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指行业企业和学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的全方位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校企合作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的形式。本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南农高科班”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届“南农高科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研,重点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提高校企合作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倡导“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围绕企业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各项要求。
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使用方,也应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均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一、 校企合作的实践
世界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进行很多的实践,比较成功有英国的“三明治”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校企合作形式,这些形式都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市场适应性。
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先后与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现代牧业集团、北京伟嘉集团等企业举办“订单培养”班。这些订单培养班的举办对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企业人才适应性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南农高科”班先后举办2期,培养毕业生86人。
“南农高科”班的具体形式是:学院据南农高科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期,通过企业宣传、学生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公布等形式,实现学生与企业双向自愿选择。对录取的学员在原自然班的基础上,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组建“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负责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
企业根据培养方案,利用周末安排企业能工巧匠进校授课,完成企业文化、兽药生产工艺、临床用药实践和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学员还可以利用暑假进行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学员进入南农高科完成岗前培训并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相关考核后,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进入企业就业。
二、 “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通过两期“南农高科”订单班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相比同专业普通毕业生,订单培养班学生具有以下优势。
1. 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动物医学作为农学专业中实践教学比重较高的专业,专业实践教学高于1/3,校内教学实训的安排有限,且实训内容有部分与生产脱节的现象。通过与南农高科“订单培养”合作后,企业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校外实训安排,同时和校内实训内容形成互補,企业的实践教学也紧贴生产实际,这些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很有益。
2.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提升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农业专业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一直不高,以往甚至大部分专业都是调剂录取来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认同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事。这种情况和学生以及家长对专业的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和方向都不了解。通过“订单培养”后,学生在与生产一线接触后,对专业的了解更深了,也更容易接受这一专业,从而学习动力也更足了。
3. 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订单培养”班运行中,企业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参与实践甚至理论教学,企业教员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学校教师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同时引进企业力量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一些如社交礼仪、企业文化等课程,与学校开设的课程形成互补,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也参与企业研发、生产和员工培训等,对提高企业生产性能,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更与生产贴近。
4.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以往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只要有一份工作,至于就业质量如何考虑并不多,就业后跳槽现象也屡见不鲜,最后有的毕业生甚至放弃所学专业,对农业职业教育伤害很大。学生参与“订单培养”后,随着专业认同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毕业后跟踪调查显示基本无跳槽和非本专业就业的现象。
三、 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实践情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10月起先后共开办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2期,培养86名毕业生,100%实现对口就业,其中62人提前一年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平均就业年薪5.3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1. 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基本情况
学院和南农高科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先后开办两期“订单培养”班,学员在动物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专业适应后,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产生,独立组班,按照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两届学员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毕业,并到相关企业就业。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100%。
2. 课程设置方面的创新
“订单培养”班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职业岗位技术标准,引入企业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平台+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平台”课程群由基本文化素质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各职业岗位共享,“方向”课程群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开设,定向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 3. 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共建了“校中厂”、“厂中校”,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共建“双师工作站”,促进专兼职教师的融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形成了“资源共享、文化引领、对口就业”的教学保障机制。学院出台了人才订单培养管理制度,每届订单培养班都建立“博客”网站,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通的开放教学管理模式与远程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平稳运行。
4. 就业率和专业匹配度大幅提高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从招生阶段就存在部分专业调剂学生,这部分学生从入学就不太愿意从事农业专业,通过专业引导和“订单培养”现场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除了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全部訂单就业外,其他同专业学生也获得高质量就业,基本无非本专业就业和跳槽现象。由于就业理想,近三年,动物医学专业一直保持第一志愿和高分录取,进一步提高了生源素质和专业认同度。
四、 “订单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在制定“订单培养”人才方案时,要兼顾校企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时,部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由于业务快速扩张而产生的人力不足问题,没有将学生纳入企业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在不能够很好地执行协议规定的培养项目,无法达到培养目标。还有一部分“订单培养”在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的目的,除了让参与学生具备一名普通毕业生的毕业条件和能力要求外,还应该符合定向培养的素质要求。
所以在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时,仍然应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为主要培养课程,这样可以确保即使部分学生中途退出“订单培养”班,也能让这部分学生具有毕业资格,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2. 在签订三方协议时,“订单培养”模式中的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地位。
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会有一定差异,企业的本质目的是追求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希望学生尽早到一线顶岗实践,极有可能压缩校内课程。所以在制定“订单培养”方案时,就需要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地位和管理职责,避免出现实施过程中调整培养方案,疏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的情况。
3. 在制定“订单培养”人才方案时,明确合作机制与保障。
校企双方在进行“订单培养”时,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和对接机构确保项目进行运行管理和实施监督,在初期就要建立风险评估和定期会议协商机制。在条款制定时,要有明确的条款防止学生因主观原因违约、企业因经营风险和人事政策调整等可能产生的违约情况的发生。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南农高科等“订单培养”班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形式。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模式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无缝对接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今后的“订单培养”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改进,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世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以重庆为个案[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15-19.
[2]吴莹,唐大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5):30-36.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4]徐冰莹.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81.
[5]李露,徐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7):52.
[6]张建春,程培堽.政府主导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3(8):21.
作者简介:黄东璋,沈慧,孔倩,江苏省泰州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倡导“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围绕企业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各项要求。
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使用方,也应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均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一、 校企合作的实践
世界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进行很多的实践,比较成功有英国的“三明治”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校企合作形式,这些形式都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市场适应性。
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先后与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现代牧业集团、北京伟嘉集团等企业举办“订单培养”班。这些订单培养班的举办对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企业人才适应性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南农高科”班先后举办2期,培养毕业生86人。
“南农高科”班的具体形式是:学院据南农高科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学期,通过企业宣传、学生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公布等形式,实现学生与企业双向自愿选择。对录取的学员在原自然班的基础上,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组建“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负责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
企业根据培养方案,利用周末安排企业能工巧匠进校授课,完成企业文化、兽药生产工艺、临床用药实践和企业管理等内容的培训。学员还可以利用暑假进行生产实践,第六学期学员进入南农高科完成岗前培训并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相关考核后,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进入企业就业。
二、 “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通过两期“南农高科”订单班的实践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相比同专业普通毕业生,订单培养班学生具有以下优势。
1. 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动物医学作为农学专业中实践教学比重较高的专业,专业实践教学高于1/3,校内教学实训的安排有限,且实训内容有部分与生产脱节的现象。通过与南农高科“订单培养”合作后,企业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校外实训安排,同时和校内实训内容形成互補,企业的实践教学也紧贴生产实际,这些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很有益。
2.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提升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农业专业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一直不高,以往甚至大部分专业都是调剂录取来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认同动物医学专业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事。这种情况和学生以及家长对专业的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和方向都不了解。通过“订单培养”后,学生在与生产一线接触后,对专业的了解更深了,也更容易接受这一专业,从而学习动力也更足了。
3. 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订单培养”班运行中,企业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参与实践甚至理论教学,企业教员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学校教师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同时引进企业力量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一些如社交礼仪、企业文化等课程,与学校开设的课程形成互补,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也参与企业研发、生产和员工培训等,对提高企业生产性能,提高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更与生产贴近。
4.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以往的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只要有一份工作,至于就业质量如何考虑并不多,就业后跳槽现象也屡见不鲜,最后有的毕业生甚至放弃所学专业,对农业职业教育伤害很大。学生参与“订单培养”后,随着专业认同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特别是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毕业后跟踪调查显示基本无跳槽和非本专业就业的现象。
三、 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实践情况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10月起先后共开办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2期,培养86名毕业生,100%实现对口就业,其中62人提前一年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平均就业年薪5.3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1. 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基本情况
学院和南农高科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先后开办两期“订单培养”班,学员在动物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专业适应后,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产生,独立组班,按照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两届学员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毕业,并到相关企业就业。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100%。
2. 课程设置方面的创新
“订单培养”班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职业岗位技术标准,引入企业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平台+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平台”课程群由基本文化素质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各职业岗位共享,“方向”课程群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开设,定向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 3. 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共建了“校中厂”、“厂中校”,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共建“双师工作站”,促进专兼职教师的融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形成了“资源共享、文化引领、对口就业”的教学保障机制。学院出台了人才订单培养管理制度,每届订单培养班都建立“博客”网站,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通的开放教学管理模式与远程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平稳运行。
4. 就业率和专业匹配度大幅提高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从招生阶段就存在部分专业调剂学生,这部分学生从入学就不太愿意从事农业专业,通过专业引导和“订单培养”现场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除了南农高科“订单培养”班全部訂单就业外,其他同专业学生也获得高质量就业,基本无非本专业就业和跳槽现象。由于就业理想,近三年,动物医学专业一直保持第一志愿和高分录取,进一步提高了生源素质和专业认同度。
四、 “订单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在制定“订单培养”人才方案时,要兼顾校企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时,部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由于业务快速扩张而产生的人力不足问题,没有将学生纳入企业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在不能够很好地执行协议规定的培养项目,无法达到培养目标。还有一部分“订单培养”在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的目的,除了让参与学生具备一名普通毕业生的毕业条件和能力要求外,还应该符合定向培养的素质要求。
所以在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时,仍然应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为主要培养课程,这样可以确保即使部分学生中途退出“订单培养”班,也能让这部分学生具有毕业资格,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2. 在签订三方协议时,“订单培养”模式中的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地位。
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一样,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会有一定差异,企业的本质目的是追求成本和效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希望学生尽早到一线顶岗实践,极有可能压缩校内课程。所以在制定“订单培养”方案时,就需要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地位和管理职责,避免出现实施过程中调整培养方案,疏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的情况。
3. 在制定“订单培养”人才方案时,明确合作机制与保障。
校企双方在进行“订单培养”时,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和对接机构确保项目进行运行管理和实施监督,在初期就要建立风险评估和定期会议协商机制。在条款制定时,要有明确的条款防止学生因主观原因违约、企业因经营风险和人事政策调整等可能产生的违约情况的发生。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南农高科等“订单培养”班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形式。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模式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无缝对接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今后的“订单培养”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改进,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世凤.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以重庆为个案[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15-19.
[2]吴莹,唐大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5):30-36.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4]徐冰莹.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81.
[5]李露,徐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7):52.
[6]张建春,程培堽.政府主导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3(8):21.
作者简介:黄东璋,沈慧,孔倩,江苏省泰州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