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组织合作学习,要讲究合作调控策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恰当安排合作时机,善于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15-0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时多次指出,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提出“中国梦”、“红利”也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涵。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中国梦”,都享受课改“红利”的体现。“合作”学习作为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出现了分组和分工不科学、合作时机不恰当、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小组交流方式单一、教师指导和调控不到位、学习评价不全面、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误区,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走出误区、丰富内涵、深化实践探究良策,以真正让课改“红利”惠及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中国梦”,健康快乐成长。
一、讲究合作调控策略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作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研究策略和思维方法,注重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做好调控、引导工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的角色,要善于随着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变化。
1.在提出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始时要组织、安排好小组与成员的任务,提出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在教学的某些时刻让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书面形式给学生提供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纸或特殊辅助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促使他们学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2.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应为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学情充当指导者和激励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观念与操作错误,以便提示与矫正。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方式,把一些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引到”小组的讨论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3.指导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总结、提炼与应用新知识,教师应完全成为指导者。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给出反馈和意见,引导学生提炼已发现的规律,促进结论的形成与概括。特别是当不同学生分工研究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不同小组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老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能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防止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恰当安排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教师在观念上不能过分迷信合作学习的作用,过度追求“合作学习”形式,而不考虑教学实际效果地滥用。合作学习并不是独立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常常与自主、探究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概括等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如果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即使当时明白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记忆也不会太深刻。此时即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时常会出现不同的解决策略,并且这些解决策略有时极不统一,甚至彼此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的前提下,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达成统一观点,取得最优化解决成效。
3.当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仅靠个人思考难以全面时。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缺乏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而有些问题又比较抽象和深刻,这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和共享,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善于运用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状况,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状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并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更要注意适时地从相关方面给予得当的评价,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此外,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学习,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教师可在活动中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的做法,以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
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得主动、有创见、有成功感,提高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红利”就会惠及每个学生,我们的教育就会进入“梦”的境界,我们每个学生的梦想和我们的教育梦就会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广和.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 (22).
[2]马菲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 2012,(6).
[3]]季丽琴.小组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1,(10).
[4]徐亚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艺术, 2011,(10).
[5]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15-0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时多次指出,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要尽力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提出“中国梦”、“红利”也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涵。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中国梦”,都享受课改“红利”的体现。“合作”学习作为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出现了分组和分工不科学、合作时机不恰当、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不足、小组交流方式单一、教师指导和调控不到位、学习评价不全面、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误区,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走出误区、丰富内涵、深化实践探究良策,以真正让课改“红利”惠及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中国梦”,健康快乐成长。
一、讲究合作调控策略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作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研究策略和思维方法,注重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做好调控、引导工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的角色,要善于随着教学环节的变化而变化。
1.在提出小组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始时要组织、安排好小组与成员的任务,提出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在教学的某些时刻让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书面形式给学生提供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纸或特殊辅助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促使他们学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2.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应为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学情充当指导者和激励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观念与操作错误,以便提示与矫正。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方式,把一些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引到”小组的讨论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3.指导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总结、提炼与应用新知识,教师应完全成为指导者。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给出反馈和意见,引导学生提炼已发现的规律,促进结论的形成与概括。特别是当不同学生分工研究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不同小组的学生有时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发展智力,形成能力,老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可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不同特质、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能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防止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恰当安排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教师在观念上不能过分迷信合作学习的作用,过度追求“合作学习”形式,而不考虑教学实际效果地滥用。合作学习并不是独立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常常与自主、探究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概括等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如果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即使当时明白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记忆也不会太深刻。此时即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时常会出现不同的解决策略,并且这些解决策略有时极不统一,甚至彼此发生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在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的前提下,使问题越辩越明,最终达成统一观点,取得最优化解决成效。
3.当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仅靠个人思考难以全面时。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缺乏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而有些问题又比较抽象和深刻,这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和共享,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善于运用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状况,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状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并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更要注意适时地从相关方面给予得当的评价,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此外,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学习,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教师可在活动中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的做法,以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
习近平主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学得主动、有创见、有成功感,提高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红利”就会惠及每个学生,我们的教育就会进入“梦”的境界,我们每个学生的梦想和我们的教育梦就会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广和.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 (22).
[2]马菲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 2012,(6).
[3]]季丽琴.小组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1,(10).
[4]徐亚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热现象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艺术, 2011,(10).
[5]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