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全面抢滩中国。本文拟对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外资银行正负效应
2006年12月11日实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意味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数量稳步增加,业务品种和经营地域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并与中资银行广泛开展了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外资银行已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支持中国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正面效应
1.鲶鱼效应。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金融改革,但是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业务范围、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落后,银行业间的竞争还比较微弱。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力雄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成熟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必然对中资银行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迫使中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给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引资效应。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信誉和技术基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巨额资金,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本身就属于FDI,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分行或独资银行,必须投入大量资本金或运营资金,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来源;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外资银行利用在注册国与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合作关系,可以及时向子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的各项服务,降低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交易成本。这实际上相当于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
3.示范效应。 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我国银行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率;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会大量招募当地人才,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为中国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4.稳定效应。外资银行的存在,会对东道国的金融有稳定作用,形成稳定效应。当东道国发生金融危机,资金短缺时,外资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广泛的国际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对东道国输入资金,缓解资金短缺问题,降低危机的冲击力。当经济面临外部冲击时,东道国国内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而此时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境外调拨资金来满足东道国经济运行中对资金的渴求。
二、负面效应
事实上,外资银行进入是一把“雙刃剑”,一方面可以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助推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演变成危机重重的“炸药筒”。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潜在的负面效应同样不容忽视。
1.我国银行业面临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在期盼多年得以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外资银行会设法 “猎取”中资银行体系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利用高薪、出国培训及优越的环境来吸引国内商业银行高素质人才加盟,使本就稀缺的国内商业银行优秀金融人才流失,削弱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二是客户。外资银行信誉卓越、服务质量上乘,且大多是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业务于一身,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外资银行会利用这些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资源争夺战,挤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三是业务。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不仅与中资银行抢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而且还向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进军。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定削弱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2.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等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同时,外资银行本币和外币业务限制放开后,增加了中央银行正确界定和解释货币与信贷总量的困难,削弱了货币当局制定和测量政策目标的能力,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3.增加金融监管难度。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银行业将呈现混业经营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挑战。首先,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运营资金不到位、将境内资金调入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转移利润逃避税收、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金融监管水平低下,如果对这些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带来许多为我们不熟悉的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工具,这使得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变得更加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增加。
三、应对措施
在银行业对外开放全面展开之际,中国银行业必须花大力气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缩短乃至弥补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尽快提高自身竞争力,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1.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服务市场、内控防范、人力开发等方面进步很大,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充实资本准备,增强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迎接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严峻挑战。
2.正确处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战略关系。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战略关系应当是业务上有合作、服务上有竞争、体制上有融合。中资银行有网络、客户、关系优势,外资银行有技术、产品优势,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盈。除了竞争之外,中资银行更应充分重视、研究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3.完善监管法规体系,统一监管。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迎接全面开放所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慎性监管法规体系,加快与《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等国际监管标准的接轨,实现中外银行机构的统一监管。
参考文献:
[1]舒晓峰江利:外资银行进入的正面效应探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许南王忠生:试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效应分析[J].海南金融,20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外资银行正负效应
2006年12月11日实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意味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数量稳步增加,业务品种和经营地域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并与中资银行广泛开展了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外资银行已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支持中国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正面效应
1.鲶鱼效应。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金融改革,但是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业务范围、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落后,银行业间的竞争还比较微弱。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力雄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成熟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必然对中资银行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迫使中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给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引资效应。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信誉和技术基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巨额资金,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本身就属于FDI,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分行或独资银行,必须投入大量资本金或运营资金,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来源;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外资银行利用在注册国与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合作关系,可以及时向子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的各项服务,降低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交易成本。这实际上相当于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
3.示范效应。 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我国银行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率;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会大量招募当地人才,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为中国培养银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4.稳定效应。外资银行的存在,会对东道国的金融有稳定作用,形成稳定效应。当东道国发生金融危机,资金短缺时,外资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广泛的国际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对东道国输入资金,缓解资金短缺问题,降低危机的冲击力。当经济面临外部冲击时,东道国国内银行可能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而此时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境外调拨资金来满足东道国经济运行中对资金的渴求。
二、负面效应
事实上,外资银行进入是一把“雙刃剑”,一方面可以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助推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演变成危机重重的“炸药筒”。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潜在的负面效应同样不容忽视。
1.我国银行业面临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在期盼多年得以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外资银行会设法 “猎取”中资银行体系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利用高薪、出国培训及优越的环境来吸引国内商业银行高素质人才加盟,使本就稀缺的国内商业银行优秀金融人才流失,削弱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二是客户。外资银行信誉卓越、服务质量上乘,且大多是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业务于一身,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外资银行会利用这些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资源争夺战,挤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三是业务。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不仅与中资银行抢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而且还向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进军。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定削弱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2.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等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同时,外资银行本币和外币业务限制放开后,增加了中央银行正确界定和解释货币与信贷总量的困难,削弱了货币当局制定和测量政策目标的能力,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3.增加金融监管难度。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银行业将呈现混业经营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挑战。首先,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运营资金不到位、将境内资金调入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转移利润逃避税收、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金融监管水平低下,如果对这些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带来许多为我们不熟悉的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工具,这使得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变得更加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增加。
三、应对措施
在银行业对外开放全面展开之际,中国银行业必须花大力气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地缩短乃至弥补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尽快提高自身竞争力,把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1.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服务市场、内控防范、人力开发等方面进步很大,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资产质量,充实资本准备,增强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迎接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严峻挑战。
2.正确处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战略关系。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战略关系应当是业务上有合作、服务上有竞争、体制上有融合。中资银行有网络、客户、关系优势,外资银行有技术、产品优势,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盈。除了竞争之外,中资银行更应充分重视、研究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3.完善监管法规体系,统一监管。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迎接全面开放所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慎性监管法规体系,加快与《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等国际监管标准的接轨,实现中外银行机构的统一监管。
参考文献:
[1]舒晓峰江利:外资银行进入的正面效应探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许南王忠生:试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效应分析[J].海南金融,20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