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1.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習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日后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 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
4.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5. 善于提问的习惯。
同学们应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7. 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方式,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及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同学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地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类似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总结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 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1.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習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日后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 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
4.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5. 善于提问的习惯。
同学们应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7. 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方式,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及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同学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9.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地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1.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类似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总结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 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同学们,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