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以跑操为载体提高学生体能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理性透析
  1.研究背景
  (1)基于身边社会现象的思考。两则与跑步相关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东北大学一大三男生千米测试后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广州马拉松赛出现了上千例身体不适的情况,两名参加5公里跑和10公里跑的学生选手,先后猝死。不知道是出于担心,还是出于无奈,一时间,国内多所高校取消了学生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到底是跑,还是不跑?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成了学生、家长、校方共同思考的难题。事实上,运动中的长跑项目,不应该是道选择题,而应该是道必选题。简单取消长跑项目,无疑是因噎废食的举动,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作为一个体育项目,长跑比的不仅是体质,更是毅力和恒心。运动的生命力绝不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上,更有益于学生今后的漫漫人生路。取消部分体育项目是可以避免学生受伤的,但从锻炼身体和毅力的角度看,恰恰是这样的简单取消对学生造成了伤害,不仅误导了运动的方向,而且助长了功利性教育思想的蔓延。学生体质的下降并非是高校体育教育一方的问题,这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应试教育让中小学对体育运动更多地流于形式,学生的锻炼时间常常被文化课和各种应对考试的作业挤占。
  (2)基于身边学校现象的思考。秋季入学后,我校在操場上举行开学典礼,典礼持续了半小时,约有10名学生身体发虚,“站不住”,出现四肢发软、面部唇部发白等症状,陆续被搀扶出队伍,甚至有学生当场晕倒。一场时间并不长的开学典礼,倘若是学生中的个别人晕倒,这样的提醒固然必要,但是,如果一所接一所学校的学生集体晕倒,责任的主体就往往不再只是学生个人。如果说晕倒是一种体力透支的话,学生的体质为何如此差?其实,体育在中小学仍然面临“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奥数等各类辅导班。一些学校没有开足体育课程,课外活动也能省则省。很多学校不敢搞体育活动,也不敢搞春游,即使要搞也要让家长带学生来,生怕出事说不清楚。
  (3)基于身边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的思考。每当上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常常有学生借故请假。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是极少数,但从实际情况看,确实有一些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增高,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总的印象是,学生越来越胖,跑得越来越慢,跳得越来越近,视力也越来越差。特别是生理指标方面,女生的肺活量明显减小。
  2.理性透析
  近几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逐年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
  (1)时间难以保证。在目前的体制下,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要腾出很多时间进行体育运动比较难。因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练习。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虽然上级教育部门一再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但没有降下来,有些甚至加重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被分数背后的读书和大量的重复作业占据了,体育运动的时间就相对来说少了。
  (2)兴趣难以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确保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运动的效果。传统的课间操长期保持一种形式,学生每天听同一首广播操音乐,机械地重复一成不变的广播操动作,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还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3)效率难以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开展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更好地开展的问题。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体育活动,特别是课间操为学生每天有30分钟体育活动提供了保证。但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一些学生做操懒散,精神不振,应付了事,完全流于形式,有的甚至逃避,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学校课间操活动的开展陷入被动局面。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1.概念的界定
  跑操。学校课间操是学生集中运动的形式之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方队为形体,以每分钟大约150~200米的速度进行的有氧慢跑步活动,它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场地资源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形式。
  大课间。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通常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大课间跑操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大课间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之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大课间跑操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重要手段。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国家对大课间活动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三、实施策略
  1.制订方案
  大课间跑操是非常好的一个缓解疲劳、疏导压力的途径,通过大课间跑操能够很好调整状态,让学生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实施大课间跑操也首先要有活动方案,只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才能保证大课间跑操的顺利实施。我校在大课间跑操实施前成立了活动方案开发任务组,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组成。   (1)参加对象。全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进行。
  (2)跑操时间。跑操时间段为上午大课间:9:25—9:55。
  (3)集合地點、时间及路线分布。①集合地点:全体同学以班级为单位,第二节课后由班主任带队以两路纵队队形(男女各一列先矮后高),在1、2号教学楼前广场指定地点集合。示意图如下:
  ■
  ②集合时间:下课铃后5分钟内到指定位置(设定5分钟的进场音乐)。③班级进出场路线示意图:1号教学楼西楼梯:701、702、706、705、707;1-2号教学楼中楼梯:703、704、708、803、804、808;2号教学楼东楼梯:801、802、806、805、807
  (4)跑操路线。集合后听从体育教师指挥,七、八年级各班迅速由两路纵形换成四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先矮后高),七年级依次向南慢跑进入跑操道路,八年级依次向北慢跑进入跑操道路,沿逆时针方向绕学校教学楼外环形道路慢跑3圈,3圈结束后回到起点集合位置。
  (5)点名。听从体育老师口令,由各班班长点名,方法是1-2、3-4、5-6、7-8班交叉点名并上报人数。
  2.明确要求
  (1)学生跑操时拉好衣服拉链,允许带手套,禁戴帽子、围巾等。
  (2)大课间下课铃声后,各班立即整队,由班主任带下楼;下楼梯时注意安全、不得拥挤推搡,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手插口袋;下楼后慢跑到指定地点集合,按要求列队。下楼到集合这个过程要做到静、齐、快。
  (3)跑操时各班队伍要紧凑、间距不易过大,人与人的间距保持在一臂距离;各班队列间距始终保持为开始起动时的间距。
  (4)各班在跑操过程中做到慢跑、不停、不走、不冲,匀速前进,横竖对齐,时刻保持队列整齐、步调一致,班级之间不比速度,比整齐;遇拐弯处禁止停留,需保持原速。
  (5)各班级要根据自己本班的实际,制订出有特色、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口号,跑操过程中各班每次通过学校大门口时都要齐喊一遍口号,共三遍。要求口号整齐、声音宏亮,节奏明快、具有激励性。
  (6)跑操时各班由体育委员在前面领跑,控制步伐大小、频率、速度与间距。
  (7)在跑步过程中学生要抬头挺胸,目光注视前方,严肃认真,不讲话,不东张西望,不掉队,力争跑出自信、跑出团结、跑出精神;各班要注意安全,学生之间不互相打闹、推搡,如有学生鞋带松落,不能原地蹲下系鞋带,必须离开队伍,在边上系好鞋带以后再赶回队伍。
  3.管理落实
  (1)学校管理。严密的组织是搞好体育活动的保证,它应由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会共同进行组织指导,而不是只由体育教师组织安排。
  (2)班级管理。①原则上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因体质问题长期不能跑操的学生由班级向学管处提出申请备案;因事因病请假不在校的学生需向学管处提供请假手续;因病请假的在校学生统一到电子报告厅与体艺馆之间的空地做广播操或走路。②班主任要准时到现场监督、管理学生;鼓励和倡导班主任跟班跑操。班主任跟班跑的位置在靠班级队列内侧中间位置。如班主任因种种原因不到场,可委托其他教师到场管理。
  4.跑操评价
  活动中要善于研究、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1)评价人员:学生出勤评价由学管处落实学生实施;班主任出勤评价由学管处负责;跑操的现场评价由体育组教师、值周教师负责(8位)。
  (2)评价细则:学生出勤、队型、口号、进出场、精神面貌等。
  (3)评价反馈:评价结果反馈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现场指挥实施现场反馈;二是评价结果经统计后当天由学管处通过QQ群、校讯通或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反馈。
  四、再思考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载体,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丰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在大课间跑操时要求学生喊口号,同时配以优美的乐曲,这样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旋律中舒展着身姿,不仅体现着力量,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对紧张的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智力活动的一种调节,它还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课间跑操将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师观念更新,有利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因此,我校把课间操改为大课间跑操(时间段9:25—9:55),只有利用好大课间,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不断创新,才能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几点新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7(2).
  [2]曲宗湖,王龙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印尼从2009年起将发展替代能源,使供电能力增加30%,以解决该国面临的电力危机。印尼计划通过发展微型水力发电、生物燃料和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期到2011年全国供电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农村中学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差、英语成绩较低.多数农村中学学生根本没有英语语言的感觉,觉得英语难学,随
摘要:在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践行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完善,数学教学模式相对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其内在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对此,本文对“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引导策略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指导价值和作用。在课程改
摘 要:知识的检验、潜能的开发、优势的展现、职业的选择、交友和恋爱等问题,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的困扰。因此,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创新教育展开研究,为新一代大学生茁壮成长做一点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问题研究  我国高校迅速发展的二十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IHF患者1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组和联合治疗组(美托洛尔联合曲美
当前的中国社会结构,仍处于激烈的重组分化时期,在社会分层的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资源富余层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其他阶层相比较优势突出,但未获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重大战略目标,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对建设服务型政党进行初步分析,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生态结构分为小生态和大生态,小生态就是加强党内自
电能质量有多个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是衡量电能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同时也是制定电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力负荷,其电能质量各指标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应的权重不同,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