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方法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应该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讲课抓重点、仔细解析难点。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提高有效时间的达成率。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3、突出能力训练,抓住教学着力点。语文教学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1、课堂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地回答的学生,往往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不能始终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他们课堂上心不在焉,时而抠抠手指,时而低头摆弄小动作;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外。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因为没能听清老师所提问题的内容,不想举手回答,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是睁着无神的眼睛瞅着老师发楞。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有时也很无奈,为了教学进度,有的老师要么挑优秀的学生回答;要么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不论是上述哪种做法,都不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应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依赖心理,依赖老师的讲解,依赖其他同学的回答,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那手就像拖着千斤顶,很难再举起;口也像装上了拉链,保持缄默不语。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2、让学生开口回答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讲课时做到语言精练,生动有趣,如发现有学生分散注意力,对某些重要内容就提高声音,加强语气,或伴以适当的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学生在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后,已显疲惫,部分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我再提出问题:发挥想象说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生活画卷?作者写作此文有何意图?你如何评价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学生反映就显得麻木迟钝,这时我及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展示几幅配有舒缓、祥和音乐的优美图画,学生齐刷刷地注视着画面,欣赏着、思索着……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跃跃欲试,有的说第一幅描绘的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有的说第二幅再现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表现了桃源人生活的安定富足,自由快乐。有的说第三幅画描绘的是桃源人“设酒杀鸡做食”盛情款待渔人的情景,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样色彩亮丽,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完全陶醉在作者所创造的世外桃源的美好境界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发言。接着我又展示陶渊明写作时代背景的课件,学生看着兵荒马乱,人们流离失所的画面,两相对比,就很容易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原来,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他美好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辛辣批判,但作者的美好理想,在那个黑暗社会是根本不能实现的。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又追问:“我们现在的生活实现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吗?”由于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外多下功夫,提高自身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灵活地转移学生的注意,指导学生与注意的分散现象作顽强斗争,学生还是愿意勤于思考,乐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课堂学习效率也自然能有所提高。
一、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讲课抓重点、仔细解析难点。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提高有效时间的达成率。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3、突出能力训练,抓住教学着力点。语文教学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1、课堂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地回答的学生,往往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不能始终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他们课堂上心不在焉,时而抠抠手指,时而低头摆弄小动作;有的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外。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因为没能听清老师所提问题的内容,不想举手回答,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是睁着无神的眼睛瞅着老师发楞。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有时也很无奈,为了教学进度,有的老师要么挑优秀的学生回答;要么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不论是上述哪种做法,都不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应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依赖心理,依赖老师的讲解,依赖其他同学的回答,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那手就像拖着千斤顶,很难再举起;口也像装上了拉链,保持缄默不语。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2、让学生开口回答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讲课时做到语言精练,生动有趣,如发现有学生分散注意力,对某些重要内容就提高声音,加强语气,或伴以适当的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学生在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后,已显疲惫,部分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我再提出问题:发挥想象说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生活画卷?作者写作此文有何意图?你如何评价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学生反映就显得麻木迟钝,这时我及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展示几幅配有舒缓、祥和音乐的优美图画,学生齐刷刷地注视着画面,欣赏着、思索着……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跃跃欲试,有的说第一幅描绘的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有的说第二幅再现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表现了桃源人生活的安定富足,自由快乐。有的说第三幅画描绘的是桃源人“设酒杀鸡做食”盛情款待渔人的情景,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样色彩亮丽,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完全陶醉在作者所创造的世外桃源的美好境界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发言。接着我又展示陶渊明写作时代背景的课件,学生看着兵荒马乱,人们流离失所的画面,两相对比,就很容易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原来,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他美好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辛辣批判,但作者的美好理想,在那个黑暗社会是根本不能实现的。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又追问:“我们现在的生活实现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吗?”由于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外多下功夫,提高自身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灵活地转移学生的注意,指导学生与注意的分散现象作顽强斗争,学生还是愿意勤于思考,乐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课堂学习效率也自然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