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但只需要你片刻的理解和包容

来源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对方内心感受不好的时候,善解人意的人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等于在内心上给了对方接纳和认可。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
  共情就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做出相应回应的能力。共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有共情能力的人,常常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理解和包容对方。
  会共情的人,感情更长久。
  共情的核心是理解
  共情的核心是理解
  练就共情的基本功,你只需要做好这两步
  第一步,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成为一个良好的聆听者,还要求我们在聆听时要保持专注,并且及时肯定对方的感受,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否定对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刻意地去练习共情的这个“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可以找个小本子,时刻观察和记录身边熟悉的人,如爱人、父母、朋友的情绪,并向她(他)求证。
  主要记录内容有:人物、时间、地点、对方情绪、求证对方情绪等这几个方面。
  经过不间断地练习,你会更加容易了解对方的情绪,一旦理解了对方,对方的感受当然会更好。
  如果碰到对方否定你觉察出来的情绪也没关系,虽然他表面否定,其实内心也会感受到来自你的关怀,容易与你产生共情。
  但这时候,你最好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逼着对方说出真实的感受,等他想说的时候再和他沟通,这也是共情。
  第二步,准确描述出对方的感受。
  当你能准确描述出对方的感受,他(她)的情绪就会减少,并感觉你能理解他,跟你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你说出来的情绪词(比如:伤心、委屈、失望、自责、无助等)越准确,他的感觉就会越良好,情绪也就消失得越快,同时越感觉你理解他。
  共情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协调,只有对方感到被理解时,他才会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更细致地跟你探讨他内心的担忧,而我们通过帮助对方了解其潜意识的想法和观点,能更好地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在信任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双方关系更为亲密。
  怎么说话
  会更让人喜欢?
  你曾遇过一些很讨厌的谈话对象吗?面对这些人,我们当然会选择离开,避免跟他有任何的交流。
  但我们怎么避免成为这种人呢?我们可以在对话时采取以下的方法,让对方在交流时感到舒服以及畅所欲言。
  1.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要装懂
  如果你想被人讨厌的话,在跟任何人交谈时,不管对方说什么,也插嘴讨论一番,这样你便能成功地破坏所有对话。因为你表现出自己的弱点。
  专家在非自己专长以及自己不懂的话题上,他们会选择倾听而不是发表意见。因为胡乱地发表自己不懂的事情,会表现得像一个傻瓜。
  假設朋友们在吃饭时正在讨论某些和经济相关的新闻时,如果不懂的话,不妨细心聆听,针对不懂的地方发问,而不是以个人经验或不清楚上下文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意见。
  2.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在每一次的沟通对话中,我们需要有72%或以上的时间都注视着对方。
  因为这代表我们正在聆听他的说话,向对方表示一种尊重。只有对话双方都互相注视着对方时,沟通才能形成。太多或太少都会令对方感到不适。
  3.适当给予点头回应
  点头回应,代表我们有仔细聆听对方说话。
  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对对方点头?因为这样做能给予他们肯定,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但是,点头的频率不应太高,不然就会形成一种虚假的感觉。
  另外,在对方发表意见后,等待2秒后才继续说话,这样简单的方法将会提升我们的魅力。
  4.正确运用语调
  沟通中语音语调的重要程度往往超过语言本身。
  语调是我们天生便懂得使用的沟通武器,但是很多人对于它却缺少了足够的感知,我们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使用语调。
  例如你很深情甜蜜地对另一半说:“你是我的宝贝!”以及很敷衍地说这句话,两者对于对方来说会听出不同意思。
  用对语调和语气说话,才能够留给别人好的印象。
其他文献
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潘婷和方若锦同学带来的配乐诗朗诵《离港启航》将心中的千言万语浓缩成一首绚丽的小诗,留给母校,留给恩师,留给学弟学妹们;一段“匠心筑梦,妙手弥隙”毕业作品展的微视频回顾了17级文修中本班33位同学三年来的学习成果和艺术灵感。  这是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2017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本贯通专业学生转段仪式上的感人场景。  主题为“萃文汇羽 扬帆远航”的转段仪式2020年10月11日下午在美
期刊
永远不要妄想把焦虑消灭掉,因为它的存在有着其特有的意义和功能。基本焦虑,一般会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是可耐受的焦虑,甚至它还可以转化为有用、有价值的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人的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一种被放大的焦虑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被人们放大了的焦虑。它的存在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比如:  有人会担忧天会塌下来;  有人会担忧细菌进入到自己的身体而得绝症;  有人会担忧所有人都讨
期刊
1.用曲线画出柔和的线条  在绘画的人物中,有一些部位的轮廓线条需要制造出柔和感,如女性的皮肤、柔顺的头发等等。这时候,在画线时要有曲线的意识,用流畅的曲线表现出轮廓的柔和感。  画曲线时手腕越放松,画出的线条越流畅,感觉也更柔软。带着画出连贯曲线的意识,可以表现出头发的柔软感。而用曲线表现布料的边缘,让布料显得轻薄柔软。如下图:  2.直线带来轮廓的硬朗感  与曲线相反,如果采用较多的直线,就会
期刊
为消极型人格画像  职场上,生活中,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来没有批评或挖苦过别人?我们都或多或少有过。  但是,当这种消极行为的频率和密度变成一种行为模式的时候,就会让人头疼了。  《隐形人格》一书的作者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认为:  消极型人格的人,他们总是悲观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缺乏自尊心。他们认为其他人没有看到或承认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所以他们通过过度批评、挑
期刊
明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从上海教育影响力电子地图可以看到,几十所职业院校作为选手培养基地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世界技能大赛是全世界技能人才的巅峰对决,中国自2011年参赛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世赛之旅,中国的参赛选手和职业教育人为世赛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成长,而上海更是从一开始就跟世赛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到目前为止,上海选手在世赛上共收获4金3银1铜和7个优胜奖,走出了一条自
期刊
在火爆开赛的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上,活跃着一群来自中职校园的学子,他们精心组织、沉着应对,在各个赛道上都斩获了不俗的战绩。  记者 余长江  中职首个“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亮相赛场  比赛场上有一支亮眼的团队,他们来自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12位参赛的队员分别来自19级和20级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服务)专业,作为上海中职首个“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是堪称“专业”级别。但是比赛并非一
期刊
文物专业的邵晓雨从初中开始就在做儿童希望之家的公益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六年之久。每次去到希望之家,她都会给小朋友们带一些礼物,陪他们玩游戏、聊天,教他们表演节目。  此外,她还带领班级里的同学一起参与这项公益活动。  邵晓雨获得了2017、2018和2019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但她说:“做公益并不是為了得到荣誉证书和被人夸赞,而是能够证明自己还能真正帮助到他人。”  邵晓雨的妈妈分享道:“我被
期刊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天使基金‘雏鹰计划’30万-50万的资金资助,更好地来运作彩云汇项目。”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青年创业夏令营闭营仪式上,上海市医药学校创业团队负责学生王国珍同学,作为优秀营员代表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  记者 徐红清  让云南大山里的特产飞出山外  来自云南保山隆阳区瓦渡乡的王国珍,2018年通过扶贫项目来到上海市医药学校读书。  2019年学校举办了一场云南特产义卖活动,
期刊
新年日历已掀开扉页,一定意义上意味着2021届高考生的十二年寒窗苦读跑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众所周知,上海高考形式丰富,为不同定位的考生提供了多种考试、升学机会。  1月  1月上旬,春季高考将当仁不让成为2021年第一考。全市数万名准备已久的考生要奔赴考场,小三门成绩不理想者多半会更加重视这场考试。1月下旬春考成绩揭晓,渴望春招录取的考生需要用心研究春招政策,应当在寒假中和父母一起投入精力做好志愿设
期刊
目前,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工作形式日益灵活,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形态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那么疫情影响下,企业与人才对新就业形态有什么直观体验与看法呢?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三)——新格局下的新就业形态》(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用工成本低、政策补贴好,使灵活用工形式在企业端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多重因素叠加下,大数据显示,灵活就业的总体招聘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