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铁轨上的“飞驰”人生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十年,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到如今已经达到领先世界水平。回望七十年,中国铁路运行时速从4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车型从慢悠悠的K字头到飞驰的复兴号,车厢内硬座、电扇成为可调节的座椅、空调,直排式厕所也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真空集便器……乘车环境颠覆性的变化,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在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中,高铁司机应俊是其中一位亲历者、见证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和他的爷爷、父亲,祖孙三代亲历了中国火车的转型升级,也见证了中国铁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迁和飞速发展。在纵横交织的铁轨之上,无数像他这样的人,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不断推进铁路发展,悄无声息地书写着属于中国铁路人的时代篇章。
  铁路“三代”
  我是应俊,现在是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的动车司机。1989年,我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铁路局工作,至今已整整三十个年头。
  说起来,我还是个铁路三代,爷爷和父亲以前都是铁路司机,也是因为从小在这种家庭氛围里长大,才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我去从事这份职业。
  还记得小时候,我家住望江门,那时候,就常常跟在父亲身边,他带我去单位的时候,就会有机会看到大火车头。小时候,好奇心比较重,喜欢摸一摸火车,看看驾驶室长什么样。对火车最初的印象,是觉得这个庞然大物特别“威武”。
  爷爷则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成为火车司机了,他那时候开的是从杭州到上虞的蒸汽机车。到了父亲那辈,他于1962年退伍,过了五年进单位,已经开始从内燃车转向电车。
  在他们那样的年代,开火车是一件听上去特别威风的事情,但其实背后的辛苦,只有铁路人自己清楚。蒸汽机车驾驶员,往往身体是探在车窗外的,因为那时候的火车驾驶室前面是一个巨大的蒸汽机,火车行驶起来烟雾缭绕,坐在驾驶室里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就必须不断把身体探出车窗外瞭望,有时一开就是十几个小时。夏天还好一点,风吹来凉快,冬天就比较痛苦了,穿得再多都没用。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火车司机落下了肩周炎的毛病。
  那时开火车,还是个体力活,没有一副好身板也是坚持不下来的。那时的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而蒸汽机车全靠烧煤将水转化成蒸汽来带动,因此,要想跑得快,就要有人不断地添煤。车上的正、副司机和司炉,一路上就要不停地铲煤、烧水,往往一趟车下来,要烧掉六七吨煤,三个人更是汗流浃背。说得夸张点,全身上下就只剩牙齿还是白的,非常辛苦。所以那个年代有一句话专门用来调侃火车司机:远看以为是个拾破烂的,近看以为是捡煤球的,到面前一看原来是个开火车的。
  从蒸汽机车到高铁动车
  上个世纪80年代,蒸汽火车停产,内燃火车开始普及。1996年,我继承父业,正式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刚开始,我开的是内燃机车,时速90公里。不过,因为火车里有柴油机在运转,开动起来噪声很大,哐当哐当响,在几平方的驾驶室里,司机之间彼此讲话基本靠吼。
  要说这些年,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刚当上司机那几年。有一回,我驾驶内燃机车从义乌站开出的时候,柴油机分压管爆断,油管有碗口那么粗,当时两个人拧着一股劲,轮流开车,20分钟内,5次用铁桶倒油,一边倒一边开,耗尽了气力,才把车开到了杭州。
  不过相比父亲和爷爷辈,在内燃机车上工作,头不用再探出窗外,不会再被煤灰熏,驾驶室也干净得多,环境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改善。近些年,我又开上了电力机车,相比之下,噪音减少了,柴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不见了,油也省下了不少,驾驶舱也更加干净整洁。
  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介入,高铁动车组也更加智能。每个司机每天跑的车,可能都是不一样型号。到现在为止,我接触过大概有15种不同型号的动车机型,每种动车组里面,配备不同的操纵台、不同的开关、不同的仪表、仪器、监控器等等,这也就对机车驾驶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高铁动车组的司机也被称为铁路上的“飞行员”,要想拿到一本驾照,基本上都要经历先开货车、开客车,再来跑动车,动车跑好了再来跑高铁,一来一去可能就要用上七八年的时间,所以高铁司机没有特别年轻的。从蒸汽机车到动车组,“火车头”不断更新,列车时速不断提升,为了学好火车知识,我现在也会经常翻翻相关书籍,不断复习、不断参加测试,扎扎实实,始终没有停止学习。
  其实在我们心里,成为高铁司机,并非多么了不起的事,你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保证常年安全行驶,才算了不起。这也是爷爷和父亲多年来,对我的教育。每次上车前,我们都会仔细检查列车的车况,出车前提前了解线路状况,仔细核对需要减速的路段,制订运行预案等等。虽然这些看起来是重复的工作,但事关所有旅客的安全,丝毫不能马虎。如今,我每年的行驶里程有25万公里,可以绕地球5圈,在单位里,也算得上是个“老司机”了。
  我和铁路共成长
  这么多年,我在铁轨上“飞驰”,也在铁轨上看到了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建国初期,我们的火车票是卡片式车票,到了1970年,升级成软纸式车票,再到现在,又变成磁质车票,以及动车、高铁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站乘车,可以说,无纸化车票的时代即将开启。
  铁路售票方式也在改变。过去,我们要在候车室排队买票,有时候可能要在车站等上一两天,后来慢慢改变为电话购票,直到2011年,12306网站正式运行,以及手机App的上线,人们通过互联网就能在线购票,方式越来越多样,不仅节约了旅客在购买火车票上花费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也方便了旅客的出行。
  路网也是越织越密,到2018年末,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有2.9万公里以上。今年,还有6800公里新线投产,高铁版图持续增加。
  从蒸汽火车到内燃机、电力机,再到和谐号、复兴号,中国铁路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行设计,建成了世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创造了“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工程建造技术、装备技术世界领先”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作为当代铁路人倍感骄傲的地方。
  现在平时在家,我也常常会和父亲聊聊工作。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不过,父亲一直觉得“特羡慕我”的是,他没能在退休前赶上动车的到来。有时,我15岁的儿子也会参与到我们的聊天中来,他对我的职业认可度还挺高。我也希望他以后,能继承父辈的工作,成为铁路工作者,那样,我们家就算是有“四代铁路人”了。
  铁路枢纽的变迁
  长年累月在铁轨上跑,我也是见证了浙江铁路枢纽的变迁的。以前,金华是浙江的铁路门户,而现在杭州的重要作用更為凸显。
  据我所知,杭州是1909年开始修建城内火车站的,1910年将清泰门站迁移至城内,改称“杭州站”,老百姓那时候也习惯称“杭州站”为“城站火车站”。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建设的车站,杭州站历经内忧外患,先后三次重修。
  80年代以后,随着杭州客运量的日益增加,城站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1997年杭州站旧站被拆除。新城站于1999年12月28日正式启用,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杭州城站的来历,新客站正式启用时,建设者在新客站的正前方国旗旗杆下紫红色的花岗岩上书写了“杭州城站”四个大字。
  2008年,正值全国初步开启“四横四纵”的高铁网络,又恰逢赶上杭州城市中心东移的发展大方向,因此,杭州要修建新东站的计划一锤定音。紧接着,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拆除老站,修建新东站,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东西跨度1000余米,功能齐全的大型交通枢纽。
  东站的建成,对于杭州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升级了杭州的交通线路,很大程度上也拉动了杭州的经济链。如今,十年过去,杭州东站已然跻身世界级交通枢纽行列。不过,杭州铁路交通枢纽的变化脚步依旧没有停歇。今年,杭州南站即将投运,杭州西站枢纽暨湖杭铁路枢纽西翼核心项目也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如果西站能够按照预期,在2022年亚运会前投入运营,我相信在亚运会举办的重要时刻,杭州铁路将为城市能级的提升带来更大的助益。
其他文献
周江勇在发言时指出,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对一座城市而言,“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人民对这座城市最高的褒奖。结合杭州的实践,周江勇谈了他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温馨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移动支付之城、移动办事之城。现在,在杭州只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吃住行游购娱”,
期刊
车行驶在西溪湿地,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便扑面而来,心绪也变得平和了起来。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座落在西溪湿地深处,这是一座徽派建筑风格的院落。踏入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作者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  在西溪工作室的二楼,橱柜中摆放着嵇锡贵最具有意义的作品,一组是她负责花面设计的三套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西湖韵”“繁华盛世”和“
期刊
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经举办13届。13年来,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追求幸福和评价幸福感。  有人问,幸福是主观感受,如何能客观评价?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每年的研究报告中均有说明。  打个比方,白切鸡是广州人喜欢的一道菜,它是不是好吃,也是主观感受,这能被评价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大家的口味不同,但是对白切鸡的喜欢程度是可以科学评估的,通过改变食材、配料的组合,请吃客们评价,就可以定义好吃的程度
期刊
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倒逼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是当前中国以及杭州面临的重大课题。丹麦、挪威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国家”,其首都均被评为“欧洲绿色之都”。近期,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考察小组对丹麦、挪威城市的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出行等生态城市规划及智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发现很多经验值得杭州借鉴。  丹麦、挪威的绿色发展经验  丹麦、挪威拥有完备
期刊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议并主持建立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把为民办实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  时间是忠实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15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接续奋斗,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民生实事,人民群
期刊
杭州人逛街叫荡马路,我最喜欢荡马路的地方,是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因为那里诸行百业林立,金银珠宝、丝绸绫罗、奇花异果、珍稀特产……天下所无者皆聚集于此。通常天气好、精神好,我会骑我的电动小三轮颠簸前往。  荡河坊街,要荡出味道,一是要慢慢荡,这家店穿进,那家铺穿出,都要好好看看,什么特色名产,什么时新服饰,什么养生补品……二是要多了解,多问问。最近一次去河坊街,停了电动小三轮后,我逛了万隆、方回
期刊
“守初心 担使命”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挖掘、宣传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今年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组织举办“守初心 担使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遴选活动。《杭州》杂志社联合杭州
期刊
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规范,使学习教育制度化。严格落实党支部“1234”基本规范,多措并举规范支部建设;学习载体多样化,提升效率。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群、“杭州市医院基层先锋”“西湖先锋”等平台,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院党员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学习内容多元化,注重实效。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同时学,以读书会、党员领学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引导全院党员在读书学习中提
期刊
12月7日至8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合作机制框架协议》签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双城记”就此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作批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蔡奇在批示中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今年正值大
期刊
杭州党建实践入选 全国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  通讯员 杨佩佩  近期,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全国党刊研究会主办的“守初心 担使命”全国党刊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交流会在广州举行。会上通报表彰了全国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优秀创新案例”和“最佳组织奖”名单。  其中,由《杭州》杂志社推荐的《“楼下书记”让社区成为居民“娘家”(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入选“十佳创新案例”;《建设“红色+”系列党建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