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我想,如果提起陆游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很熟悉,如果提起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钗头凤》,你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不过若是进一步问到这首词的产生过程,以及最初陆游是怎样把它写在墙上(而不是纸上)的具体感人细节,怕是就不一定那么清楚了吧!
原来,这首词字字都饱蘸着陆游恋情的泪水,句句都抒发着陆游失去心上人的悲歌!只要到他故里的沈园走一走,看一看,对这所有的一切,便将有个完整的了解。我正是怀着这样的意愿,饶有兴致地前往沈园的。
雨后乍晴,水乡泽国的绍兴,显得分外清秀、俊丽,就象含情脉脉的少女,突然摘下她那总是蒙在头上的纱巾般,流露出一股更加迷人的魅力。而这沈园,恰似一颗璀璨的宝珠,镶嵌在古城东南的那条洋河弄小巷子里。
我踏着只有二米宽的石板路,如同踩在“咚咚”作响的皮鼓上,很富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走不多远,只见左侧一座黑木门楼上,悬着块横匾,写有“沈氏园”三个潇洒的大字,看得出这是郭沫若的手笔。
据说,早在宋朝,沈园就是越中一带颇有盛名的园林之一。开始为一家沈姓绅士所造,故得名。但究竟起于何年,已经难以考证。全园占地十多亩,规模相当可观。内有楼台亭阁,假山碧池,竹木交映,花香鸟语,一年四季,到这里观赏景色、赋诗作画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直到陆游在这里园墙上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后,它才有了新的生命,逐渐为后人所赏识。几百年不衰,延续到今日……
来的时候,又慌又急,恨不得一步就踏进在我脑海中萦绕已久的沈园才好,可是真的到了这里,双脚刚刚迈入园门,心情却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陆游当年在此酿成的爱情悲剧,催人泪下,令人同情。更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无比仇恨。不知不觉。重又浮现在眼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他从小深受祖国被分裂、战乱日日重的痛苦。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便攻下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不得不在硝烟烈火中,跟随父亲逃难来到故乡山阴。他从小聪慧过人,刻苦好学,在刚刚度过第二十个生日时,他的诗就在文人、墨客中引起不小反响,受到普遍的好评和关注。就在这一年。他与舅舅唐闳之女唐琬相爱结婚,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幸福美满。但好景不长,很快遭到陆游母亲的坚决反对,她对儿媳百般挑剔,横加指责,硬是把这对心心相印的夫妻拆散。此后,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各自怀着深切的凄苦,默默地生活着。
不料,十年后一次春游时,两人邂逅于沈园。故情潜在,旧事重温,无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然而。满腹的话儿又不知从何谈起。相对无言,沉默无语……这时,唐碗遣人送来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久别重逢的前夫,排解心中的积郁。谁知,“借酒浇愁愁更愁”,陷入极端悲哀、苦闷之中的陆游。无法用话语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当即在这里的一堵洁白的粉墙上,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同命相连的唐琬,一字一句细细读后,犹如一团熊熊烈火,立刻点燃堆在心头已久的干柴,引起思想感情的火山爆发。不胜伤感,痛苦欲绝,随即和词一首,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自己过去无法表露的情怀: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满怀惆怅,满腹悲伤,和陆游那次相见后没有多久,便忧郁而死。从而,在陆游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愈合的感情创伤。
人到暮年,桩桩往事,常常会象三月的桃花水般,源源不断地从人生的闸门冲泻而出,越流越急,越汇越猛,一刻不停地直到最终的归宿,六十八岁的陆游,缅怀情人,追忆往昔,不由自主地再次来到沈园。这里的亭台楼阁。这里的风花雪月,无不使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四年之后,年过七旬的陆游又写《沈园》七绝二首。可见唐琬在他漫长的人生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可见他和唐琬的爱情悲剧,给他带来多么深重的悲苦。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小小沈园。已经成为这位杰出诗人爱情的结晶、悲乐的化身。精神生活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支柱:就连在深夜睡梦中,也不忘沈园“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直到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所赋的《春游》诗中,还念念不忘:
沈家园里花似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我若有所思地留连在沈园的花间、竹丛、曲径,一边追忆着诗人的旧事,一边吟诵着诗人的佳句。不平静的心儿啊。有如这满塘池水,不时荡起层层涟漪。今日的沈园,尽管面积比以前小多了,当年红火一时的“放马场”、“桃叶渡”、“雨花台”、“得月楼”、“杏花村”、“三善堂”等等也早销声匿迹。然而,那假山竹亭。不是依然如故,不是仍旧印着陆游、唐琬的足迹,、那葫芦碧池,不是依然存在,不是仍旧映着陆游、唐琬的倩影……
怀着觅旧寻古的心情,沿着绿草如茵的小路,缓步跨上一座三折的青石板桥。只见一丛丛翡翠般的浮萍,铺在水上,象是一朵朵绿牡丹,盛开在碧波荡漾的池面。尾尾游鱼,穿来追去。显得是那样悠然自乐。走到桥心,看到一群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在那里摄影、绘画,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原来,这就是诗中所写的“伤心桥”,他们决定以它为背景,把这段恋情悲歌搬上舞台,用芭蕾舞形式再现出来,题目就叫《伤心桥下春波绿》。我被这伙小青年的大胆想象深深感动了。这是多么富有见地的尝试啊,又是多么富于“人情”的题材!它本身,不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吗?
跨过“伤心桥”,顺着垂柳拂面的池畔。来到“陆游纪念室”,一眼望见“宋太师渭南伯放翁先生像”。
伫立像前。不住地追忆着。遐想着。久久不肯离去。他那坎坷的人生,他那壮丽的诗篇,他那如火如炽的爱国主义激情,不由使我肃然起敬、倍加思念。陆游的一生,非但爱情曲折,仕途也极不平坦。尽管他二十岁就有诗名,可是直到九年后才有机会参加进士考试。虽然成绩不差,却因名列秦桧孙子之前,而被无端地取消了复试资格。后来受到川陕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在幕中襄理军务。这九年的铁戈戎马、秋风冷月的兵营生活,使诗人视野开阔、心情舒展。但是,当时苟安求和已成为南宋王朝的国策,他的复国抗战主张,根本无法得以实现。最后不得不罢官回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儿时在这里读书、习诗、练武,聆听父辈教诲,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四十一岁时,定居于镜湖之滨的三山。他关心农夫疾苦,体察群众艰辛,并遍访稽山、鉴水之胜。写下了大量揭露时弊、吟咏故乡、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时刻不忘北方被异族奴役的人民,痛责统治者当局不思恢复失去山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日子,也没有忘记洗雪国耻。“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严酷无情的事实是,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陆游,终于带着“国破山河碎”的遗恨,离开了人间。从纪念堂侧门走出,迎面的白墙上有块醒目石刻,凑近一看,果然就是那首恋情悲歌《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八百多个春秋过去了,亿万人民一直怀念这位伟大诗人,同情他爱情道路上的不幸,这座沈园,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成为后人敬仰和游览的胜地,正如郭老在一首访沈园的《钗头凤》中写道:
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我想,如果提起陆游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很熟悉,如果提起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钗头凤》,你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不过若是进一步问到这首词的产生过程,以及最初陆游是怎样把它写在墙上(而不是纸上)的具体感人细节,怕是就不一定那么清楚了吧!
原来,这首词字字都饱蘸着陆游恋情的泪水,句句都抒发着陆游失去心上人的悲歌!只要到他故里的沈园走一走,看一看,对这所有的一切,便将有个完整的了解。我正是怀着这样的意愿,饶有兴致地前往沈园的。
雨后乍晴,水乡泽国的绍兴,显得分外清秀、俊丽,就象含情脉脉的少女,突然摘下她那总是蒙在头上的纱巾般,流露出一股更加迷人的魅力。而这沈园,恰似一颗璀璨的宝珠,镶嵌在古城东南的那条洋河弄小巷子里。
我踏着只有二米宽的石板路,如同踩在“咚咚”作响的皮鼓上,很富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走不多远,只见左侧一座黑木门楼上,悬着块横匾,写有“沈氏园”三个潇洒的大字,看得出这是郭沫若的手笔。
据说,早在宋朝,沈园就是越中一带颇有盛名的园林之一。开始为一家沈姓绅士所造,故得名。但究竟起于何年,已经难以考证。全园占地十多亩,规模相当可观。内有楼台亭阁,假山碧池,竹木交映,花香鸟语,一年四季,到这里观赏景色、赋诗作画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直到陆游在这里园墙上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后,它才有了新的生命,逐渐为后人所赏识。几百年不衰,延续到今日……
来的时候,又慌又急,恨不得一步就踏进在我脑海中萦绕已久的沈园才好,可是真的到了这里,双脚刚刚迈入园门,心情却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陆游当年在此酿成的爱情悲剧,催人泪下,令人同情。更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无比仇恨。不知不觉。重又浮现在眼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他从小深受祖国被分裂、战乱日日重的痛苦。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便攻下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不得不在硝烟烈火中,跟随父亲逃难来到故乡山阴。他从小聪慧过人,刻苦好学,在刚刚度过第二十个生日时,他的诗就在文人、墨客中引起不小反响,受到普遍的好评和关注。就在这一年。他与舅舅唐闳之女唐琬相爱结婚,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幸福美满。但好景不长,很快遭到陆游母亲的坚决反对,她对儿媳百般挑剔,横加指责,硬是把这对心心相印的夫妻拆散。此后,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各自怀着深切的凄苦,默默地生活着。
不料,十年后一次春游时,两人邂逅于沈园。故情潜在,旧事重温,无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然而。满腹的话儿又不知从何谈起。相对无言,沉默无语……这时,唐碗遣人送来美酒佳肴,热情款待久别重逢的前夫,排解心中的积郁。谁知,“借酒浇愁愁更愁”,陷入极端悲哀、苦闷之中的陆游。无法用话语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当即在这里的一堵洁白的粉墙上,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同命相连的唐琬,一字一句细细读后,犹如一团熊熊烈火,立刻点燃堆在心头已久的干柴,引起思想感情的火山爆发。不胜伤感,痛苦欲绝,随即和词一首,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自己过去无法表露的情怀: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满怀惆怅,满腹悲伤,和陆游那次相见后没有多久,便忧郁而死。从而,在陆游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愈合的感情创伤。
人到暮年,桩桩往事,常常会象三月的桃花水般,源源不断地从人生的闸门冲泻而出,越流越急,越汇越猛,一刻不停地直到最终的归宿,六十八岁的陆游,缅怀情人,追忆往昔,不由自主地再次来到沈园。这里的亭台楼阁。这里的风花雪月,无不使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四年之后,年过七旬的陆游又写《沈园》七绝二首。可见唐琬在他漫长的人生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可见他和唐琬的爱情悲剧,给他带来多么深重的悲苦。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小小沈园。已经成为这位杰出诗人爱情的结晶、悲乐的化身。精神生活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支柱:就连在深夜睡梦中,也不忘沈园“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直到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所赋的《春游》诗中,还念念不忘:
沈家园里花似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我若有所思地留连在沈园的花间、竹丛、曲径,一边追忆着诗人的旧事,一边吟诵着诗人的佳句。不平静的心儿啊。有如这满塘池水,不时荡起层层涟漪。今日的沈园,尽管面积比以前小多了,当年红火一时的“放马场”、“桃叶渡”、“雨花台”、“得月楼”、“杏花村”、“三善堂”等等也早销声匿迹。然而,那假山竹亭。不是依然如故,不是仍旧印着陆游、唐琬的足迹,、那葫芦碧池,不是依然存在,不是仍旧映着陆游、唐琬的倩影……
怀着觅旧寻古的心情,沿着绿草如茵的小路,缓步跨上一座三折的青石板桥。只见一丛丛翡翠般的浮萍,铺在水上,象是一朵朵绿牡丹,盛开在碧波荡漾的池面。尾尾游鱼,穿来追去。显得是那样悠然自乐。走到桥心,看到一群打扮入时的青年男女,在那里摄影、绘画,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原来,这就是诗中所写的“伤心桥”,他们决定以它为背景,把这段恋情悲歌搬上舞台,用芭蕾舞形式再现出来,题目就叫《伤心桥下春波绿》。我被这伙小青年的大胆想象深深感动了。这是多么富有见地的尝试啊,又是多么富于“人情”的题材!它本身,不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吗?
跨过“伤心桥”,顺着垂柳拂面的池畔。来到“陆游纪念室”,一眼望见“宋太师渭南伯放翁先生像”。
伫立像前。不住地追忆着。遐想着。久久不肯离去。他那坎坷的人生,他那壮丽的诗篇,他那如火如炽的爱国主义激情,不由使我肃然起敬、倍加思念。陆游的一生,非但爱情曲折,仕途也极不平坦。尽管他二十岁就有诗名,可是直到九年后才有机会参加进士考试。虽然成绩不差,却因名列秦桧孙子之前,而被无端地取消了复试资格。后来受到川陕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在幕中襄理军务。这九年的铁戈戎马、秋风冷月的兵营生活,使诗人视野开阔、心情舒展。但是,当时苟安求和已成为南宋王朝的国策,他的复国抗战主张,根本无法得以实现。最后不得不罢官回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儿时在这里读书、习诗、练武,聆听父辈教诲,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四十一岁时,定居于镜湖之滨的三山。他关心农夫疾苦,体察群众艰辛,并遍访稽山、鉴水之胜。写下了大量揭露时弊、吟咏故乡、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时刻不忘北方被异族奴役的人民,痛责统治者当局不思恢复失去山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日子,也没有忘记洗雪国耻。“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严酷无情的事实是,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陆游,终于带着“国破山河碎”的遗恨,离开了人间。从纪念堂侧门走出,迎面的白墙上有块醒目石刻,凑近一看,果然就是那首恋情悲歌《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八百多个春秋过去了,亿万人民一直怀念这位伟大诗人,同情他爱情道路上的不幸,这座沈园,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成为后人敬仰和游览的胜地,正如郭老在一首访沈园的《钗头凤》中写道:
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