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等部位病变的出血。可分为隐性出血和显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①据国内、外报道,溃疡病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0%,其中尤以十二肠球部溃疡居多。致命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穿透溃疡腐蚀黏膜下小动脉或静脉所致。部分病例可有典型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出血前数日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这些症状,对溃疡的诊断很有帮助。但有30%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病例并无上述临床症状;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据北京地区5191例成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历统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③在许多严重应激瓜的疾病中,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观察到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高(可能是通过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质系统兴奋或颅内压增主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所致)从而使胃黏膜自身消化。至于应激反应时出现的胃黏膜屏障受损和胃酸的H+回渗,亦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严重者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变化的规律,在寒冷的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出血率占研究患者的75%,研究认为在寒冷季节或季节交替时机体易受凉,使免疫功能降低发生感冒,而感冒后服用的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道黏膜均有损害作用,易加重或诱发溃疡,引起出血。冬春季天气变冷,人们往往喜欢吃温度较高的食物(如火锅)以增加热量,这样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易导致出血。我国的传统节日多集中在冬春季,人们往往会饮食不节制,滥食鸡、鱼等带刺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过量饮用烈酒、浓茶、咖啡、吸烟等,均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有学者研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分布规律:1天中,夜间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白天,出血的3个高峰期均在夜间,且以05:00~07:00时时间段为上消化道出血最高的高峰期。其原因可能与夜间门静脉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压力升高,或夜间胃酸分泌增加侵蚀食道、胃黏膜,导致曲张的静脉破裂和黏膜糜烂出血等有关。笔者通过10余年的临床观察认为上消化道出血除与季节、昼夜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外,还与季节、月份、年龄、性别与血出量有关。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以期为患者和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