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设计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理解推导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推导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目标分析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学法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转化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真正的做到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经过实践,与同行交流,与网友互动,最后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 谈话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我首先让学生欣赏牡丹江市的城市风光图,再引导学生们观察规化部门为学校设计的效果图,然后以比较图形的面积的活动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为接下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埋下了伏笔,又让学生通过欣赏家乡的风光,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为了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我将此环节设计为三个活动,1、数格子--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2、转化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3、字母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课后感觉虽然这样的计算在实际教学时平稳没有争议,但是学生的思维空间没有得到拓展,也有很多网友建议这样的设计教师不能真正的做到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走。于是,我细致地浏览了IP资源、光盘资源、育龙网资源,并借助网友的帮助,经过再设计,最后将数格子和转化法有机整合为一个环节,将此环节设计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探究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让学生先猜一猜两个花坛的大小,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然后我顺势鼓励学生通过手中学具采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尝试的探究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大胆尝试,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探究新知的乐趣,并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生汇报之后又将转化过程设计成课件进行演示,并组织学生讨论,在以上的剪法中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要沿高剪开?让学生不仅理解沿高剪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还能进一步强化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等活动中主动的探究出了新知,也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活动二:字母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法。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将直观操作和间接说理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又使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本环节共经过两次调整,第一次设计中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没有梯度。为了弥补不足,体现练习的多元化,所以,第二次将练习调整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充分的发展。
  六、回顾全课 畅谈收获
  最后我带领学生回顾反思本节课的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师生合作做小结,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对话”已作为一个崭新的视点注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它充分展示了新型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敞开心扉与教师平等对话,凸显人性。让学生在对话中超越,凸现学生的个性价值,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对话 主体 个性  一、巧设话题,激发兴趣  对话有三要素:话题、听者、讲者。在对话式的语文教学中,话题的确立尤为重要,它的好
期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这种现象称为“大班额”。大班额在班级管理上有很多困难,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幼儿个性差异较大,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教师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管理强度较大。正因为大班额有以上的工作难点,所以常规行为的教育显得尤为重
期刊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培养 语感 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的重要。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实践操作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安排有序的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时,要尽量的让学生参与各种对培养操作能力有帮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
期刊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
期刊
【摘要】: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及行为。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作为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帮助与引导,促进师幼互动有实效。观察、关注、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使幼儿在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中有价值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互动
期刊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怎样去做才能是课堂高效,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备好每一节课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如果没有备好课就上讲台,就如同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
期刊
【摘要】:三角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从高考趋势看,三角函数在高考命题中有如下趋势:(1)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正弦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多为客观题;(2)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图象的平移、伸缩变换与对称变换,画图与识图,与单调性、周期性和对称性、最值有关的问题;(3)强调三角函数的工具性,加
期刊
教给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的问题。也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就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角度出发,平时心细的孩子的识字量就一定很足,走在大街上,看到广告牌,他也会有意识的识字。看到同学的名字就能自主识字,和家长走在一起,问这问那的孩子就是一个有心人,这样的孩子心里总有更多的问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现在咱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品质。现就低年级学生识字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因
期刊
一、农村小学的特点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一些行政村,与城里小孩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