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一开学,衡阳市高新区祝融小学的同学们欣喜地发现了校园的变化。学校不仅新增了一栋教学楼,还将操场扩大了好多。“从前,教室里的课桌前排抵着黑板,后排贴着墙壁。孩子们出入只能走前门,十分不方便。如今教室里宽敞明亮不再拥挤,清爽多了!”一个家长欣喜地对记者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衡阳市大手笔、多维度千方百计打通化解大班额的“最后一公里”——至金秋开学,全市城区化解大班额130个,44个超大班额一次性全部消除,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班额分别控制在50人和55人,兑现了不新增一个新生年级大班额的承诺。
“一把手工程”夯实基础
4年前,衡阳市城区义务教育的大班额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衡阳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容,加之部分楼盘配套学校建设缺位,教育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适龄学生一度“爆棚”,教育部门猝不及防。
2013年,衡阳市教育、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对城区教育现状及人口变化趋势进行了一次调研摸底:衡阳市城区小学148所,班级人数超过50人的学校有32所,最大班额达77人,平均班额最大的学校班级人数达69人。
“教室里拥挤不堪,老师上课需要借助‘小蜜蜂’,坐在中间的学生,因为上厕所挤来挤去怕麻烦,只能憋着。这哪里像个学校?哪里像个教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块‘硬骨头’必须得啃。”面对这份调研报告,“让孩子们有一张舒适的课桌”成了衡阳市委、市政府的共识。2014年,《衡阳市2014年至2020年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方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吹响了攻坚化解大班额的集结号。
高新区曾是城区大班额的“重灾区”。2010年以前,仅有一所由村小升级而成的华新小学,学位才940个。随着大量人口迁移入住,有限的学位远远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强大的供求矛盾“倒逼”学校加快建设步伐:2011年,祝融小学、蒸水小学相继建成;2013年,华新小学扩建;2014年,衡州小学建成;2016年,祝融小学扩建;2017年,蒸水小学扩建;2018年柘里渡小学、南华小学新建……
高新区只是衡阳市加快学位建设,化解大班额的一个缩影。
“‘三年行动计划’是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的狠招、实招。涵盖学校建设具体项目31个,其中新建学校19所,改扩建12所,增加学位3万多个,增加用地面积1100余亩,学校建设力度之大、投入之多、速度之快,在衡阳学校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衡阳市教育局计财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衡阳市委、市政府将大班额化解工作直接上升到“一把手工程”:衡阳市政府办出台文件,将化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工作纳入市对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政府层面追责,并设立了一票否决指标。
对于衡阳市化解大班额的过程,衡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建新如数家珍。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初,他和同事每天不是在衡阳市规划局进行协商,就是在城区的各个角落看地,为新建学校选址。在他看来,衡阳市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班额问题,打通直通标准班额的“最后一公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的高位推进。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衡阳市在项目建设实施中有“四把刷子”。一是明确责任与任务。衡阳市政府以《责任状》和《任务书》将年度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到所辖4个城区政府和“两园一区”管委会,并具体明确了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相关责任;二是保障用地优先。衡阳市政府先后从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城建投等已控制用地中调拨21个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明确规定今后房地产开发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配套建设学校;三是保障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政府共担,实行财政兜底。市政府专门安排1.5亿元作为城区中小学化解大班额奖补资金,分项目落实;四是建立“绿色通道”。衡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化解大班额项目建设新建学校的报建费参照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执行。各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中小学建设开设规划报建手续“绿色通道”。
“到2020年,衡阳市将通过‘保留、新建、控规、撤并’四种方式,保留学校163所、新建学校35所、控规学校58所、撤并学校8所;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规划班额均为幼儿园30人、小学45人、初高中50人。”一批批新建高标准学校正拔地而起,展望未来,马建新信心满满。
一校一策,精准化解
面对老城区学校无地可扩的困局,衡阳市采取一校一策、精准化解的策略。
雁峰区环城南路小学是一所位于老城区的品牌学校,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2014年以前,学校占地面积不到20亩,33个教学班有27个班人数在50人以上。
“学校4楼以上的12间教室作为日常教学教室使用,不符合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的国家标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仅为5.1平方米,离生均占地11.11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也相差甚远……”受困于人多地少的窘境,校长林润英有些着急。在一次全市教师节座谈会上,林润英“麻着胆子”提议,能否将即将搬迁的衡阳市图书馆划拨给学校作为教学用地,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一纸报告随即在会后提交了上去,并在衡阳市委常委的办公会上获得通过,与学校一墙之隔的衡阳市图书馆旧址无偿划转给环城南路小学。
“衡阳市图书馆旧址建成了18间标准教室,新增学位800个。语音、电脑、科學、劳技等功能馆室也不用再挤占教室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更宽敞明亮的场地成长。”林润英说,环城南路小学位于闹市区,校园的西南面即是居民住宅楼,阳台上密布的防盗网曾是她最担忧的安全隐患。借着图书馆旧址改造的契机,学校把附近居民楼里凸出外墙的防盗网拆除,改为内嵌式防盗网,并对外墙进行美化,给学生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就学环境。
对于新建学校而言,衡阳市秉承的是“建设一所、发展一所、成就一所”的新理念。对于一些城区薄弱学校,衡阳市则在改扩建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校内涵发展。 蒸湘区实验小学是全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小学之一,可学校面积只有30余亩,平均班额近60人。而同属该区的大立小学却因教育资源匮乏,招生状况不甚理想。
“两所相隔不远的学校,一个要撑死了,一个要饿死了。”原蒸湘区实验小学校长李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为此,蒸湘区通过两校合作办学,将实验小学分为太平校区和大立校区,实行“两个校区、一块牌子、一个校长、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模式。
“‘一体化’办学模式既增加了学位,又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可谓一举两得。”李艳说,自从两所学校合作办学后,大立校区从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社会反响良好。原来学校只有6个班,现已扩充到45个班。
石鼓区都司街小学曾经平均班额达到60人以上,今年,石鼓区将原有的杨岭村小并入新建的都司街华耀小学,成立都司街教育集团,不仅缓解了学校的大班额问题,更促進了教育均衡。市民屈先生的两个孩子这个学期从民办小学转学到了华耀小学。在孩子入学之前,他还有些担心,学校硬件条件虽然不错,可就怕老师都是没有经验的新教师。但后来,他听说学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都由都司街教育集团统筹考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研究活动也由集团统一安排,这才放下心来。
把控源头,阳光招生
“以前,每到招生季我就压力山大——手机不敢开机,办公室也不敢多待,不时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蹲点,‘打招呼’的条子堆成了小山。今年秋季开学时,我天天坐在办公室,毫无压力,这一切得益于一项硬规定的出台。”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路小学党委书记李萍颇有感触地说。
2015年5月,《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城镇小学招生管理,推动大班额化解工作的通知》出台,明确规定从2015年开始,市城区小学一年级招生必须严守“三条底线”。第一,城镇小学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第二,入学年龄必须符合省定规定(即年满6周岁,年龄截止日期以当年8月31日为准);第三,严禁违规自由择校,严禁学校私自招录新生和接收转学生,严格控制学生无序流动。转学的条件和程序更趋严格,因特殊原因需择校或转学的学生,须经所属城区的区长签字同意,并报市教育局备案。若未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校长将面临“就地免职”的风险,对应城区的教育局局长及分管副局长也将被追责。
李萍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把“尚方宝剑”,不止是她减压了,广大教师也减轻了压力。
人情上的压力小了,但招生的任务依旧艰巨。依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衡阳市教育职能部门通过科学测算,将学校服务区域划分细化到社区、村组、楼栋,对各片区需要多少学位、能提供多少学位等情况,通过摸底进行无缝对接,挨家挨户核实情况,科学制定划片方案,实现全覆盖划片。在每年暑假的招生摸底工作中,学校与当地户籍部门联手,就划片区域内适龄学生的人数、家庭情况开展实地调查。
同时,衡阳市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禁止各中学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橱窗、标语横幅发布有关高考和中考排名、高校录取等信息,让广大学生家长进一步淡化名校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招生源头上把好关,这是衡阳市化解大班额的治本之策。
“人口和生源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化解大班额,我们永远在路上。”马建新表示,目前,衡阳市在化解现有大班额问题的同时,正科学测算未来10年的生源状况,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我们期待,衡阳市在教育科学应对城镇化新局中能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衡阳市大手笔、多维度千方百计打通化解大班额的“最后一公里”——至金秋开学,全市城区化解大班额130个,44个超大班额一次性全部消除,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班额分别控制在50人和55人,兑现了不新增一个新生年级大班额的承诺。
“一把手工程”夯实基础
4年前,衡阳市城区义务教育的大班额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衡阳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容,加之部分楼盘配套学校建设缺位,教育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适龄学生一度“爆棚”,教育部门猝不及防。
2013年,衡阳市教育、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对城区教育现状及人口变化趋势进行了一次调研摸底:衡阳市城区小学148所,班级人数超过50人的学校有32所,最大班额达77人,平均班额最大的学校班级人数达69人。
“教室里拥挤不堪,老师上课需要借助‘小蜜蜂’,坐在中间的学生,因为上厕所挤来挤去怕麻烦,只能憋着。这哪里像个学校?哪里像个教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块‘硬骨头’必须得啃。”面对这份调研报告,“让孩子们有一张舒适的课桌”成了衡阳市委、市政府的共识。2014年,《衡阳市2014年至2020年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方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吹响了攻坚化解大班额的集结号。
高新区曾是城区大班额的“重灾区”。2010年以前,仅有一所由村小升级而成的华新小学,学位才940个。随着大量人口迁移入住,有限的学位远远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强大的供求矛盾“倒逼”学校加快建设步伐:2011年,祝融小学、蒸水小学相继建成;2013年,华新小学扩建;2014年,衡州小学建成;2016年,祝融小学扩建;2017年,蒸水小学扩建;2018年柘里渡小学、南华小学新建……
高新区只是衡阳市加快学位建设,化解大班额的一个缩影。
“‘三年行动计划’是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的狠招、实招。涵盖学校建设具体项目31个,其中新建学校19所,改扩建12所,增加学位3万多个,增加用地面积1100余亩,学校建设力度之大、投入之多、速度之快,在衡阳学校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衡阳市教育局计财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衡阳市委、市政府将大班额化解工作直接上升到“一把手工程”:衡阳市政府办出台文件,将化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工作纳入市对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政府层面追责,并设立了一票否决指标。
对于衡阳市化解大班额的过程,衡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建新如数家珍。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初,他和同事每天不是在衡阳市规划局进行协商,就是在城区的各个角落看地,为新建学校选址。在他看来,衡阳市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班额问题,打通直通标准班额的“最后一公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的高位推进。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衡阳市在项目建设实施中有“四把刷子”。一是明确责任与任务。衡阳市政府以《责任状》和《任务书》将年度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到所辖4个城区政府和“两园一区”管委会,并具体明确了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相关责任;二是保障用地优先。衡阳市政府先后从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城建投等已控制用地中调拨21个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明确规定今后房地产开发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配套建设学校;三是保障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政府共担,实行财政兜底。市政府专门安排1.5亿元作为城区中小学化解大班额奖补资金,分项目落实;四是建立“绿色通道”。衡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化解大班额项目建设新建学校的报建费参照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执行。各教育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中小学建设开设规划报建手续“绿色通道”。
“到2020年,衡阳市将通过‘保留、新建、控规、撤并’四种方式,保留学校163所、新建学校35所、控规学校58所、撤并学校8所;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规划班额均为幼儿园30人、小学45人、初高中50人。”一批批新建高标准学校正拔地而起,展望未来,马建新信心满满。
一校一策,精准化解
面对老城区学校无地可扩的困局,衡阳市采取一校一策、精准化解的策略。
雁峰区环城南路小学是一所位于老城区的品牌学校,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2014年以前,学校占地面积不到20亩,33个教学班有27个班人数在50人以上。
“学校4楼以上的12间教室作为日常教学教室使用,不符合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的国家标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仅为5.1平方米,离生均占地11.11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也相差甚远……”受困于人多地少的窘境,校长林润英有些着急。在一次全市教师节座谈会上,林润英“麻着胆子”提议,能否将即将搬迁的衡阳市图书馆划拨给学校作为教学用地,让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一纸报告随即在会后提交了上去,并在衡阳市委常委的办公会上获得通过,与学校一墙之隔的衡阳市图书馆旧址无偿划转给环城南路小学。
“衡阳市图书馆旧址建成了18间标准教室,新增学位800个。语音、电脑、科學、劳技等功能馆室也不用再挤占教室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在更宽敞明亮的场地成长。”林润英说,环城南路小学位于闹市区,校园的西南面即是居民住宅楼,阳台上密布的防盗网曾是她最担忧的安全隐患。借着图书馆旧址改造的契机,学校把附近居民楼里凸出外墙的防盗网拆除,改为内嵌式防盗网,并对外墙进行美化,给学生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就学环境。
对于新建学校而言,衡阳市秉承的是“建设一所、发展一所、成就一所”的新理念。对于一些城区薄弱学校,衡阳市则在改扩建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校内涵发展。 蒸湘区实验小学是全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小学之一,可学校面积只有30余亩,平均班额近60人。而同属该区的大立小学却因教育资源匮乏,招生状况不甚理想。
“两所相隔不远的学校,一个要撑死了,一个要饿死了。”原蒸湘区实验小学校长李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为此,蒸湘区通过两校合作办学,将实验小学分为太平校区和大立校区,实行“两个校区、一块牌子、一个校长、一套班子、统一管理”的模式。
“‘一体化’办学模式既增加了学位,又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可谓一举两得。”李艳说,自从两所学校合作办学后,大立校区从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社会反响良好。原来学校只有6个班,现已扩充到45个班。
石鼓区都司街小学曾经平均班额达到60人以上,今年,石鼓区将原有的杨岭村小并入新建的都司街华耀小学,成立都司街教育集团,不仅缓解了学校的大班额问题,更促進了教育均衡。市民屈先生的两个孩子这个学期从民办小学转学到了华耀小学。在孩子入学之前,他还有些担心,学校硬件条件虽然不错,可就怕老师都是没有经验的新教师。但后来,他听说学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都由都司街教育集团统筹考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研究活动也由集团统一安排,这才放下心来。
把控源头,阳光招生
“以前,每到招生季我就压力山大——手机不敢开机,办公室也不敢多待,不时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蹲点,‘打招呼’的条子堆成了小山。今年秋季开学时,我天天坐在办公室,毫无压力,这一切得益于一项硬规定的出台。”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路小学党委书记李萍颇有感触地说。
2015年5月,《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城镇小学招生管理,推动大班额化解工作的通知》出台,明确规定从2015年开始,市城区小学一年级招生必须严守“三条底线”。第一,城镇小学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第二,入学年龄必须符合省定规定(即年满6周岁,年龄截止日期以当年8月31日为准);第三,严禁违规自由择校,严禁学校私自招录新生和接收转学生,严格控制学生无序流动。转学的条件和程序更趋严格,因特殊原因需择校或转学的学生,须经所属城区的区长签字同意,并报市教育局备案。若未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校长将面临“就地免职”的风险,对应城区的教育局局长及分管副局长也将被追责。
李萍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把“尚方宝剑”,不止是她减压了,广大教师也减轻了压力。
人情上的压力小了,但招生的任务依旧艰巨。依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衡阳市教育职能部门通过科学测算,将学校服务区域划分细化到社区、村组、楼栋,对各片区需要多少学位、能提供多少学位等情况,通过摸底进行无缝对接,挨家挨户核实情况,科学制定划片方案,实现全覆盖划片。在每年暑假的招生摸底工作中,学校与当地户籍部门联手,就划片区域内适龄学生的人数、家庭情况开展实地调查。
同时,衡阳市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禁止各中学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橱窗、标语横幅发布有关高考和中考排名、高校录取等信息,让广大学生家长进一步淡化名校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招生源头上把好关,这是衡阳市化解大班额的治本之策。
“人口和生源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化解大班额,我们永远在路上。”马建新表示,目前,衡阳市在化解现有大班额问题的同时,正科学测算未来10年的生源状况,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我们期待,衡阳市在教育科学应对城镇化新局中能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