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互动 焕发活力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1987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构建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要有和谐的氛围、巧妙的提问、动态的生成、机智的应对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构建有效互动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谐的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禁锢的课堂中,又怎么会产生有效的互动效应呢?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需要、情感和尊严,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不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不用“对了”“错了”等课堂“忌语”来否定学生;其次,要赏识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我们真诚地赞赏学生时,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赏识,便会产生探索的欲望、互动的激情;再次,要宽容学生。学生毕竟是孩子,要善待他们表现出来的幼稚甚至错误,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只有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为有效互动创造条件。
   二、巧妙的提问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互动的开端。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发表见解、解决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执教“渑池之会”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题:“在‘渑池之会’上,赵王和秦王是打了个平手还是决出了胜负?”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学习探究,结果大家都认为在渑池之会上是赵王战胜了秦王且理由各异。
  生1:课本上说“秦王没占到便宜”,所以我推想赵王胜了秦王。
  生2: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但秦国是大国、强国,赵国是小国、弱国,因此是赵王胜了秦王。
  生3:赵王鼓瑟是秦王让他做的,而秦王击缶是赵王的手下蔺相如让他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赵王胜了秦王。
  ……
  这一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词、句,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从不同侧面立体地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可见,精心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主动参与互动,使课堂真正富有实效性。
   三、动态的生成是有效互动的核心
   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
   1.个性解读,引领生成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引领课堂动态生成。
   教学《船长》一文时,许多学生都被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所感动。有位学生哭了:哈尔威太残酷了,他也该想想家人,自己走了,留给家人的是极度的伤痛。对此,我并没有否定其看法,而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有的认为船长忠于职守,他的家人会引以为荣的;有的认为船长跟船已有七年的感情了,“诺曼底”号遇难了,他也活不下去了;有的认为他一定有逃生的机会,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为社会做事。多元解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留足空间,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呈现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对同时呈现的资源以交流讨论的方式形成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逐步提高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捕捉亮点,创造生成
   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只要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智慧火花就能随时迸发。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亮点,保护好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有位教师上《小蝌蚪找妈妈》时问学(下转第33页)(上接第27页)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许多孩子都表达了想念、高兴的心情,只有一名学生严肃地说:“妈妈,我是蝌蚪的时候还很快乐,变成青蛙后我担心什么时候会被人抓走吃掉!”这位教师捕捉住这与众不同的声音,让其他学生接着对此发表意见。学生说出了人们伤害青蛙的事件后,老师又因势利导: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一只蚂蚁,一头大象,还是一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这位教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亮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
   3.善待意外,调控生成
   教育家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互动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意外”在课堂中出现。教师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着意运用,以求意外的教学效果。陈弋老师教学《聪明的韩愈》时,许多学生都认为韩愈聪明,但一学生却说韩愈不聪明,理由是老师规定只能买一样东西,可他的蜡烛需要火柴才能点着,他用了两样东西。陈老师点头称赞,并追问:“那你们还有比韩愈更聪明的办法把书房装满吗?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激发了:可以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可以打开窗户让阳光进来;只要站在书房里大叫一声,声音就充满了整间房子……如果陈老师没有因势利导,而只是搪塞过去,就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源动力;没有善待意外,课堂上将不可能出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那将失去多少充满诗意和创意的火花啊!
   四、机智的应对是有效互动的关键
   教学是预设的,但有不可预测性。面对丰富而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不能只是执行教案,而应随机应变,有效回应,推进互动。有位教师在上《忆江南》的时候,学生经过预习、借助工具书对这首词很快理解了,一节课的内容15分钟就完成了。他马上做出有效应对:“你们对古诗词这么感兴趣,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词人,模仿白居易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吧!”于是,在老师和学生分析了词的平仄、押韵、对仗后,师当场填词供学生赏析。而后学生纷纷填起词来,做出了许多首富有个性化的词,如《忆泉州》:泉州好,风景旧曾谙。余甘如珠龙眼甜,桔子似球茶叶香。能不忆泉州?其词句虽然稚拙,却也写出了泉州的物产人情,表达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案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反馈出来的“对古诗词感兴趣、理解快”这一信息,及时作出合适的课堂应对,指导学生从欣赏到创作,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互动要素,搭建互动舞台,让学生在互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同时也因为平面向量的这种独特身份,在各省的高考中多有考察,是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考查向量的模、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等,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模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摘 要]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字母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字母的音、形、义。为了提高学生字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在课中及课后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听、说、读促进学生字母的发音,通过“写”落实字母的“形”,最终“音”“形”互促,实现对“义”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音·形·义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起始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拼音的影响,学习字母存在一定的困难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科知识逐渐积淀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寓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须注重教学深度,充分挖掘与学科知识契合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寓学科知识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主动建构意义,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起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采取多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景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梳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并对该案例进行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课堂教学,要基于课程
Logo语言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能较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使儿童在认知与技能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本身形象直观,功能强大,能将理性思维可视化,易被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坚持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启迪思维,体验成就,悄然“花开”。  一、定位课堂教学的原点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
[摘 要]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探讨了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设计艺术,踩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认知,完善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几何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精准教学;几何概念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作为起始课,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摘 要]  基于“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融合了微课等先进教学元素,从主从式向双主多主教师模式的过渡,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针对不同的科目、课堂类型以及课程内容,可采用整体感知课堂、解决问题课堂、学习诊断与矫正课堂、学科活动课堂等几种远程协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教学模式  一、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布署研究  “互联网 ”时代课
[摘 要] 数感是指关于数学计数问题、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社会要求于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帮助建立正确的数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感;感悟;素养;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一)部分教师对数感的误读  数感是什么?它在哪儿?怎么让孩子触摸数感?一直以来,深深困扰着笔者,它
[摘 要]化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即是学科内容的使然,也是落实高中化学学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在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写与呈现方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分析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对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栏目设置、图像系统、习题等呈现方式作以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
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所在,造就好学校的是文化而非成绩,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现状,2006年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口号,处处以人为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而不同、泰而不骄”;校训是“诚、毅、和”;近期目标是“精管理、强队伍、优课堂、促质量”;发展愿景是“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