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陈忠实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喜爱文学。在高中二年级时,他与另外两位同样喜欢文学的同学常志文、陈鑫玉组织了一个名为“摸门小组”的文学社,三人共同出资订阅文学刊物,一起讨论交流阅读体会。其中首发于1961年第3期《延河》随即被《人民日报》转载的王汶石的短篇小说《沙滩上》,给这个19岁的文学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忠实后来回忆说:“当时印象最深的有两篇作品,一是话剧剧本《胆剑篇》,令我们激动了好久,谈论了好久;一是王汶石的短篇小说《沙滩上》,三个人几乎是接力式地迫不及待地阅读了,相约着走出学校后门和后门外的操场,翻过灞河长堤和柳树林带。在灞河水边的沙滩上围坐下来,讨论起《沙滩上》来了。这样的讨论连续有三四次,都是在晚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里进行的,每一次都持续到熄灯就寝的钟点。处于艺术创造鼎盛期的王汶石,大约不会料想得到,在星光朦胧的灞河滩上,三个读高中的农家学生正在热烈而动情地谈论着他的名字和他刚刚出台的人物——大年和囤儿的方方面面,正在把他营造的这幢瑰丽的艺术建筑拆卸开来,窥看一柱一梁以及其中的窍卯……多年以后,当我每见到他的时候,阅读和讨论《沙滩上》的这一幕就首先浮现出来。”(陈忠实:《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从此王汶石成为他生命中最崇敬的作家之一。
王汶石(1921—1998),原名王礼曾,山西省荣河县(今属万荣县)人。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有《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沙滩上》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陈忠实高中毕业后,先后在灞桥区的乡村里任民办教师、公社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在乡村工作的日子里,他几乎用心阅读过王汶石当时已经发表和出版的全部小说作品。1961年10月,王汶石的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陈忠实把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范本,不知读过多少遍。他在后来谈到读这些小说的感受时说:“那种读来几乎鼻息可感的真实,往往使人产生错觉,这是在读小说还是在听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有趣的传闻故事。我对创作的迷惘和虚幻的神秘幕纱可以撩开了,小说的故事和人物就在我的左邻右舍里生活着。”他认识到:“渭河平原的乡村生活所诞生的《创业史》和《风雪之夜》,丝毫也不逊色于顿河草原上诞生的《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顿河故事》。”从此,他把目光落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在自己所熟悉的关中边缘地带的灞河川道、白鹿原以及北岭骊山,寻找、捕捉、开掘自己心目中的小说故事和小说人物,终于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根据地”。
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安市举办的一次“工农兵业余作者学习班”上,年近而立之年的陈忠实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王汶石。当时,陕西文坛的“三棵大树”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都出席了开班仪式,成为业余作者们最大的兴奋点,但这次学习班只给了他们见面的机会,没有留给他们交流的机会。
王汶石(1921—1998),原名王礼曾,山西省荣河县(今属万荣县)人。作品以短篇小说见长,代表作有《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沙滩上》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陈忠实高中毕业后,先后在灞桥区的乡村里任民办教师、公社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在乡村工作的日子里,他几乎用心阅读过王汶石当时已经发表和出版的全部小说作品。1961年10月,王汶石的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陈忠实把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范本,不知读过多少遍。他在后来谈到读这些小说的感受时说:“那种读来几乎鼻息可感的真实,往往使人产生错觉,这是在读小说还是在听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有趣的传闻故事。我对创作的迷惘和虚幻的神秘幕纱可以撩开了,小说的故事和人物就在我的左邻右舍里生活着。”他认识到:“渭河平原的乡村生活所诞生的《创业史》和《风雪之夜》,丝毫也不逊色于顿河草原上诞生的《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顿河故事》。”从此,他把目光落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在自己所熟悉的关中边缘地带的灞河川道、白鹿原以及北岭骊山,寻找、捕捉、开掘自己心目中的小说故事和小说人物,终于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根据地”。
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安市举办的一次“工农兵业余作者学习班”上,年近而立之年的陈忠实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王汶石。当时,陕西文坛的“三棵大树”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都出席了开班仪式,成为业余作者们最大的兴奋点,但这次学习班只给了他们见面的机会,没有留给他们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