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守护香港“生命之源”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74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18日,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代表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领取“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之际,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摄影曾文凡

  香港,东西交汇,是国际金融与贸易的中心,被称作“东方之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50多年前,这座繁华的城市,却因为缺水几乎成了一座荒岛。
  半个多世纪来,数万名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们,以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为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和香港繁荣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
  202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香港,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城市,也是一座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
  1963年,香港发生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让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12月,周恩来总理在广州听取了广东省关于供水香港工程方案的汇报,同意采用从东江引水,沿石马河提水到雁田水库再流入深圳水库输往香港的方案,并指示国家计委拨出专款,尽快设计、施工。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东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北起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南至深圳市深圳水库,工程主干线长83公里(2000年实施封闭式改造后为68公里),东深供水工程为港深莞约2400万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至2020年底,建成于1965年3月1日的东深供水工程已有效供水55年,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为解决劳动力问题,从广州动员5000名青年,从东莞、惠州、宝安等地动员5000多名群众投入施工。现年86岁、时任广东省水利厅下属设计院技术员王寿永回忆,大约1963年国庆节前后,设计院就接到了东深供水工程的设计任务,他与同事们持续几个月加班加点绘制施工图纸。当时住的是油毛毡搭起来的工棚,睡的是大通铺,但是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常忙到夜里十点钟之后。
  工程的关键,是要将发源于深圳大脑壳山、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石马河水位提高46米,使之倒流83公里进入深圳水库。为了让香港同胞早日喝上东江水,万人建设大军在昔日宁静的石马河一字排开,喊出“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豪迈口号。
  时任广东省水利厅下属的机械施工队工人陈宝强至今依然觉得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最高峰时,有两万多人奋战在东深供水工程一线。整个土建项目在汛期施工,许多基础工程是在水下5米至10米进行,有时甚至要对抗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1964年10月13日,一名叫罗家强的大学生冒着狂风暴雨坚守在沙岭工段7米多高的闸墩,不慎跌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三次扩建,一次改造


  东江水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香港发展。1964年香港社会总产值是113.8亿港元,而到香港回归祖国前的1996年,這个数字变成了1.16万亿港元。“这都有赖国家引东江水来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前副署长吴孟冬说。
  自1965年建成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历经三次扩建,一次改造,年供水能力由首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
1963年香港大旱期间,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全港数百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东深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工作场景。当时设计团队的理念是要“又快、又好地完成东深供水工程设计,早日给香港同胞供水”。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这条供港“生命线”终于建成。短短11个月,从周围到处都是荒山野岭,到让“高山低头、河水倒流”,这项由中国人创造的了不起的世界工程奇迹,背后是党中央的强大支持,是全中国、全广东省的倾力付出,更是上万名建设者24小时不间断施工的牺牲和奉献。广东省水利厅供图

  从建设、扩建,到提升、优化,东深供水工程历时几十年,涌现出一对对“夫妻档”“父子兵”。现年79岁的黄惠棠参加东深供水首期工程建设后,因表现优秀留在原东深供水局工作,之后又全程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后续扩建。他的两个儿子黄沛坤、黄沛华也在参加工作时选择了东深供水工程,大儿媳陈娈也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
  为实现清污分流,保证供水水质,增加供水能力,经国家计委批准,广东省政府决定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改造。2000年8月28日,改造工程“鸣炮开战”。
  “改造工程施工难度大,毫无同类经验可循,采用世界上最大现浇预应力混凝土U形薄壳渡槽、世界最大直径现浇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装配同类型世界最大的液压式全调节立轴抽芯式斜流泵,使用工程全线自动化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徐叶琴说道。   “7000多名建设者的辛勤汗水,800多个风餐露宿的日日夜夜,改造工程终于在2003年6月建成通水。就这样,先后经历过‘三次扩建,一次改造’的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系统与天然河道实现了彻底分离。”时任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副总指挥熊振时说。一条供水生命线,背后是几代人浓浓的家国情,“流入香港的每一滴东江水,都饱含着祖国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大爱。”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水质进行检测。粤海水务 供图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在取水样检测作业。摄影孙进军

守护一江清碧


  1991年至今,广东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个法规及文件以确保东深供水T程的供水安全。一个省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程专门颁布如此多的法规,在全国实属罕见。广东专门成立东江流域管理局,对东江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度和保护,并专门设有深圳市公安局东深分局和武警保卫供水工程。此外,广东在东江流域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水质水量双监控系统,对水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调度和保护。
  东江沿线的上游城市,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东江流域面积占河源市全市面积的88%,河源各级党委政府实现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所有重大建设项目决策都以环保优先。
  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也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水质常年优于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在这里,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池子一字排开。这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而建设的大型净水工程——原水生物硝化处理工程。该工程于1998年12月28日建成,设计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规模在今天依然为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用水需求,经国家批准,广东省开始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输水线路全长113公里,设计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工程建成后,將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用水保障。
  主持这项工程的严振瑞,199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项重要设计工作便与东深供水三期扩建工程有关。眼下,他正带领团队加快推进相关课题的联合攻关。“我的职业生涯从这里起步,如今仍在坚守。我将为它的‘发展’与‘延续’,做出更大的努力。”
东深供水工程金湖泵站。 粤海水务 供图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14日—23日,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会版歌剧《张富清》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首次公演。中国歌剧舞剧院供图  “张富清老人的故事非常感人,直到他晚年,周围人,甚至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事迹。他是一位不忘初心、低调奋斗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田彦说。  在歌剧《张富清》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
期刊
2021年1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摄影 李学仁/新华社  2021年1月2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  习近平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
期刊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区支流在春夏季时有水华暴发,对水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水库调度改变库区支流水动力条件,抑制水华发生是可行的。采用Delft3D模型对三峡库区支流小江渠马-双江大桥段进行模拟研究,以探明潮汐式调度对库区支流水动力的影响,为抑制库区支流水华发生进行生态调度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开展潮汐式调度对小江的水流具有扰动作用,整体趋势表现为水位抬升期回水区
期刊
近年来,从专家、学者、大学生,到普通市民,均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汉服文化的复兴,表现出了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真诚敬意。  “汉服热”升温,没有强制也没有压力,纯粹是一种文化自觉,一种文化自信。而这种自觉和自信,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寻迹而上,把目光投射在历史遗留下来的衣冠文化上。今天的汉服热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自我们自己越来越尊重、认同、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越来越自信。2020年
期刊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从此,北京、河北正式进入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冬奥时间”。5年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同步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赛事组織和服务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可持续和遗产工作成效显著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
期刊
自小学习国画和书法的我,痴迷中国传统文化。而说起我和汉服的缘分,要追溯到我在澳大利亚上大学的时候。17岁那年,我开始在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一去就是9年。我的大学在当时会举办多元文化周活动,学校要求学生们穿着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参加。我第一次参加时,穿的是旗袍。到现场后,看到我的日本和韩国同班同学穿着特别华丽的和服和韩服,从发型到服装都非常隆重地去参加那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时我在想,我们国家古
期刊
岳阳林纸员工下班后离开厂区。岳纸员工工作时会穿着统一蓝色制服进入工作区。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变迁。如今,在科技的推动下,纸张的生产方式早已发生巨大变化,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方式与更新迭代的造纸技术颠覆了我们对纸张生产的固有印象。  1958年诞生的岳阳林纸,就是正在进行着造纸创新发展的企业之一。  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岳阳造纸厂,始建于19
期刊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落火影像。该图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火星车尾部。图中可见火星车太阳翼、天线展开正常到位;火星表面纹理清晰,地貌信息丰富。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的消息从遥远的火星表面传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圆满成功。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期刊
生活里,作为一个汉服爱好者,每当我穿着汉服走上街头,经常遇到好奇的路人询问“你穿的是什么衣服?”“这是哪个朝代的?”,我都非常乐意解答。  我从小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尤其喜欢古诗词,文人墨客笔下有很多对汉服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起初,我以为汉服只能存在于历史,或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以对其仅停留在欣赏阶段。直到四五年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