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壮观的流星雨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系中的3“M”
  在太阳系中,有三类英文名称以“M”开头的小天体经常让人产生混淆,这三类小天体分别是流星体(meteoroid)、流星(meteor)和陨星(meteorite)。流星体、流星、陨石,部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状态与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子。
  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但通常比小行星要小得多。它们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而是在太空中以任意路径运行。多数流星体是由小行星、彗星、自然卫星等天体在撞击或分裂时产生的。
  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撞击摩擦而产生的光亮现象。流星现象通常发生在大气层高层距地面约50千米的空间。
  大多数落入地球的流星体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但部分流星体由于体积巨大、抗熔性好或者以特殊角度进入大气层等原因而在大气层中并没有燃烧完。部分残留的碎片落入地球表面,这就是所谓的陨星,也称作陨石。事实上,流星体不仅会落入地球,也会落入其他行星、自然卫星以及小行星,从而形成陨石。
  奇幻的流星雨和流星风暴
  流星雨的产生一般被认为是由于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相摩擦的结果。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产生,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来像是流星从夜空中的一点进发并坠落下来,这一点或这一小块天区叫作流星雨的辐射点,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以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一般的流星雨,流星出现的频率为每小时5到60颗,最高能达到每分钟1颗。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超过1000颗时,我们称为流星暴雨,有些大型的流星风暴,每秒都会有流星出现。流星暴雨对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不会造成直接危害,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因速度极高,流星暴雨对太空中的航天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对地球大气高层的电离层也会产生影响。
  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决定?
  轨道与地球交叉的小行星和慧星统一被称为“近邻地球的小天体”(NEO),如果NEO撞击地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大灾难。目前一些轨道已知的小天体是不会碰撞地球的,但NEO的轨道接近地球时有可能发生改变,这是因为NEO接近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机会很多,难免会受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变更轨道,未被发现的小行星中或许会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陨石可以说是与地球“打交道”最多的小天体了,但一般情况下陨石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小的,只有少数的陨石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陨石带来的危害不仅取决于其速度和大小,还与入射的角度和入射点的环境有关,像湿地、沼泽就可以缓冲冲击的力量,使其破坏性降低。
  陨石中存在地外生命迹象吗?
  有科学家认为,陨石是在宇宙中传播生命的种子,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最初就起源于地球婴儿时期遭受的陨石撞击。1996年,美航宇局宣布在来自于火星的陨石“艾伦一希尔斯84001”中发现含有火星细菌化石的证据,并且发现这块陨石晶体结构中的大约25%是由细菌形成的,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火星上生命探索的强烈兴趣。
  另有研究表明,火星上的陨石撞击坑可能同样充当着有机生命体避难所的功能,如果在那里向深部进行探索,可能会找到与微小生命体相似的生命形式。陨石撞击一瞬间产生的热量足以杀死其表面所有的生命,但是,由撞击产生的陨石岩裂隙却能让营养及水分流入其内部,从而支持内部生命的继续存在。
  小天体观测与行星观测有什么不同?
  行星观测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预见性,但对于彗星、小行星及流星等小天体的观测,却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更需要一定的运气。目前,借助于先进太空望远镜和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发现小天体的几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放射性检测手段可以确定地球上的岩石和化石是何时形成的,类似地,陨石、彗星和小行星的“年龄”也可以采用同样方法来确定,当然彗星和小行星的样本可以通过航天器进入太空收集。有些彗星、小行星、陨石的年龄甚至可以追溯的数十亿年前,这就使得科学家有了研究太阳系起源的线索。
  计算机搜索可以帮助科学家快速对比分析由太空望远镜拍下的照片,从而判断这是一颗新天体,还是一颗已知天体的自然位移。通过这种方法,每个月都有数以千计的小行星被发现。这项任务主要由美航宇局、太空预警等组织完成,他们相互分享观测数据使得全天候观测成为可能。
  未来小天体探测的重点是什么?
  未来二+年小天体探测有两大方向:一是通过红外线广域探测器寻找更多的小行星和彗星,一方面锁定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天体,对其进行持续追踪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捕获适当的小行星作为建设空间站的基地;二是发射探测器对小天体表面进行科学研究,包括地外生命研究以及小天体表面金属矿产的采集分析,有可能的话在未来航天员将会乘坐飞船来到小行星表面进行专门的实验采集研究。
  美国航宇局在其航天飞机机队退役之后正全力研制下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载人飞船。根据目前的计划,该新型飞船预计在2017年进行深空飞行测试,该飞船将担负飞抵近地小行星、火星等深空探索任务。
  太阳系的尽头存在哪些小天体?
  海王星是太阳系最外围的一个巨大的行星,它自身产生的引力与太阳引力共同作用,使得太阳系边缘众多的小天体能够绕太阳旋转。海王星轨道外围的这些神秘的小天体就是所谓的柯伊伯带小天体,著名的矮行星冥王星就位于此带中。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天文单位一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其名称源于荷兰裔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Kuiper)。柯伊伯带内边缘毗邻海王星公转轨道,与太阳相距约45亿千米,外边缘距估计离太阳有大约70亿千米的距离。
  科学家认为,在柯伊伯带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天体,包括小行星、行星、彗星等,这些天体被统称为柯伊伯带天体,在柯伊伯带的外围还可能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圈饼状天体区域,被称为黄道离散盘,这个区域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所定义的太阳系的范围。
其他文献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官员近日称,首个将在国际空间站上驻守一年的机组可能在2015年发射。NASA于10月5日证实了这一消息。根据计划,俄美两名航天员将在2015年3月发射升空,执行一项驻
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中美发表了长达6000余字的联合声明,对涉及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并相互作出承诺。  引人注目的是,声明的第10条,专门就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表述。该条全文如下:中美同意采取具体行动,深化在航天领域的对话和交流。美方邀请中方代表团于2011年访问美国航宇局(NASA)总部和其他合适的设施,
4月2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一行到北京神舟软件公司参观考察。
我是搞电子的,对卫星发的无线电信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苏联放卫星后,我和张志诚,还有研究室的其他几位同志,合计着能否收到苏联卫星上的无线电信号。我们开设了一个小小的课
从2010年12月5日"格罗纳斯"M卫星发射失败以来,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俄罗斯航天发射遭遇了4次失败,损失了6个航天器。航天发射失败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频繁出
英国和法国已联合向MBDA公司注入资金,委托其探索研究能在2025年以后服役的下一代对海、对陆攻击导弹系统。2月17日,英法最高会议公告披露了未来巡航反舰武器(FCASW)计划大纲。
美国航宇局(NASA)已经与欧洲空间局组成团队,共同研制“猎户座”深空飞船,这种新型飞船将把人类送入月球轨道、火星,甚至登陆d、行星。NASA和欧空局在国际空间站方面具有悠久的合
太空行走的训练方法    58 航天员太空行走如何训练?  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运动,当然也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俄罗斯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学习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稳定自己的身体,防止随意旋转运动,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和角度;
当新中国60周年大阅兵受阅队伍以崭新的面貌、精良的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心脏,聚焦阔步现代化征程的中国军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