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的孩子,只能在中文和英文中选一项,成为他精通的语言,你会选哪一个?”我竟然遇过一位妈妈表示要选英文。
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英文很好、中文很差,我不觉得骄傲,反而觉得丢脸。除非父母压根儿就希望孩子成为外国人。如果是当外国人,中文不好当然无所谓。
但是现在,连外国人也开始重视中文了。学中文已经是全世界热衷的活动,而且这股热潮应该还未到达顶峰。连外国人都想精通中文,我们自己却放弃先天的优势,不是很可惜吗?
“反正中文天天在说,时时接触,不可能不好。”这位让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的妈妈,在孩子上小学前,她让家里的故事书也只有英文一种语言。我猜很多重视英文的父母,心里可能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不顾一切地让孩子将全副力气都花在英文上。可是,潜藏在语言之下的,还有文化传承和逻辑思考,这些都是开创人生的重要基础。
现今小学生的语文程度愈来愈低,不知道和社会上太重视英文有无关联?听过多位让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的妈妈表示,后来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不是对语文这科兴趣缺缺,就是进度落后。事情的关键,不在孩子的兴趣是中文还是英文,而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时,父母的脸上就写着:“英文很重要,不学英文会死。”我们又怎能期望孩子用多认真的态度来面对中文呢。
中文虽然天天在说,但重点不是说话的技巧,而是,你脑袋能让嘴巴吐出什么话来。至于要如何确保孩子脑袋里有什么,唯有“阅读”一途。
当父母关心孩子英文能力的同时,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中文能力呢?
当我帮孩子念第一本英文故事书时,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我心里想的是:孩子未来的英文能力。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三年、五年、十年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时我只是直觉地相信,这是最方便、最单纯的教养——因为“念不念故事书”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必配合补习的时间和老师的教法,所以它是最容易持之以恒的做法。父母想要成功地教养孩子,没有一件事不需要持之以恒。
孩子可能不爱上补习班补英文,可是却不会不爱留在父母身边听故事。
当社会上重视孩子的英文能力已经变成一种不得不的趋势时,我也无法置身事外。但是十年前,当我开始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的同时,也完全不偏心地花了同样的时间帮孩子念中文故事书。
家里中英文故事书的收藏量,一直是以一比一的数量在增加。
一开始,我只有帮孩子念中文故事书,然后念了没多久,好像老天爷偷偷在我耳边说了这个秘密:你还可以依样画葫芦念英文故事书,孩子听久了,就会听得懂英文喔。如果当初没有这个“念中文故事书”的动作,培养孩子英文耳朵的做法,也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孩子一进小学后,除了语文课,其他各学科也是用中文教学,所以姐姐即使还有额外的英文课,中文的学习比重还是明显超过英文很多。但是,我无意将它们拉到同等的比重,因为孩子的中文和英文能力,在我心目中根本有不一样的标准。
所以当有父母质疑太小学英文,孩子会不会有中英文混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没有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太小接触两种语言,而是大人对母语的态度。只要你认同母语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它就不会被其他语言所混淆。
刚移居到香港时,全家逛着以购物闻名的铜锣湾,碰巧转进旁边的维多利亚公园。我们听说不远处有香港最大的中央图书馆——逛街逛进图书馆,真是很奇怪的旅游组合。
“大乖小乖,那边有个图书馆,要不要进去看看?”
只见图书馆的大门口,有一个成人高度大小的地球仪在水中转动,赤道位置写着……
“妈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即使移居来香港,读国际学校的姐姐弟弟再也不需要回去面对台湾的升学考试,我还是执意要将孩子接下来五年的小学语文课本,苦苦地拖来香港,自己在这里当起孩子中文老师的原因。
光是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还不够,我希望孩子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我希望他们读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怒发冲冠凭栏处”《古文观止》《道德经》……还有好多我自己都错过的中文珍贵资产,我都希望孩子有机会欣赏。
我只喜歡当妈妈,不喜欢当老师。但是这一次,我没有选择的权利。身处讲粤语的香港,确保孩子中文能力的责任,就落在我的身上了。
至于英文,我并不期望孩子有一天能读莎士比亚或英国文学。如果他们真有兴趣,那是孩子的选择,父母实在管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英文,很抱歉,我只视它为一个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听说无碍、基本读写可以上手就行。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我只是在帮孩子搭一座未来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至于,他们愿不愿意走到桥的另一边与世界接轨,全要靠孩子自己,父母是帮不了忙的。
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英文很好、中文很差,我不觉得骄傲,反而觉得丢脸。除非父母压根儿就希望孩子成为外国人。如果是当外国人,中文不好当然无所谓。
但是现在,连外国人也开始重视中文了。学中文已经是全世界热衷的活动,而且这股热潮应该还未到达顶峰。连外国人都想精通中文,我们自己却放弃先天的优势,不是很可惜吗?
“反正中文天天在说,时时接触,不可能不好。”这位让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的妈妈,在孩子上小学前,她让家里的故事书也只有英文一种语言。我猜很多重视英文的父母,心里可能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不顾一切地让孩子将全副力气都花在英文上。可是,潜藏在语言之下的,还有文化传承和逻辑思考,这些都是开创人生的重要基础。
现今小学生的语文程度愈来愈低,不知道和社会上太重视英文有无关联?听过多位让孩子读全美语幼儿园的妈妈表示,后来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不是对语文这科兴趣缺缺,就是进度落后。事情的关键,不在孩子的兴趣是中文还是英文,而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时,父母的脸上就写着:“英文很重要,不学英文会死。”我们又怎能期望孩子用多认真的态度来面对中文呢。
中文虽然天天在说,但重点不是说话的技巧,而是,你脑袋能让嘴巴吐出什么话来。至于要如何确保孩子脑袋里有什么,唯有“阅读”一途。
当父母关心孩子英文能力的同时,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中文能力呢?
中文高标准,英文低标准
当我帮孩子念第一本英文故事书时,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我心里想的是:孩子未来的英文能力。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三年、五年、十年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时我只是直觉地相信,这是最方便、最单纯的教养——因为“念不念故事书”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必配合补习的时间和老师的教法,所以它是最容易持之以恒的做法。父母想要成功地教养孩子,没有一件事不需要持之以恒。
孩子可能不爱上补习班补英文,可是却不会不爱留在父母身边听故事。
当社会上重视孩子的英文能力已经变成一种不得不的趋势时,我也无法置身事外。但是十年前,当我开始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的同时,也完全不偏心地花了同样的时间帮孩子念中文故事书。
家里中英文故事书的收藏量,一直是以一比一的数量在增加。
一开始,我只有帮孩子念中文故事书,然后念了没多久,好像老天爷偷偷在我耳边说了这个秘密:你还可以依样画葫芦念英文故事书,孩子听久了,就会听得懂英文喔。如果当初没有这个“念中文故事书”的动作,培养孩子英文耳朵的做法,也可能根本不会出现。
孩子一进小学后,除了语文课,其他各学科也是用中文教学,所以姐姐即使还有额外的英文课,中文的学习比重还是明显超过英文很多。但是,我无意将它们拉到同等的比重,因为孩子的中文和英文能力,在我心目中根本有不一样的标准。
所以当有父母质疑太小学英文,孩子会不会有中英文混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没有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太小接触两种语言,而是大人对母语的态度。只要你认同母语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它就不会被其他语言所混淆。
刚移居到香港时,全家逛着以购物闻名的铜锣湾,碰巧转进旁边的维多利亚公园。我们听说不远处有香港最大的中央图书馆——逛街逛进图书馆,真是很奇怪的旅游组合。
“大乖小乖,那边有个图书馆,要不要进去看看?”
只见图书馆的大门口,有一个成人高度大小的地球仪在水中转动,赤道位置写着……
“妈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即使移居来香港,读国际学校的姐姐弟弟再也不需要回去面对台湾的升学考试,我还是执意要将孩子接下来五年的小学语文课本,苦苦地拖来香港,自己在这里当起孩子中文老师的原因。
光是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还不够,我希望孩子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我希望他们读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怒发冲冠凭栏处”《古文观止》《道德经》……还有好多我自己都错过的中文珍贵资产,我都希望孩子有机会欣赏。
我只喜歡当妈妈,不喜欢当老师。但是这一次,我没有选择的权利。身处讲粤语的香港,确保孩子中文能力的责任,就落在我的身上了。
至于英文,我并不期望孩子有一天能读莎士比亚或英国文学。如果他们真有兴趣,那是孩子的选择,父母实在管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英文,很抱歉,我只视它为一个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听说无碍、基本读写可以上手就行。
“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我只是在帮孩子搭一座未来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至于,他们愿不愿意走到桥的另一边与世界接轨,全要靠孩子自己,父母是帮不了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