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我在教育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着下地干活,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实在脱不开身就打电话,做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有时还不接我电话。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我还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她都能自学。有一天她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起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雷锋故事会,张海迪事迹,洪战辉的二三事,“十二岁决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以及她最擅长的英语知识竞赛等。我还适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这样写到“成功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自己不去追求梦想,不会有人帮你。只要你有强烈的愿望,你有永不放弃的信念,你有不懈的努力,不管你的梦想多么遥不可及,都一定能实现。当我们面对遥不可及的梦想摇头叹息时,其实梦想成真就近在咫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诚恳、冷静、塌实地做好积累,说不定,只需再向前跨一小步,你的‘神话’就会变成现实。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才能夺取成功的桂冠。”后来她主动找到我郑重地告诉我她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将使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我们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少年儿童正处于由幼稚向半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少年儿童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教师应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下面从我在教育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着下地干活,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实在脱不开身就打电话,做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她还不愿上学,我去到她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有时还不接我电话。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她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我还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给她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她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契机。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觉性很强,也很爱读书,即使没来上学的日子,她都能自学。有一天她来上学了,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起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雷锋故事会,张海迪事迹,洪战辉的二三事,“十二岁决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以及她最擅长的英语知识竞赛等。我还适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这样写到“成功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自己不去追求梦想,不会有人帮你。只要你有强烈的愿望,你有永不放弃的信念,你有不懈的努力,不管你的梦想多么遥不可及,都一定能实现。当我们面对遥不可及的梦想摇头叹息时,其实梦想成真就近在咫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诚恳、冷静、塌实地做好积累,说不定,只需再向前跨一小步,你的‘神话’就会变成现实。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才能夺取成功的桂冠。”后来她主动找到我郑重地告诉我她要从现在做起,面对现实,做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的人……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这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从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1.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将使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2.我们要以对孩子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少年儿童正处于由幼稚向半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视而不见,以至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少年儿童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教师应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