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时代结束和以市场为取向的时代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相对的混乱状态,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被卷入到“焦虑—烦恼—恐慌—失意”的怪圈之中。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到底还需不需要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这些问题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政治教研组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是根据政治学科的科性特点,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情景,充分展示出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独特风采。
从历史上《烈女传·母仪》中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到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场景;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到现代教育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情境教育”学说;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强行灌输—理论滞后—教条主义—专制教育”和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封闭—脱离实际—信仰危机”的被动局面,就必须首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情景教学法”的研究和探讨是近十年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和主要任务。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思想、智力、心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围绕主题,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包括:第一步,情景导入,揭示主题。这一步是教学的铺垫。在讲解基本理论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取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素材,为教学活动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明确揭示主题。第二步,情景展开,分析主题。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是教师释放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第三步,情景反馈,巩固主题。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知识要求和客观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些情境材料,或发动学生自己找一些情境材料进行分析,或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这样就形成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第四步,情景创新,升华主题。即在已经设置的情景基础上进行创新。
巧妙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可感的情景,充分展示了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风采,显示出了思想政治课独特的魅力。
风采之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通过网络、杂志或其他新闻媒体,许多同学对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问: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跟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我们朗读了如实介绍中美选举的一份资料(有的教师还准备了幻灯片或录像)。“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许多学生认为外国的竞选好。“外国的竞选形式确实比较好,但其结果是有钱人才能当选。我国尽管没有采取竞选的形式,但却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时的开场白。通过学生自创和教师设置的情景以及学生对情景的感性了解,一开始,整个课堂就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并由此自然引入教学的主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逐渐使学生从对思想政治课的迷信和盲从中解脱出来,思想政治课教师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基于此,我们把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设置,到疑难问题的提出,到理论和现实的论证,到教学结论的得出,整个教学过程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如在上述“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创设情景,而且还引导学生对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民主制度的本质和发展程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具有优越性,但还不完善,将来要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唯师命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或许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朋友,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同路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的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讲国家制度的民主,而且要将民主作风贯彻于具体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风采之二:“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论史上,第一个提出直观原则的是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他主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地放在感官面前”。我们的“情景教学法”较好地体现了直观原则。比如,在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教师首先讲述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之后,设问:城门失火为什么会殃及池鱼?从而引出水火相克、鱼水不分的“联系”。从一个简单的、鲜活的场景中,明了地揭示出了一个抽象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就是我们政治教研组“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
这一教学风格的养成主要源于:第一,生动可感的情景。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给我们实施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景材料。但如果随意取材,就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我们始终坚持按突出主题、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新鲜活泼的标准选择情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分析情景,并对感性的情景材料进行合理分析和概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得出确定的、理性化的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教师主体作用的体现,也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根本要求。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例如,备课时,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情景材料,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备思想政治课的科性特点。我们一贯强调要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有的思想教育功能。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常识,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把握,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展开情景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围绕情景进行师生互动。师生互动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上。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情景内容,相应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辩论、现场模拟等课堂活动,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机会。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的忌讳是呆板、满堂灌、填鸭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较好地完成了具体情景与教材理论的整合,有机地把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由灌输型教学向指导型教学、由说教型教学向学生主体型教学、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根本性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风采之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因此,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情景教学法”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是情景创新。为了升华教学主题,我们在已经设置的情景基础上进行创新。情景创新的主要方式是:①对已有情景进行恰当整合,形成一个容量更多更大、内涵更丰富的新情景。②对已有情景进行合理改造,通过变换条件或改变情景的角度,使教学活动向其他的方向转化,从而引出新的主题知识。③在原有情景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情景因素,从而促使教学活动向不同方向幅射。比如,教学中,我们通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景,阐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如果我们进一步设置这样的情景:城内某油库起火,能否用水来灭火。新增的这一情景,将教学活动引向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原有情景进行重新阐发,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新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内容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相较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些观点显然滞后了。因此我们有责任对教材的某些理论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不是要创造出某种新理论,或把自己的一些对问题的看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附加给学生,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新解释,或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这启示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教材理论滞后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此文在西南片区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从历史上《烈女传·母仪》中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到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场景;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到现代教育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情境教育”学说;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原理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强行灌输—理论滞后—教条主义—专制教育”和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封闭—脱离实际—信仰危机”的被动局面,就必须首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情景教学法”的研究和探讨是近十年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和主要任务。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思想、智力、心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围绕主题,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教学法”的操作步骤包括:第一步,情景导入,揭示主题。这一步是教学的铺垫。在讲解基本理论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取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素材,为教学活动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明确揭示主题。第二步,情景展开,分析主题。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它既是教师释放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第三步,情景反馈,巩固主题。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知识要求和客观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些情境材料,或发动学生自己找一些情境材料进行分析,或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这样就形成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第四步,情景创新,升华主题。即在已经设置的情景基础上进行创新。
巧妙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可感的情景,充分展示了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风采,显示出了思想政治课独特的魅力。
风采之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通过网络、杂志或其他新闻媒体,许多同学对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问: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跟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我们朗读了如实介绍中美选举的一份资料(有的教师还准备了幻灯片或录像)。“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许多学生认为外国的竞选好。“外国的竞选形式确实比较好,但其结果是有钱人才能当选。我国尽管没有采取竞选的形式,但却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时的开场白。通过学生自创和教师设置的情景以及学生对情景的感性了解,一开始,整个课堂就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并由此自然引入教学的主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逐渐使学生从对思想政治课的迷信和盲从中解脱出来,思想政治课教师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基于此,我们把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设置,到疑难问题的提出,到理论和现实的论证,到教学结论的得出,整个教学过程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如在上述“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创设情景,而且还引导学生对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民主制度的本质和发展程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具有优越性,但还不完善,将来要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唯师命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或许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朋友,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同路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的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讲国家制度的民主,而且要将民主作风贯彻于具体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证。
风采之二:“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论史上,第一个提出直观原则的是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他主张“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地放在感官面前”。我们的“情景教学法”较好地体现了直观原则。比如,在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教师首先讲述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之后,设问:城门失火为什么会殃及池鱼?从而引出水火相克、鱼水不分的“联系”。从一个简单的、鲜活的场景中,明了地揭示出了一个抽象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就是我们政治教研组“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
这一教学风格的养成主要源于:第一,生动可感的情景。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给我们实施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景材料。但如果随意取材,就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我们始终坚持按突出主题、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新鲜活泼的标准选择情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分析情景,并对感性的情景材料进行合理分析和概括,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得出确定的、理性化的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教师主体作用的体现,也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根本要求。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例如,备课时,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情景材料,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备思想政治课的科性特点。我们一贯强调要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有的思想教育功能。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常识,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把握,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展开情景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三,围绕情景进行师生互动。师生互动集中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上。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情景内容,相应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辩论、现场模拟等课堂活动,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机会。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大的忌讳是呆板、满堂灌、填鸭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鲜活明了”的教学风格较好地完成了具体情景与教材理论的整合,有机地把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了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由灌输型教学向指导型教学、由说教型教学向学生主体型教学、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根本性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风采之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因此,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情景教学法”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是情景创新。为了升华教学主题,我们在已经设置的情景基础上进行创新。情景创新的主要方式是:①对已有情景进行恰当整合,形成一个容量更多更大、内涵更丰富的新情景。②对已有情景进行合理改造,通过变换条件或改变情景的角度,使教学活动向其他的方向转化,从而引出新的主题知识。③在原有情景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情景因素,从而促使教学活动向不同方向幅射。比如,教学中,我们通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景,阐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如果我们进一步设置这样的情景:城内某油库起火,能否用水来灭火。新增的这一情景,将教学活动引向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原有情景进行重新阐发,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新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内容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相较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我们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些观点显然滞后了。因此我们有责任对教材的某些理论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不是要创造出某种新理论,或把自己的一些对问题的看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附加给学生,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新解释,或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这启示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教材理论滞后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不断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应该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此文在西南片区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