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294-02
作者简介:吴丹洁(1968.11-),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从传统中医五色理论出发,探讨了五色食物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提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五色食物和五色环境整体色彩自然疗法。
【关键词】中医;五色;自然疗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的增加,我国城市人口中高达70%的人业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患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人数几乎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若采用药物控制心理疾病的外在表征,副作用较强,中毒反应及副作用频频发生,人们探索着不使用药物能治病的自然疗法。
自然界是一个由绚丽的色彩组成的世界,生活离不开色彩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颜色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对治疗人体疾病有一定作用。我们从金字塔壁画中发现用颜色治病,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中国早在千年前,《黄帝内经》已记载色彩对人体的影响。外在的色彩可以影响我们人体内脏腑的功能的,这是中国色彩疗法的原由。
自然疗法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效法自然和达于自然。随着自然疗法的普及,不能忽视色彩自然疗法对治疗人的身心疾病的影响力,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发展。
1 “五色”理论与身心整体和谐
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包括心理也无法存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是生命的精神载体。身体和心理实际上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健康也是一个整体,没有一种疾病是纯粹身体或心理方面的。
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在《天论》中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我国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学说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其中神是形体的主宰者。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因而在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中,既要重视生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总之,健康的本质就在于整体和谐。
自然界的“青、赤、黄、白、黑”五色,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怒、喜、思、悲、恐”的五志也都属“五行”。中医五色理论以五行结构学说为基础,把“五色”“五脏”和“五志”作为人体五行小系统,把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结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中医最讲究平衡,五色理论把生命机体当作一个整体结构来加以考虑,合理调配饮食、环境中的五色,健益身心。
2 五色食物对身心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界为人们提供的食物接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成五颜六色,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内经》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提出五色入五脏的理论:“白色入肺,赤色入心,青色入肝,黄色入脾,黑色入肾”。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不同的保健功效: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五食各应五色,五色各有五味,依色调理饮食” 红、绿、黄、白、黑,我们也叫它五色食物。药食的颜色与五脏相对应也称为五色食疗。
红色的食物养心入血,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活血化瘀,有助于减轻疲劳。如山楂(红果)、西红柿 、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
黑色的食物有益肾抗衰老作用。黑色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和美容等多种保健、医疗功效。一般而言,黑色食物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均比普通食物高得多。如黑桑椹、黑芝麻、黑米、黑豆、何 首乌、熟地、黑木耳……
白色的食物有补肺作用。如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燕麦片……
黄色的食物多补脾,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培养开朗的心情。黄色的食物大多含有天然色素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组织健康、保护视力、抗氧化多种功效。如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胡萝卜、南瓜、红薯…
青色食物多补肝。植物靠绿色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维生素C含量丰富,维生素C对肝脏有利。西兰花、卷心菜、大白菜、羽衣甘蓝,青笋、青菜、青豆、绿茶等绿色蔬菜,则能刺激肝脏产生降解体内致癌细胞的物质。
在中医里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五志泛指怒、喜、思、忧、恐等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白色入肺,而肺又主悲;红色入心,而心又主喜;黑色入肾,而肾又主恐;黄色入脾,而脾又主思;青色入肝,而肝又主怒。抑郁、消沉的心理症状时首选红色、黄色、橙色食物。
3 五色环境对身心影响
色彩是 “营养素”,有如维生素是身体的营养品一样。据研究,一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造成的。在我们体内有7种腺体中心,分布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每种颜色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这些波长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促使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与肌体,达到医疗作用。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红色有提高食欲,升高血压的作用,易引起性急发怒,在红色环境里,对心脏病症者不利,精神紧张、心脑病和高血压患者一般是禁忌红色的。兰色能松弛神经,给中枢以沉静的效果,能放松肌肉紧张,使血压下降,呼吸脉搏减弱,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浅蓝有利于安静休息和睡眠,易消除疲劳。
在内分泌学和眼科学发现了与颜色相关的生理反应,例如,蓝色光对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的影响,会引起松果体中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使人产生朦胧睡意;粉红色环境中会使人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减慢心跳、减弱心肌收缩力量,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使人呼吸变缓,舒缓工作压力;在青、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2℃左右,心跳每分钟减少4一8次,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粉红色光刺激通过眼睛——大脑皮层——下丘脑——松果腺和脑垂体——肾上腺,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减少,使得心脏活动舒缩变慢,肌肉放松,在青、绿色环境中可减轻视觉疲劳和缓解精神紧张。据研究,在各种颜色中以青色或绿色对眼睛最为有利。当太阳光线或照明的灯光照在青或绿色的墙上反射出来的光线,这两种颜色还能大量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对人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较为合适。
色彩微妙地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巧妙地拨动人的心理变化。现代科学揭示,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生理、化学和物理过程,色彩进入眼帘,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心理学家的科学试验表明,红色促使血循环加速、心律加快、血压升高、使人产生兴奋的感觉;兰色可消除紧张心理;绿色可使人精神安定。色彩能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起到微妙神奇的调节作用。
4 根据身心状态选择有益身心的“五色”食物与环境
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套“五色入五脏”的理论。在五颜六色
的“外衣”下,蕴含着某些特定的养生保健效果。
4.1 从色彩治疗学的角度讲,不同的病人应该采用不同的色彩食物和环境配合治疗和保健。
红色食物增强人的心脏和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御感冒的能力;红色环境能有效地辅助治疗忧郁症及畏寒怕冷等病症,但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要多用蓝色、绿色等,尽量避免长期接触红色。
青色食物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直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青色环境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失眠患者,但患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接触蓝色则会加重病情。
黄色食物含有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是适合高血脂、高血压人群的高蛋白低脂食物;黄色环境有激励,增强活力的作用,柔和的黄色则有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
白色食物偏重于益气行气,大多数白色食物的脂肪含量要较红色食物肉类低得多,更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脂肪肝等患者食用;白色环境给心脏病人以慰藉,对烦燥情绪有镇静作用能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
黑色食物富含氛基酸和矿物质,有补益肝肾、养血润肤等功效;黑色环境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宜选用具有抑制的作用黑色,但黑色过多就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
4.2 根据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色彩潜移默化塑造健康的心态,对性格内向的应选对比强烈的色彩;对性格太暴躁、性格刚烈而外向忌用红色,应采用线条柔和、淡雅的色调,选择无彩色或低纯度色搭配来设计环境。
4.3 根据不同的场合造就出相应的色彩环境:休憩、生活的场所宜选择幽静、高雅的色调;车间、厂房设计应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宜选择明快、醒目的色彩;餐厅环境宜用能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刺激食欲橘黄色;医院病房选择白色,白色具有巩固并净化人体的作用,以保证人体新称代谢。
4.4 针对心理问题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环境色彩,以实现不同功能。
红色:抑郁症患者宜选择玫瑰色、红色等暖色调,红色和玫瑰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振奋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但是接触红色过多,也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情绪沮丧、消沉、抑郁、易悲泣的患者以及情绪低落冷漠的忧郁病人应避免黑色或深蓝色,宜选择热烈、亮丽的颜色,如红色,红色使人体产生荷尔蒙;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小儿多动症患者宜选择粉红色,能使人镇静,粉红色可以平息愤怒,安抚情绪的效果;
青色:在现代色系中,“青”当包括绿、浅黄绿等颜色。焦虑症患者宜选择蓝色来减轻焦虑;情绪失控型如妄想症、兴奋过度、狂躁等患者狂躁的精神病人宜选择浅绿色等幽暗、低沉的色彩。
黄色:黄、橙黄能避免思虑过度,忧郁症患者宜选择橙、黄色。
白色 :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黑色:黑入肾,属水,因肾为阴中之阴,故黑色当主要具有抑制的作用,能情绪激动的人冷静下来,使冲突得到抑制,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起恢复安定的作用,但黑色过多就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
总之,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现代人是匆匆忙忙的,别忘了用生命的“色彩”,加强健康管理,促进整体健康;提醒您树立自然疗法理念,协调整体机能;告诉您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营造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利娜.中医五色理论的应用.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10期
[2] 袁铄慧.中医五色理论在现代色彩心理学及疗法中的佐证初探.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01期
作者单位:350003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作者简介:吴丹洁(1968.11-),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从传统中医五色理论出发,探讨了五色食物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提出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五色食物和五色环境整体色彩自然疗法。
【关键词】中医;五色;自然疗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的增加,我国城市人口中高达70%的人业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患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人数几乎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若采用药物控制心理疾病的外在表征,副作用较强,中毒反应及副作用频频发生,人们探索着不使用药物能治病的自然疗法。
自然界是一个由绚丽的色彩组成的世界,生活离不开色彩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颜色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对治疗人体疾病有一定作用。我们从金字塔壁画中发现用颜色治病,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中国早在千年前,《黄帝内经》已记载色彩对人体的影响。外在的色彩可以影响我们人体内脏腑的功能的,这是中国色彩疗法的原由。
自然疗法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效法自然和达于自然。随着自然疗法的普及,不能忽视色彩自然疗法对治疗人的身心疾病的影响力,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发展。
1 “五色”理论与身心整体和谐
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包括心理也无法存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是生命的精神载体。身体和心理实际上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健康也是一个整体,没有一种疾病是纯粹身体或心理方面的。
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在《天论》中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我国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学说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其中神是形体的主宰者。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因而在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中,既要重视生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总之,健康的本质就在于整体和谐。
自然界的“青、赤、黄、白、黑”五色,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怒、喜、思、悲、恐”的五志也都属“五行”。中医五色理论以五行结构学说为基础,把“五色”“五脏”和“五志”作为人体五行小系统,把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生理功能,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结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中医最讲究平衡,五色理论把生命机体当作一个整体结构来加以考虑,合理调配饮食、环境中的五色,健益身心。
2 五色食物对身心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界为人们提供的食物接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成五颜六色,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内经》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提出五色入五脏的理论:“白色入肺,赤色入心,青色入肝,黄色入脾,黑色入肾”。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不同的保健功效: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五食各应五色,五色各有五味,依色调理饮食” 红、绿、黄、白、黑,我们也叫它五色食物。药食的颜色与五脏相对应也称为五色食疗。
红色的食物养心入血,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活血化瘀,有助于减轻疲劳。如山楂(红果)、西红柿 、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
黑色的食物有益肾抗衰老作用。黑色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和美容等多种保健、医疗功效。一般而言,黑色食物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均比普通食物高得多。如黑桑椹、黑芝麻、黑米、黑豆、何 首乌、熟地、黑木耳……
白色的食物有补肺作用。如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燕麦片……
黄色的食物多补脾,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培养开朗的心情。黄色的食物大多含有天然色素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组织健康、保护视力、抗氧化多种功效。如山药、土豆、黄小米、玉米、胡萝卜、南瓜、红薯…
青色食物多补肝。植物靠绿色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维生素C含量丰富,维生素C对肝脏有利。西兰花、卷心菜、大白菜、羽衣甘蓝,青笋、青菜、青豆、绿茶等绿色蔬菜,则能刺激肝脏产生降解体内致癌细胞的物质。
在中医里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五志泛指怒、喜、思、忧、恐等各种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白色入肺,而肺又主悲;红色入心,而心又主喜;黑色入肾,而肾又主恐;黄色入脾,而脾又主思;青色入肝,而肝又主怒。抑郁、消沉的心理症状时首选红色、黄色、橙色食物。
3 五色环境对身心影响
色彩是 “营养素”,有如维生素是身体的营养品一样。据研究,一些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造成的。在我们体内有7种腺体中心,分布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每种颜色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这些波长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促使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与肌体,达到医疗作用。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红色有提高食欲,升高血压的作用,易引起性急发怒,在红色环境里,对心脏病症者不利,精神紧张、心脑病和高血压患者一般是禁忌红色的。兰色能松弛神经,给中枢以沉静的效果,能放松肌肉紧张,使血压下降,呼吸脉搏减弱,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浅蓝有利于安静休息和睡眠,易消除疲劳。
在内分泌学和眼科学发现了与颜色相关的生理反应,例如,蓝色光对视网膜的神经细胞的影响,会引起松果体中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使人产生朦胧睡意;粉红色环境中会使人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减慢心跳、减弱心肌收缩力量,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使人呼吸变缓,舒缓工作压力;在青、绿色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2℃左右,心跳每分钟减少4一8次,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粉红色光刺激通过眼睛——大脑皮层——下丘脑——松果腺和脑垂体——肾上腺,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减少,使得心脏活动舒缩变慢,肌肉放松,在青、绿色环境中可减轻视觉疲劳和缓解精神紧张。据研究,在各种颜色中以青色或绿色对眼睛最为有利。当太阳光线或照明的灯光照在青或绿色的墙上反射出来的光线,这两种颜色还能大量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对人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较为合适。
色彩微妙地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巧妙地拨动人的心理变化。现代科学揭示,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生理、化学和物理过程,色彩进入眼帘,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心理学家的科学试验表明,红色促使血循环加速、心律加快、血压升高、使人产生兴奋的感觉;兰色可消除紧张心理;绿色可使人精神安定。色彩能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起到微妙神奇的调节作用。
4 根据身心状态选择有益身心的“五色”食物与环境
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套“五色入五脏”的理论。在五颜六色
的“外衣”下,蕴含着某些特定的养生保健效果。
4.1 从色彩治疗学的角度讲,不同的病人应该采用不同的色彩食物和环境配合治疗和保健。
红色食物增强人的心脏和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御感冒的能力;红色环境能有效地辅助治疗忧郁症及畏寒怕冷等病症,但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要多用蓝色、绿色等,尽量避免长期接触红色。
青色食物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直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青色环境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失眠患者,但患精神衰弱、忧郁病的人接触蓝色则会加重病情。
黄色食物含有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是适合高血脂、高血压人群的高蛋白低脂食物;黄色环境有激励,增强活力的作用,柔和的黄色则有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
白色食物偏重于益气行气,大多数白色食物的脂肪含量要较红色食物肉类低得多,更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脂肪肝等患者食用;白色环境给心脏病人以慰藉,对烦燥情绪有镇静作用能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
黑色食物富含氛基酸和矿物质,有补益肝肾、养血润肤等功效;黑色环境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宜选用具有抑制的作用黑色,但黑色过多就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
4.2 根据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色彩潜移默化塑造健康的心态,对性格内向的应选对比强烈的色彩;对性格太暴躁、性格刚烈而外向忌用红色,应采用线条柔和、淡雅的色调,选择无彩色或低纯度色搭配来设计环境。
4.3 根据不同的场合造就出相应的色彩环境:休憩、生活的场所宜选择幽静、高雅的色调;车间、厂房设计应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宜选择明快、醒目的色彩;餐厅环境宜用能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刺激食欲橘黄色;医院病房选择白色,白色具有巩固并净化人体的作用,以保证人体新称代谢。
4.4 针对心理问题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环境色彩,以实现不同功能。
红色:抑郁症患者宜选择玫瑰色、红色等暖色调,红色和玫瑰色能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振奋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但是接触红色过多,也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情绪沮丧、消沉、抑郁、易悲泣的患者以及情绪低落冷漠的忧郁病人应避免黑色或深蓝色,宜选择热烈、亮丽的颜色,如红色,红色使人体产生荷尔蒙;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小儿多动症患者宜选择粉红色,能使人镇静,粉红色可以平息愤怒,安抚情绪的效果;
青色:在现代色系中,“青”当包括绿、浅黄绿等颜色。焦虑症患者宜选择蓝色来减轻焦虑;情绪失控型如妄想症、兴奋过度、狂躁等患者狂躁的精神病人宜选择浅绿色等幽暗、低沉的色彩。
黄色:黄、橙黄能避免思虑过度,忧郁症患者宜选择橙、黄色。
白色 :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黑色:黑入肾,属水,因肾为阴中之阴,故黑色当主要具有抑制的作用,能情绪激动的人冷静下来,使冲突得到抑制,对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患者起恢复安定的作用,但黑色过多就会导致精神沉郁而缺乏活力。
总之,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现代人是匆匆忙忙的,别忘了用生命的“色彩”,加强健康管理,促进整体健康;提醒您树立自然疗法理念,协调整体机能;告诉您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营造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利娜.中医五色理论的应用.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10期
[2] 袁铄慧.中医五色理论在现代色彩心理学及疗法中的佐证初探.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01期
作者单位:350003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