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趋向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传统教育弊端,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活力。但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依旧有很多需要教师思考的地方。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4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学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创新精神。它的运用将学生素质与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数学教学更深的内涵。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提问
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环节,因此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问题类型、质量、难度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角度出发,特别注重问题的集体可探讨性。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产生。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将合作学习的任务限制在教学目标内,学生的学习探讨才会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发展性。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置要具有可思考性,也就是说问题具有适宜难度层次、切入角度多样、思考空间开阔的特点,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思考深度的加深。
(二)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习成果的多样化和丰富学习解题思路,在复杂问题的应用中它所能发挥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合作学习带来的教学效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就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主导,思维水平稍差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合作学习的目的将难以达成。所以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同样要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放在首位,用个性推动合作,用合作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具备自主的思考能力、思考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学习小组划分方式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一个构成恰当、配置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发挥合作学习功能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分组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合作学习效果。
1.根据座位划分。根据座位划分的依据在于邻近座位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加深厚的情感基础,也就是说由他们组成的合作小组具有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浓厚的学习氛围。根据座位划分学习小组也是充分考虑了合作学习的现实需要。邻近座位的学生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讨论,还是课后的习题讨论,他们呈现的是移动性低、实时性强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又能够充分发挥已有的学习优势,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分组的目的。2.根据成绩划分。根据成绩划分学习小组是基于优秀带落后的考虑。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内,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用自己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带动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落后学生也能从同龄人中得到学习方法的启发。这种分组方式较少考虑了学生的主观需要,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客观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二)丰富合作学习形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助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方式。从合作学习形式来看又可以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无论实施哪种形式,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在设置提问和解答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问答。从教师引导学生的角度來说,教师要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积极问答。2.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区别于问题式的合作学习,它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对某一内容的探讨过程中打开思路,形成创新意识。较为常见的形式有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法等。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要求更高,它不仅需要学生思考“是什么”,更要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学生的思路将会更加开阔,学习的方法也会更加成熟。3.学科式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形式下,教师要将数学的知识延伸到不同的领域,不仅注重自身课程的理论构建,更要强调数学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例如,学生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画图形、找图形、说图形的特征。通过这种开放性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构建学生不同学科间系统完整的数学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分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团队为单位,这也就意味着团队内成员的学科素质、学习意识、个人习惯会带给合作学习一定的影响。最为常见的是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应对、散漫应付的现象,不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会拉低课堂教学效率。要想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教师就要明确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化教学目标,尽可能将大目标拆解为许多小目标并且分配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明确学生的目标任务,提高小组内合作水平和合作意识,避免学生因无事可做而出现学习懈怠的情况。
(二)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合作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构建学习氛围,借助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小组的合理划分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分组中要体现小组合作和学生个人的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情绪、兴趣性格差异、成员的成绩高低、小组容量等因素,再有效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再在不断的学习合作中进行调整,提高学习小组的兼容性和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分组,教师可以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既能够实现小组内的优势互补,又能够让学生在融洽、舒适的合作学习氛围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这就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能够在现代教育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表明合作学习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将创新和实践的精神融入合作学习,赋予合作学习时代与发展的智慧。合作学习所迸发出的活力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进步,这是教学的机遇,但是只有教师充分挖掘了合作学习的潜力,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48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学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创新精神。它的运用将学生素质与课程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数学教学更深的内涵。
一、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提问
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环节,因此教师设置的合作学习问题类型、质量、难度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角度出发,特别注重问题的集体可探讨性。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产生。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将合作学习的任务限制在教学目标内,学生的学习探讨才会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发展性。另一方面,教师的问题设置要具有可思考性,也就是说问题具有适宜难度层次、切入角度多样、思考空间开阔的特点,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思考深度的加深。
(二)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习成果的多样化和丰富学习解题思路,在复杂问题的应用中它所能发挥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合作学习带来的教学效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就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主导,思维水平稍差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合作学习的目的将难以达成。所以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同样要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放在首位,用个性推动合作,用合作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具备自主的思考能力、思考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学习小组划分方式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一个构成恰当、配置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发挥合作学习功能的关键所在。不同的分组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合作学习效果。
1.根据座位划分。根据座位划分的依据在于邻近座位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加深厚的情感基础,也就是说由他们组成的合作小组具有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浓厚的学习氛围。根据座位划分学习小组也是充分考虑了合作学习的现实需要。邻近座位的学生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讨论,还是课后的习题讨论,他们呈现的是移动性低、实时性强的优势。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又能够充分发挥已有的学习优势,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分组的目的。2.根据成绩划分。根据成绩划分学习小组是基于优秀带落后的考虑。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内,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用自己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带动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落后学生也能从同龄人中得到学习方法的启发。这种分组方式较少考虑了学生的主观需要,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客观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二)丰富合作学习形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助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方式。从合作学习形式来看又可以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无论实施哪种形式,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在设置提问和解答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问答。从教师引导学生的角度來说,教师要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建立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积极问答。2.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区别于问题式的合作学习,它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对某一内容的探讨过程中打开思路,形成创新意识。较为常见的形式有一题多解、寻找最优解法等。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要求更高,它不仅需要学生思考“是什么”,更要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学生的思路将会更加开阔,学习的方法也会更加成熟。3.学科式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形式下,教师要将数学的知识延伸到不同的领域,不仅注重自身课程的理论构建,更要强调数学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例如,学生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画图形、找图形、说图形的特征。通过这种开放性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构建学生不同学科间系统完整的数学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分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团队为单位,这也就意味着团队内成员的学科素质、学习意识、个人习惯会带给合作学习一定的影响。最为常见的是部分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应对、散漫应付的现象,不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会拉低课堂教学效率。要想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教师就要明确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化教学目标,尽可能将大目标拆解为许多小目标并且分配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明确学生的目标任务,提高小组内合作水平和合作意识,避免学生因无事可做而出现学习懈怠的情况。
(二)合理分组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合作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构建学习氛围,借助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小组的合理划分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分组中要体现小组合作和学生个人的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情绪、兴趣性格差异、成员的成绩高低、小组容量等因素,再有效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再在不断的学习合作中进行调整,提高学习小组的兼容性和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分组,教师可以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既能够实现小组内的优势互补,又能够让学生在融洽、舒适的合作学习氛围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这就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能够在现代教育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表明合作学习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将创新和实践的精神融入合作学习,赋予合作学习时代与发展的智慧。合作学习所迸发出的活力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进步,这是教学的机遇,但是只有教师充分挖掘了合作学习的潜力,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