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谈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与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正文:
如今,我国社会越来越注重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小学音乐课上,学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唱一首歌就结束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而是通过多方面的感觉器官,例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其中大部分中小学所运用的音乐教育体系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是一位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下面我来谈谈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如何将音乐与动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常用的音乐与动作结合的就是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将首调唱名的do、re、mi、fa、sol、la、ti七个音进行手势的规定,通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化、虚拟化的音高变成形象化、具象化的手势,提高学生们对音高概念的理解,并能在音乐训练中全方位运用视觉、听觉、动觉。柯达伊手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手势的规定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例如do的手势是一个拳头,用来表现主音do的稳定性,ti的手势则具有导音的倾向性等。在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柯达伊手势的应用尤为明显。教师通过用柯达伊手势比划唱名,将音高和音名通过视觉、听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础的音高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手势高低帮助他们将音准这个概念化的形象通过视觉呈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唱好、唱准音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人与生俱来所具备的一些条件,人不只有嘴能从事音乐活动,身体各个部分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里就涉及到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声势的运用。声势指的是利用身体发出不同带有节奏的声响,这个词语看似很专业、很陌生,其实仔细想想,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运用声势,例如我们在听歌时,脚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会不由自主的打着节拍。听到欢快的歌曲时,为了渲染气氛,人们常常会拍恒拍来助兴。这些都是声势的最基本的运用,也是人通过听觉带来的本能,教师应该在设计课程时结合文本谱例,充分挖掘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从而将音乐教学过程中,较难理解的部分,通过声势表现出来。声势主要服务的一般是节奏型的训练,4/4拍的强弱规律、3/4拍的律动等,均能用声势将概念性的强弱转化为用身体可以感知的力度,这样不仅学生拥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强化他们对拍子强弱规律的记忆。看到4/4拍,学生就能联想到声势的动作,从而表现在歌唱或者演奏中。另外,声势也能应用于歌曲编创中,在一首歌曲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歌曲的改编,配上奥尔夫乐器或者声势,既培养学生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们对音色的把握及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在这方面运用聲势的典型例子就是厦门六中同学表演的《稻香》,他们利用简单的塑料杯、课桌为道具,杯子不同部位敲击桌子,加上青涩人声,改编了《稻香》这首曲子,使这首曲子节奏更为鲜明,表现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相信很多人以为声势就是随便跺跺脚、拍拍手就能一带而过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声势活动中,节奏准确远远没有对音色的挖掘来的重要。我们一般将“咚”认为是强的力量,“哒”是弱的力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与强弱对应的音色,更有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舞蹈是音乐与动作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舞蹈中的动作,每一步都充分表现了音乐中的元素,舞者在台下训练时,必然要对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在对作品分析的方面,音乐与舞蹈是一致的,不管唱还是跳,对本首歌曲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是主体,动作只是辅助着音乐而进行的。教师不用完全以舞蹈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这会导致本堂课的主体本末倒置,教师应该适当借鉴舞蹈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考验教师对作品分析的能力,充分挖掘音乐元素,从而形成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们进行感受。例如,舞蹈中表现连绵的音乐片段时,线条的使用较多,通过这个方法,当教师需要教一首长线条的曲子时,可以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利用手来画线条进而笔画音高,使学生们具有对这首歌曲具有具象化的印象,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唱环节做铺垫。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柯达伊手势、声势、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及趣味性,学生兴趣增加的同时,也能更便捷地获得本堂课的知识点。音乐与动作的如何巧妙结合是每个音乐教育者该细细思考的。
作者简介:陈何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15级本科生。
正文:
如今,我国社会越来越注重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小学音乐课上,学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唱一首歌就结束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而是通过多方面的感觉器官,例如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其中大部分中小学所运用的音乐教育体系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是一位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下面我来谈谈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如何将音乐与动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常用的音乐与动作结合的就是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将首调唱名的do、re、mi、fa、sol、la、ti七个音进行手势的规定,通过手势,可以帮助学生将概念化、虚拟化的音高变成形象化、具象化的手势,提高学生们对音高概念的理解,并能在音乐训练中全方位运用视觉、听觉、动觉。柯达伊手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手势的规定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例如do的手势是一个拳头,用来表现主音do的稳定性,ti的手势则具有导音的倾向性等。在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柯达伊手势的应用尤为明显。教师通过用柯达伊手势比划唱名,将音高和音名通过视觉、听觉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础的音高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手势高低帮助他们将音准这个概念化的形象通过视觉呈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唱好、唱准音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人与生俱来所具备的一些条件,人不只有嘴能从事音乐活动,身体各个部分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里就涉及到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声势的运用。声势指的是利用身体发出不同带有节奏的声响,这个词语看似很专业、很陌生,其实仔细想想,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运用声势,例如我们在听歌时,脚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会不由自主的打着节拍。听到欢快的歌曲时,为了渲染气氛,人们常常会拍恒拍来助兴。这些都是声势的最基本的运用,也是人通过听觉带来的本能,教师应该在设计课程时结合文本谱例,充分挖掘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从而将音乐教学过程中,较难理解的部分,通过声势表现出来。声势主要服务的一般是节奏型的训练,4/4拍的强弱规律、3/4拍的律动等,均能用声势将概念性的强弱转化为用身体可以感知的力度,这样不仅学生拥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强化他们对拍子强弱规律的记忆。看到4/4拍,学生就能联想到声势的动作,从而表现在歌唱或者演奏中。另外,声势也能应用于歌曲编创中,在一首歌曲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歌曲的改编,配上奥尔夫乐器或者声势,既培养学生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们对音色的把握及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在这方面运用聲势的典型例子就是厦门六中同学表演的《稻香》,他们利用简单的塑料杯、课桌为道具,杯子不同部位敲击桌子,加上青涩人声,改编了《稻香》这首曲子,使这首曲子节奏更为鲜明,表现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相信很多人以为声势就是随便跺跺脚、拍拍手就能一带而过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声势活动中,节奏准确远远没有对音色的挖掘来的重要。我们一般将“咚”认为是强的力量,“哒”是弱的力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与强弱对应的音色,更有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舞蹈是音乐与动作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舞蹈中的动作,每一步都充分表现了音乐中的元素,舞者在台下训练时,必然要对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在对作品分析的方面,音乐与舞蹈是一致的,不管唱还是跳,对本首歌曲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是主体,动作只是辅助着音乐而进行的。教师不用完全以舞蹈的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这会导致本堂课的主体本末倒置,教师应该适当借鉴舞蹈中的表现手法,运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考验教师对作品分析的能力,充分挖掘音乐元素,从而形成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们进行感受。例如,舞蹈中表现连绵的音乐片段时,线条的使用较多,通过这个方法,当教师需要教一首长线条的曲子时,可以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利用手来画线条进而笔画音高,使学生们具有对这首歌曲具有具象化的印象,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唱环节做铺垫。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柯达伊手势、声势、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及趣味性,学生兴趣增加的同时,也能更便捷地获得本堂课的知识点。音乐与动作的如何巧妙结合是每个音乐教育者该细细思考的。
作者简介:陈何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1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