赛事中,我国运动员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比赛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随着國外运动员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国内运动员若想继续保持较好的成绩,不断要加强专业训练,而且要加强对于各方面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而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负荷是一个特殊的持续过程,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不同的运动周期中,运动员将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如果教练员能够准确把握这个特征,并且将其运用于运动员的训练指导中,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中长跑运动在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国内很多体育研究人员认为:训练量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是必须解决的,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趋于平衡,否则运动员极有可能出现运动量不足或疲劳周期过长的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本次研究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宜采取“多课次”的训练模式,将运动员的训练量合理分散,即适当延长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当运动员完成达到某一训练科目的考核指标后,方可组织运动员进行下一科目的训练。例如:结合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和比赛情况,教练员可以组织运动员分别进行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心理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可以交叉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而且对于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由于训练强度、周期,以及运动员自身素质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发生变化,但是相对而言,高等级运动员的变化较小。同时,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资料,笔者对于国内的运动员赛前训练提出了以下建议:)赛前训练中,一定坚持以力量作为基础、速度作为核心,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训练中必须保证两者之间的协调;2)在中长跑运动员的综合训练中,一定要定期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测试,从而协助教练员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促进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9-38.
[2]邓伟明,孙学川.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J].体育学刊,2006,(4):63-65.
[3]尹军.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0-73.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3-99.
[5]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3-62.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
在国内外的现代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的机体能力的提高与优秀成绩的创造,与其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敏感度的刺激下,运动员才能长时期保持最佳的竞赛状态,并且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教练员及运动员都要注重与运动负荷敏感度指标有关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2005级的20名中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男14人,女6人,专项为800-1000m,其中中跑运动员11人,长跑运动员9人,平均年龄20.6±1.3岁,平均身高173.3±4.1cm,平均训练年限5.7±0.68年。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
2.研究方法
2.1指标测试
每周的周一、周日组织运动员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指血的采集与测试,将周日设定为运动员的休息日,周一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恢复值”,周日的化验结果为每周运动量的“运动值”,从而对于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科学的测试。
2.2测试仪器
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仪器均为德国进口,主要包括:恒温水浴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移液器、高速离心机等,并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仪器的校对与操作。
2.3测试方法
在对本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性、准确性,研究人员选取了多种测试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2.3.1应用横向比较、纵向追踪等方法,对于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数据,以及教练员根据训练情况对运动员负荷敏感指标的信息反馈。进行全面的统计处理与分析,以构建适用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血尿素氮评价标准。
2.3.2在进行测试期间,研究人员走访了北京市10所知名高校的20名中长跑教练员(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30名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健将4人、一级运动员17人、二级运动员9人),在走访过程中,研究人员请教练员和运动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描述运动负荷敏感度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以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查阅了国内外21篇关于运动负荷与中长跑运动员机能反应方面的论文,以实现测试工作更加全面性。
3.结果
3.1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尿素氮的变化规律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在每次测试完成后,运动员体内的血尿素氮含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运动员的血尿素氮含量明显提高,在短期休息后可以迅速恢复正常,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合理;2)运动员血尿素氮含量接近于基础水平,即运动员的周训练量略有不足;3)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仍然保持较高的浓度,即运动员的训练量明显超出自身的负荷敏感指标;4)在经过周日的休息后,运动员的血尿素氮保持一定的浓度,“运动值”与“恢复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运动员有可能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本组研究对象表现为第一种形式的8人,第二种形式的5人、第三种形式的4人、第四种形式的3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训练强度、水平,以及运动员自身机能状态的不同,都是导致运动员体内血尿素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即运动员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3.2不同等级运动员的相同负荷量分析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11人、5人。为了有效分析不同等级运动员在相同负荷量下的状况,研究人员根据运动员的等级进行分组,并且分别测试了运动员在安静时与训练后的实际心率次数,并且采用相同的负荷量。测试结果表明:在安静时,运动健将的心率略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但是经过T检验,研究人员发现相关数据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赛前训练后,运动健将的的心率在对每个组别测试了安静时和训练后的心率次数(采用同样的负荷量),一级运动员的心率明显低于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此可见,由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技术水平不同,他们在机制及心理中,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4.讨论
近年来,在国际的中长跑大型赛事中,我国运动员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比赛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随着國外运动员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国内运动员若想继续保持较好的成绩,不断要加强专业训练,而且要加强对于各方面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而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在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负荷是一个特殊的持续过程,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在不同的运动周期中,运动员将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如果教练员能够准确把握这个特征,并且将其运用于运动员的训练指导中,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中长跑运动在赛前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国内很多体育研究人员认为:训练量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是必须解决的,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趋于平衡,否则运动员极有可能出现运动量不足或疲劳周期过长的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本次研究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宜采取“多课次”的训练模式,将运动员的训练量合理分散,即适当延长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当运动员完成达到某一训练科目的考核指标后,方可组织运动员进行下一科目的训练。例如:结合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和比赛情况,教练员可以组织运动员分别进行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心理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可以交叉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减轻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而且对于运动员在赛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由于训练强度、周期,以及运动员自身素质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发生变化,但是相对而言,高等级运动员的变化较小。同时,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资料,笔者对于国内的运动员赛前训练提出了以下建议:)赛前训练中,一定坚持以力量作为基础、速度作为核心,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训练中必须保证两者之间的协调;2)在中长跑运动员的综合训练中,一定要定期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敏感指标进行测试,从而协助教练员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促进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9-38.
[2]邓伟明,孙学川.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J].体育学刊,2006,(4):63-65.
[3]尹军.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0-73.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3-99.
[5]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