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设计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征,接着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最后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升,在经济建设中凸显出了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系统开始遭破坏,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做好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效应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设计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征
1.1 以点或线状的水土流失
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面积非常广,并且多修建于偏僻的山川、河流地区,施工的时候有很大的难度。实际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会破坏周边的植被,这就会引发水土流失的现象。而且,在修建大坝或是水库的时候,会对地表的原态造成一定的损坏,使地表裸露,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并且,如果是谷里或是山地进行修建的时候,维护水土流失的工作比较困难。
1.2 难以恢复被破坏的植被
因为建设的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被长时间地占用,那么该地方的植被就無法恢复过来,导致水土保持的性能丧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现阶段,在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建筑物大部分是混凝土结构,如果长时间占用就会降低土地的肥沃度,植被也很难被恢复。
1.3 设计多样化导致的水土流失
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主要涉及的项目有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这就导致水土流失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为在开展建设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侵蚀,进而引发塌方或是山体滑坡的现象,甚至会引发洪水、泥石流,极大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
2.1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功能也更加完善,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取生态修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植被生长,进而提升植物的覆盖率,对土壤蓄水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并且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害兴利,通过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可以更有效的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2 促使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
在以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由于泥沙不断减少,其蓄水能力不断下降,会导致其蓄水量不断减少,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其整体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不利影响。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蓄水能力,当其蓄水量不断提升时,既可以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又能降低建设成本,能大幅度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 对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进行优化设计
边坡的防护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是砌石的结构,因此虽然防护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适当的改变单纯的硬护坡问题,适当的在护坡种植植被,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在保护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也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在边坡上种植植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边坡的植被与周边的植被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从而修复因水利工程施工而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植物还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观赏性,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因此水利工程边坡防护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今后应探索更多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3.2 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不仅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而且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种局面下,必须科学合理地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而可有效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不仅能够提升设计效果,而且该设计理念是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主要是因为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树立生态意识理念,真正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功能,促使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土壤自身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并且在实际设计与建设中,还能主动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施工区域土地的破坏,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保护。
3.3 增加植被覆盖率
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必须要对其环境的修复加以重视。从水土流失的情况来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土壤水土保持能力不断下降,因此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促使其水土保持能力提升,同时进行植被种植还能对其地貌进行部分修复,进而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种植植物,进一步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能够提升周围环境的质量,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水土进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3.4 强化机制,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长期以来都不太重视人为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当施工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是缩小对于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就应该要求业主以保证金形式将水土流失治理费交给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如果在限期内不予缴纳,那么不能立项。同时,应该按照国家相应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该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概预算中就要列入水土流失治理费,作为专项费用,必须专款专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水利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想要尽可能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就需要将生态修复充分利用起来,确保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实现稳定发展,加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02)
[2]周倩.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05)
[3]雷世清.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26)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升,在经济建设中凸显出了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系统开始遭破坏,所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做好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效应用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设计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特征
1.1 以点或线状的水土流失
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面积非常广,并且多修建于偏僻的山川、河流地区,施工的时候有很大的难度。实际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会破坏周边的植被,这就会引发水土流失的现象。而且,在修建大坝或是水库的时候,会对地表的原态造成一定的损坏,使地表裸露,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并且,如果是谷里或是山地进行修建的时候,维护水土流失的工作比较困难。
1.2 难以恢复被破坏的植被
因为建设的水利工程属于民生工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如果这些土地被长时间地占用,那么该地方的植被就無法恢复过来,导致水土保持的性能丧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现阶段,在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建筑物大部分是混凝土结构,如果长时间占用就会降低土地的肥沃度,植被也很难被恢复。
1.3 设计多样化导致的水土流失
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主要涉及的项目有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这就导致水土流失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为在开展建设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侵蚀,进而引发塌方或是山体滑坡的现象,甚至会引发洪水、泥石流,极大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作用
2.1 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功能也更加完善,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取生态修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植被生长,进而提升植物的覆盖率,对土壤蓄水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并且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害兴利,通过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可以更有效的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2 促使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
在以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由于泥沙不断减少,其蓄水能力不断下降,会导致其蓄水量不断减少,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其整体经济效益也造成了不利影响。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蓄水能力,当其蓄水量不断提升时,既可以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又能降低建设成本,能大幅度提升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 对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进行优化设计
边坡的防护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是砌石的结构,因此虽然防护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适当的改变单纯的硬护坡问题,适当的在护坡种植植被,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在保护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也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在边坡上种植植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边坡的植被与周边的植被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从而修复因水利工程施工而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植物还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观赏性,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因此水利工程边坡防护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今后应探索更多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3.2 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不仅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而且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种局面下,必须科学合理地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而可有效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不仅能够提升设计效果,而且该设计理念是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主要是因为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树立生态意识理念,真正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功能,促使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土壤自身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并且在实际设计与建设中,还能主动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施工区域土地的破坏,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保护。
3.3 增加植被覆盖率
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必须要对其环境的修复加以重视。从水土流失的情况来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土壤水土保持能力不断下降,因此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促使其水土保持能力提升,同时进行植被种植还能对其地貌进行部分修复,进而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种植植物,进一步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能够提升周围环境的质量,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水土进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3.4 强化机制,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长期以来都不太重视人为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当施工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是缩小对于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就应该要求业主以保证金形式将水土流失治理费交给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如果在限期内不予缴纳,那么不能立项。同时,应该按照国家相应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该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概预算中就要列入水土流失治理费,作为专项费用,必须专款专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水利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想要尽可能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就需要将生态修复充分利用起来,确保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实现稳定发展,加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江.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02)
[2]周倩.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05)
[3]雷世清.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