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行农作物栽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是栽培技术的一项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已在生产实践中反复验证。小麦标准化栽培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依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制订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具体栽培量化指标,并按照具体量化指标去组织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
一、小麦品种和品质现状
由于生产资料市场的放开,尤其是种子市场的开放,在小麦区形成新一轮品种的“多、乱、杂、混”现象,且较严重。品种结构上,全区以白皮硬质和中筋白麦为主,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如淮麦20、淮麦26(硬白)、皖麦19(硬白)、淮麦18(中筋)及豫麦系统中强筋品种等;少量软白质麦品种,占30%左右,代表品种有徐州24、徐州25等。红皮类小麦逐渐淘汰,基本消失。品质表现上,由于各种类型品种交叉,插花种植,因种、因土优质栽培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区域布局、规模化优势不能体现。混种、混收、混贮、混购、混销现象极为普遍,造成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品质降低,商品性差,优质专用优势潜力不能发挥。
二、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1、耕翻整地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选择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質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后期田间管理
(1)防治病虫害。此期需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如15%阿维毒EC(600毫升/公顷)、50%辟蚜雾10克/亩0.9%维菌素3000倍液、0.2%苦渗碱200~300毫升/亩喷雾防治麦蚜,兼治粘虫及麦叶蜂等,确保食品安全。用20%三唑酮50~75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20~30克/亩防治白粉病、锈病,兼治赤霉病;对病虫混合重发区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
(2)叶面喷肥。在籽粒乳熟中期叶面喷施2%的尿素溶液,可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3)要适时收获,避免穗发芽。专用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小麦的茎杆全部为黄色,叶片枯黄,茎杆尚有弹性。
(4)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秸杆还田。
(5)不同品种要单收、单贮,确保品质稳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率。
(6)及时晾晒。收获后及时晾晒,不得在柏油路面或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上面晾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小麦生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呈现日益减少的严重局面,但对小麦的需求量确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小麦种植上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麦的单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俊.周口市无公害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11(19).
[2] 张庆芬,陈磊.泊头市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
关键词: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
一、小麦品种和品质现状
由于生产资料市场的放开,尤其是种子市场的开放,在小麦区形成新一轮品种的“多、乱、杂、混”现象,且较严重。品种结构上,全区以白皮硬质和中筋白麦为主,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如淮麦20、淮麦26(硬白)、皖麦19(硬白)、淮麦18(中筋)及豫麦系统中强筋品种等;少量软白质麦品种,占30%左右,代表品种有徐州24、徐州25等。红皮类小麦逐渐淘汰,基本消失。品质表现上,由于各种类型品种交叉,插花种植,因种、因土优质栽培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区域布局、规模化优势不能体现。混种、混收、混贮、混购、混销现象极为普遍,造成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品质降低,商品性差,优质专用优势潜力不能发挥。
二、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1、耕翻整地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选择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質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后期田间管理
(1)防治病虫害。此期需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如15%阿维毒EC(600毫升/公顷)、50%辟蚜雾10克/亩0.9%维菌素3000倍液、0.2%苦渗碱200~300毫升/亩喷雾防治麦蚜,兼治粘虫及麦叶蜂等,确保食品安全。用20%三唑酮50~75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20~30克/亩防治白粉病、锈病,兼治赤霉病;对病虫混合重发区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
(2)叶面喷肥。在籽粒乳熟中期叶面喷施2%的尿素溶液,可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3)要适时收获,避免穗发芽。专用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小麦的茎杆全部为黄色,叶片枯黄,茎杆尚有弹性。
(4)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秸杆还田。
(5)不同品种要单收、单贮,确保品质稳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率。
(6)及时晾晒。收获后及时晾晒,不得在柏油路面或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上面晾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小麦生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呈现日益减少的严重局面,但对小麦的需求量确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小麦种植上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小麦的单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俊.周口市无公害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11(19).
[2] 张庆芬,陈磊.泊头市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