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事务性工作繁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最有效的措施是全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意义问题必然性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既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成效,又决定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水平和实效。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队伍起到核心的作用。建立好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改善学生工作的指导职能,有利于拓宽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2005年2月1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还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6年4月27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勿庸置疑,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关心,为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的有力的保障。
在高校扩招,学生思想日益复杂的今天,辅导员又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无疑对学校的稳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队伍现状
1.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不明确,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的工作混淆,从而导致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繁杂。现阶段高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权利主体,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学生党、团建设、勤工助学、走访困难家庭、寝室卫生、院(系)教学管理的行政事务等。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针对性、时效性等都大打折扣。同时辅导员很难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特点和工作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无法对学生近期的思状况,学习动态认真调研分析,总结教育管理工作的得失,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面对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面对这些80后,90后思想活跃的学生难以成为他们的政治领路人。
2.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要求很高而职业地位低,工作待遇偏低,看不到发展前景,找不到职业归属感与认同。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把辅导员的工作当“跳板”。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低稳定的状态。从制度上看,辅导员队伍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办法欠缺,如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晋升总是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无法与同龄其他教师相比。具统计全省高校辅导员的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认同感,明确自己工作的管理和考量尺度,高校辅导员才会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把辅导员工作当做终身职业来做,踏踏实实地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不应当是狭义上的专业化,而应当是广义的专业化,即辅导员队伍要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的基础。辅导员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宽泛,辅导员在做“通才”的同时,必然会根据自身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一个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针对某一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辅导员的工作才更有实效性和专业性。
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类别,辅导员队伍应有自己的职业准入制度。随着高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学生全方位的接触社会,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辅导员需求趋势呈多样化。
当代80后、90后的大学生,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他们的入学年龄普遍小,而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理、自立的能力差,社会经验不丰富。早在他们出身之初,他们就成为社会担心的“小太阳”、“小公主”、“小皇帝”。直到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和“独生子女风险”仍然是街谈巷议的话题。也的有人说80后是叛逆的一代;90后是非主流、个性强的一代。对于80后、90后的大学生,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关心培养。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除了在专业选择和学习上需要帮助和指导外,更需要教育和引导的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处理人际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如何选择理想的职业;如何分辨大量的社会信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更需要全面的关心和帮助,另外也要交会他们正视、处理情感问题。这时就需要有职业辅导员去辅导;当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出现时,有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辅导员去辅导;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就出现了学习辅导员;当生活、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就出现了社会辅导员等。
古典管理思想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斯最早提出了专业化分工理论,提出分工和劳动专业化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国外,高校辅导员分类非常详细,既包括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
未来我国高校会像国外的高校一样逐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化辅导员。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中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既是培养和创造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曲建武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习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7.5
[2]曲建武 识读大学人民出版社2006.12
[3]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 辅导员的考核与管理 2008.5
关键词:意义问题必然性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既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成效,又决定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水平和实效。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辅导员队伍起到核心的作用。建立好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改善学生工作的指导职能,有利于拓宽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2005年2月1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还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6年4月27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勿庸置疑,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关心,为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的有力的保障。
在高校扩招,学生思想日益复杂的今天,辅导员又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又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无疑对学校的稳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队伍现状
1.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不明确,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的工作混淆,从而导致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繁杂。现阶段高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权利主体,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学生党、团建设、勤工助学、走访困难家庭、寝室卫生、院(系)教学管理的行政事务等。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针对性、时效性等都大打折扣。同时辅导员很难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特点和工作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无法对学生近期的思状况,学习动态认真调研分析,总结教育管理工作的得失,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面对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面对这些80后,90后思想活跃的学生难以成为他们的政治领路人。
2.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要求很高而职业地位低,工作待遇偏低,看不到发展前景,找不到职业归属感与认同。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把辅导员的工作当“跳板”。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低稳定的状态。从制度上看,辅导员队伍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办法欠缺,如果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晋升总是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无法与同龄其他教师相比。具统计全省高校辅导员的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认同感,明确自己工作的管理和考量尺度,高校辅导员才会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把辅导员工作当做终身职业来做,踏踏实实地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不应当是狭义上的专业化,而应当是广义的专业化,即辅导员队伍要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的基础。辅导员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宽泛,辅导员在做“通才”的同时,必然会根据自身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某一个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针对某一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辅导员的工作才更有实效性和专业性。
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类别,辅导员队伍应有自己的职业准入制度。随着高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学生全方位的接触社会,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辅导员需求趋势呈多样化。
当代80后、90后的大学生,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他们的入学年龄普遍小,而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理、自立的能力差,社会经验不丰富。早在他们出身之初,他们就成为社会担心的“小太阳”、“小公主”、“小皇帝”。直到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和“独生子女风险”仍然是街谈巷议的话题。也的有人说80后是叛逆的一代;90后是非主流、个性强的一代。对于80后、90后的大学生,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关心培养。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除了在专业选择和学习上需要帮助和指导外,更需要教育和引导的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处理人际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如何选择理想的职业;如何分辨大量的社会信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特别是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更需要全面的关心和帮助,另外也要交会他们正视、处理情感问题。这时就需要有职业辅导员去辅导;当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出现时,有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辅导员去辅导;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就出现了学习辅导员;当生活、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就出现了社会辅导员等。
古典管理思想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斯最早提出了专业化分工理论,提出分工和劳动专业化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国外,高校辅导员分类非常详细,既包括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
未来我国高校会像国外的高校一样逐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化辅导员。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中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既是培养和创造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曲建武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习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7.5
[2]曲建武 识读大学人民出版社2006.12
[3]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 辅导员的考核与管理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