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人才的培养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已有二百多院校开设摄影专业,在影像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今天,高校培养影像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
  
  学生们的作品,为影像界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他们在创作手法上还未必成熟,有时还会因为数字时代的到来而陷入虚拟的想象、不够关注现实,但他们在尝试各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同时,以真诚探索的态度,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发挥当代青年人的想象力,自我创作着。他们的创作没有受到当代政治波普的影响,而走出属于他们自己时代的创作道路,解读着自己的影像,这些不仅表明影像艺术科学的建设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也说明了中国影像高等教育已登上了中国摄影界的前沿。
  
  摄影不是靠“撞大运”
  
  影像不仅存在艺术性,还有文化性,对今天文化状态和文化表现、文化传承没有研究的话,很难做摄影艺术。所以学生一定要对摄影史的任何历程如数家珍,张嘴就来。对历史有传承的学习,对现代艺术史有所研究,才能创造出今天的影像。
  
  系统的建立,首先要加强对摄影史的梳理,如摄影是怎样产生的,影像发展的时代,每个时期的影像提出什么样的新概念,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对摄影史有什么样影响。每个人物怎样运用新的图像语言方式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现在摄影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差。从事创作的一些摄影人,偏重于实践,忽视史论上的建设。以前经常是谁拿到一个大奖,就标志着成功,通过这样的“撞大运”曾产生很多摄影专业户,摄影专业户再接着带徒弟,再去“撞大运”,自己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你拍西藏、我拍新疆、他拍四川,这样给摄影界造成一个见效快的错觉,因此很多人认为搞摄影比较容易,大家不求理论深度,更缺少对摄影史的梳理。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影像人才培养的首要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摄影是怎么来的,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视野放宽再放宽
  
  我们的教学常常会借鉴美术、绘画、文学、戏剧等,但一定不要因为太多的模仿,而使自己的本质一点点的消退了。如果进入不到那个领域最高的层面,就会学了二流的绘画构图、三流的情感和所谓文学性,最后仅得到一个四流的影像图片。
  
  我们不能简单地教学生怎样拍,而要启发他们在学习、思考、实践中养成一种特殊的职业敏感性,这样他们就会关注那些司空见惯、被大家忽略的主题,可以迅速进入社会给他们预留的空间位置。
  
  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在学校中讨论的摄影形态可能一下变得没有可用性了,你可能一段时间没有机会从事摄影专业,但却可能成为导演,或者杂志的编辑。摄影教育会在你的一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学的宗旨就定在“专业”二字上,简单的说,就是要培养起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修养和专业尊严。
  
  与世界的接轨日常化
  
  今天摄影教学的发展,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在一些摄影发展讨论会上有些言论说大学摄影教育滞后,我不知道持这样言论的人对中国高校了解多少?当今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已相对完善且具有前瞻性。首先在国际接轨上,我们跟世界各大学的接触不是访问化、指导化,而是相互派教师上课、相互给学分。西方对中国有一段影像空白史,他们引导青年一代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影像。每年德国、美国、法国大学的老师、学生都来中国高校上课。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十人、法国第八大学学生五人等都在北京电影学院做过课题。我们也把本科学生派到法国去学习。
  
  据我所知,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南师大、大连医学院等艺术院校也都在进行这样的教学。在中国,国际化的摄影教学已经日常化了。我们影响西方,西方影响我们。
  
  中国摄影教育历程短,虽然我们有国际化交流,但大学里面不可能一下出大师。学生们进入大学接受了素质教育,再到社会中历练多少年后才可能变大师。教育就是给影像提供一个梯队、一个基础建设。不能说没有出大师就不是一个大师级的院校,何况我们毕业生在国际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教育需要趋利避害
  
  摄影教育也有不乐观现象,很多学校趋之若鹜开设摄影专业,有的学院不具优质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就玩命招生,这是一个极其不好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摄影教育质量与声誉,也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希望大家都能理智的去考虑发展,别为金钱利益所驱动盲目发展。
  
  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历史非常短,教与学两方面都在摸索中。从教者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学生进行选择,选择适合于他们未来发展的知识和手段。
  
  总之,作为摄影教学的实践者,我们为取得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而感到自豪。为了今天这个影像时代、数字时代,中国高等院校的摄影教育会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影像人才,中国摄影领域中的天才和摄影家一定会在他们之中产生。
  
  


  午后 李秀 摄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高校部分摄影专业教育调研与分析
  
  我们在2008年上半年对国内部分主要高校进行一次粗略的调查,我们给二十所高校发出调研信,收到十三所高校配合回信,进行量化比较。结果显示,近十年来,中国高校摄影教育在师资、设备、课程安排中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学校的教师、器材配套上压力加大,不能像生产一线上那样与时俱进跟上数字化影像、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因此,社会应继续给予摄影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在资金和政策上加以倾斜。
  
  (宿志刚提供)
  
  十三所院校摄影专业师生比例
  
  院校名称 师资力量
  
  大连医科大学 专业教师17人 教辅人员3人 学生220人
  中国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10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235人
  南京艺术学院 专业教师8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107人
  山东艺术学院 专业教师5人 教辅人员1人 学生152人
  浙江传媒学院 专业教师10人 学生378人
  中央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6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80人
  鲁迅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16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260人
  中国传媒学院 专业教师18人 学生145人
  中央戏剧学院 专业教师19人 教辅人员3人 学生247人
  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教师11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131人
  西安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18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220人
  广州美术学院 专业教师5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132人
  南京师范大学 专业教师15人 教辅人员2人 学生220人
  
  


  狂欢节之歌 杨昶 摄 北京电影学院
其他文献
袖珍相机曾经也被叫做“傻瓜”相机,因为过去这类相机都功能不多、操作简单,用户能做的基本只是按下快门,拍出的照片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拍摄者的经验技术或者运气如何。但是如今的袖珍相机已经越来越“聪明”,各种丰富强大的自动功能使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地拍出精美的照片。Panasonic最新推出的DMC-ZS7就是这样一款带有诸多智能化技术的相机。    成像智能化    袖珍相机与专业便携相机、单反相机最大
期刊
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9-18mm1∶4-5.6镜头试用    对于小型影像传感器的照相机而言,长焦具有绝对优势,比如奥林巴斯4/3系统的镜头有效焦距需要乘2倍,也就是说,150mm焦距的镜头相当于300mm的长焦范围;但是与此同时,广角焦距同样需要乘以2倍的焦距转换率,14mm焦距的镜头则变成28mm的焦距范围了,所以广角镜头的设计则是4/3系统的难点。最近,奥林巴斯M.
期刊
专业的远摄定焦大光圈镜头能产生独特的景深和透视效果,因此深受体育、野生动物等题材摄影师的喜爱而成为他们的标准配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烧”摄影爱好者受其无可比拟的影像效果所吸引,也开始拥有它们。尼康新升级的300mm1:2.8GⅡED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只既适合专业摄影师工作又适合高级摄影爱好者把玩的镜头。    精致的做工    尼康300mm1:2.8GⅡED镜头具有124mm(直径)×268
期刊
近日,收拾家中的旧书架,在最下面一层的深处翻出几本1985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传统的黄色边框,标准的《NG》开本和字体,翻过杂志,封底上是去年停产的柯达克罗姆(Kodachrome)胶片广告。广告语是“别让你的绿色忧郁”,句中的“get the blues”同样有双关语“变蓝”的意思,意指该胶片色彩的准确,文字则强调:克罗姆胶片以细腻的画质和丰富的色彩保留世界的精彩,令时光永存。    翻开
期刊
胶片时代,摄影作品被侵权后,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底片。数字时代,RAW格式被认为同胶片一样能够证明作品的归属。但是,当数码摄影的知识还未全民普及之时,RAW格式也会遭遇到尴尬,四川摄影师华熔,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当自己的作品被侵权时,华熔拿出了RAW格式拍摄的照片作为证据,不曾想,这些证据曾被“鉴定专家”认为无效,差点使官司无法打下去。而同期开庭的另一个案件,因摄影师拿出了胶片作证,很快就结案处理。
期刊
编辑工具Adobe Photoshop CS4感光度ISO 100  光圈F22  曝光时间1/15 秒  闪光灯无  曝光补偿-0.3EV  焦距未知  测光模式点测光  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模式  曝光程序A光圈优先模式    照片如何后期处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风光摄影是靠天吃饭的;阴天的新疆魔鬼城并不“魔鬼”,让大家甚是失望,天灰的跟城市里的天一样;反而是路途中倒是看见不错的天空。  因此后期
期刊
我是一个运用光线的摄影人,只在晚上才会拍摄。长时间曝光只是一种可以让你全程参与的摄影方式,而我却将其发挥、演变成了一种以光为舞的创作方式。这里看到的图像没有靠电脑后期制作,可以说,这些影像是“真实”的。  拍摄时,我常用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机,佳能17mm 1︰4镜头,有时为了成像清晰锐利,会使用蔡司镜头。  这款全画幅相机所拥有的实时取景功能(Live-View)对于我这个夜间拍
期刊
《大众摄影》2008年第7期杂志中,曾有一“未来的相机预测”文章,预测反光镜的问题时,两名专家都一致认为单反相机的反光镜会被取消!也就是说,单镜头反光相机将被可更换镜头的非单反相机所取代。在两个月后,松下果然发布一款取消了棱镜取景器和反光镜系统的相机——G1。这款貌似单反的可更换镜头式相机是否会取代当前极为流行的单反相机呢?我们对比着松下曾经的DMC-L10,来看看G1及此类相机未来的发展前景。 
期刊
策划_王战卡/李建军/李馨     起步晚,发展快,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摄影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思维活跃的学生也常常以其彰显个性的作品带给摄影界一次次惊喜。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设有摄影院系的院校100多所,有摄影专业的约200多家。他们的现状如何?面临着何种难题?来自部分高校的负责人,为我们做出了展示、回答。      啤酒广告 邸京 摄 北京印刷学
期刊
尽管宾得数码相机品牌已几经波折终于易主,似乎成了一个被认养的“孩子”,但是在它自己的品牌道路上,还是不失时机地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在宾得K20D发布的同时,一款定位于入门和高级之间的单反K200D也平静诞生。为什么说K200D游走在入门和高级之间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它。    值得注意的技术亮点  在众多的数码品牌相机中,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坚定而且适合的定位并不困难。但是从以前大受追捧的宾得K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