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他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心腹,他是黄埔系中第一个被蒋介石晋升为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的;他是曾手握数十万重兵、名震一时的“西北王”,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最了解他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认为争取了他,就可影响一大批国民党将领,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在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三次开展对他的统战工作。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对自己敬佩有加的胡宗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的序幕。5月初,胡宗南与300多名学生一道进入黄埔军校。开学一个月后,胡宗南这批同学由党代表廖仲恺等人介绍,集体加入了国民党。胡宗南虽然加入了国民党,但对国民党的活动并不热心,反而对共产党的活动表现得很热心。同年9月,周恩来从欧洲回到广州,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团结下,胡宗南与中共党员蒋先云等左派学生较为投契,还参加了由中共党员李之龙创建的“血花剧社”。
胡宗南原本就有一种强烈的抵御外侮的民族主义意识,当他读完周恩来编写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简要讲义》后,从内心对这位政治部主任感到佩服和崇敬。于是,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周恩来的宿舍去请教。周恩来认为胡宗南思想敏锐,民族感很强,对政治有强烈兴趣,字写得尤为漂亮。于是,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胡宗南,促使他进一步向共产党靠拢。
1925年9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胡宗南在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任少校副营长时,仍然是有空就去看望周恩来,虚心地向周恩来讨教问题。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共产党。其原因就在于他从小接受与形成的浓厚封建思想,以及他从蒋介石那里接受的新军阀思想,压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间,由于胡宗南迟迟未能加入黄埔右派学生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因此被右派认为是跨党分子,扬言要对他采取行动。后在贺衷寒的劝说下,他最终选择了右派。12月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胡宗南在驻军潮、梅地区时,正式加入“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周恩来得到消息,立即赶往蒋介石那里,被软禁了一天。随后,蒋介石对第一军里的中共党员下了逐客令,周恩来也被免去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被迫离开了第一军。胡宗南不避嫌疑,特地赶去为周恩来送行。周恩来走后,胡宗南感到很失落,他曾对黄埔一期好友蒋超雄说:“周恩来是一个非常人物,校长失去这样一个人,真是太可惜
抗战期间,周恩来曾两次致信胡宗南,劝其抗日,勿做民族罪人
1932年5月,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安庆,准备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从此走上反共道路。1933年春,胡宗南率第一师移驻甘陇。1934年冬,又率部入川,参加了蒋介石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1936年2月,胡宗南驻军潼关附近。4月,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胡宗南任军长。8月,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进入甘肃,陕北中央红军南下接应,陕甘军事形势吃紧,蒋急调胡部回陕甘进剿。9月25日,胡部从成阳、凤翔一带向甘肃进发。这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胡宗南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不得不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另一方面,他身上有着很探的民族主义情结,剿共确非他内心所愿。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胡宗南并不完全赞同,他曾向张学良抱怨,“剿匪是无期徒刑”,并说周恩来是他的老师,徐向前是他的同学,等打一仗再讲和。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谈判,还利用各种关系,对国民政府中倾向于抗日的军政大员进行争取、团结的工作。在酝酿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周恩来已将胡宗南作为了重点争取的对象。
1936年9月1日,周恩来亲笔给胡宗南写了一封密信,信是经胡在黄埔时与之私交甚好的胡公冕转交的,全文如下:
“宗南同学:黄埔分手后,不想竟成敌对。十年来,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今春红军东向,曾联红军中黄埔同学多人,致书左右,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请,惟未蒙即予赞同。然私衷总以兄绝非勇于内战怯于对外之人,时机未熟,在兄或亦有难言之隐也。
“日寇侵绥,已向西北迈进,其航空总站设于定远营,航空线竟遍布陕、甘、青、宁四省。兄素有志西北,试想今日之西北,岂能再容退让,亦岂能再操同室之戈?敝方为保卫西北、保卫华北起见,已集合全国主力红军于陕、甘、宁、青,并向贵党呼吁,立停内战,共谋抗敌。顷更致公函送于贵党中央,表示我们抗日救国方针及愿与贵党重谋合作之诚意。久闻贵方当局及黄埔同学中有不少趋向于联俄、联共以救国难者,今国难日亟,敝方提议或不致再遭拒绝。惟合作必以停战为先。兄在黄埔为先进,亦为蒋先生所最信赖之人,果能立排浮议,立停内战,则颂之者将遍于国人。此着克成,全国抗日战争方能切实进行,西北御侮行动,亦必能统一步骤,不致为日寇各个击破,陷民族、国家于万劫不复也。”
1936年10月初,胡宗南收到此信,他看完信后,默然良久,不道然,也不道否,亦没有给周恩来回信,因而也未与中共方面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但是,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周恩来亲切热情的规劝与引导,还是在他心中造成了强烈的震荡,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据胡宗南后来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回忆,胡宗南对周恩来的这封信极为珍视,并妥为珍藏。他对周恩来所说“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这句话尤为感慨。 然而,胡宗南对蒋介石的忠心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所以,当蒋介石要胡宗南第二次率部入甘执行剿共任务时,他还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就在内战一触即发之际,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时,胡宗南正驻兵甘肃固原县一带,如果他执行何应钦的命令攻打西安,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周恩来又交给了胡公冕一个任务:“带上我和杨虎城将军的亲笔信到胡宗南那里,制止他行动,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胡公冕立即赶往胡宗南的驻地,将两封信交给了胡宗南。胡宗南当即将杨虎城的信撕掉,但对周恩来的信却从头到尾细细读过。胡公冕对胡宗南说,如果你现在起兵攻打西安,后果将十分严重,你也将成为民族罪人、历史罪人。胡宗南部最终没有东犯。
策反落魄“西北王”
1945年7月,胡宗南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9月,在郑州举行受降典礼,接受豫北、豫西日军的投降。1946年7月,胡宗南部进攻晋南解放区,在晋南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了一个旅。1947年2月底,蒋介石、胡宗南再次密谋进攻延安。3月3日晚,熊向晖便将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密报给了中共中央。3月10日上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师长以上军事会议,正式下达了进攻延安的作战命令。在我军主动撤离之后,胡宗南部于3月19日占领延安。但就在“延安大捷”之后,胡宗南部在陕北的处境却急转直下,以至于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不仅于1948年4月被迫放弃延安,更于1949年5月放弃了西安,退守汉中。8月,蒋介石从台湾飞赴重庆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固守四川及大西南地区6个月,否决了胡宗南“进军滇西”的方案。胡宗南从重庆返回汉中后,闷闷不乐,心情苦恼透顶,甚至几次想到自杀。
为彻底解决蒋介石手中的这张“王牌”,争取胡宗南弃暗投明,周恩来做了许多工作。上海一解放,周恩来就把胡公冕请到了北京。请其挂帅,与十八兵团政治部一起,专门做策反胡宗南的工作。
此前,胡公冕曾三次前往西安,做策反胡宗南的工作。第一次,他对胡宗南晓以利害,提出起义方案。胡宗南对这个方案未置可否,只称“需要考虑”;第二次,他对胡宗南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胡宗南却以如果他起义,“会被黄埔的同学骂死”为由,推说还要再想一想;第三次,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胡宗南,他直截了当地说:国民党败局已定,除了起义投诚之外,你已别无选择。胡宗南却说“不能和彭德怀定城下之盟”,“让北平派大员来谈”。考虑到胡宗南并无诚意,对胡宗南的策反遂告一段落。
1949年9月,受周恩来的委派,胡公冕第四次来到西安,住在原杨虎城的公馆,和彭德怀及西北军区的领导商量,准备派胡宗南当年的亲信将领张新担任劝降任务。张新原是胡宗南手下的一员猛将,深得胡宗南的喜爱,后张被我军俘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被分配到一野总部联络部工作。无论是出于过去的私交,还是出于国共大势,胡公冕、张新确实都希望胡宗南能在最后关头,举起义旗,反戈一击,为解放大西南建立伟功。在作好准备后,张新把中共西北局的文件和胡公冕的亲笔信,藏在鞋底里,于9月23日,沿川陕公路,经宝鸡,直奔汉中。
10月8日夜,胡宗南突然接到侍勤队长唐西园的报告,称在两年前的清涧战役中被俘的原二十四旅旅长张新,最近从西安来汉中,今天到达褒城,被保密局的人扣下了,现关押在南郑,此人显系中共方面派来的。他问胡宗南:“对此人怎样处置?”
胡宗南思考了两天,于10月10日后半夜,下令让唐西犀带两名武装士兵,乘吉普车去将张新押来自己的住处。胡宗南一见张新就说:“你回来了?”张新立即开门见山地说:“不是我要回来,是中共西北局派我来的。”并脱下鞋子,把中共西北局的文件和胡公冕的亲笔信交给了胡宗南。胡宗南走进内室,将文件和信仔细看过,随即又走了出来,与张新漫谈起来。张趁机说:“我是你的老部下,此番来看看老长官近况如何。说实话,我是真心希望今后能和老长官经常在一起。”胡宗南强笑了一下,故意转移了话题:“你还是先跟我谈谈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吧。”这一晚,胡与张漫无边际地谈了两个多小时。胡叫张回去休息,于是,张又被押解回了狱中。
10月12日,胡宗南第二次传见张新。张新问道:“胡先生决心下了没有?”胡宗南笑了一笑,又岔开话题问道:“八路军还在秦岭以北吗?彭德怀去打兰州了吗?”张新回答:“是的,彭德怀去打兰州了。如果解放军跟踪南下打汉中,我们就不能在这里见面了。”胡又问张:“你就不怕共产党整你吗?”张答:“共产党既往不咎。”张还和胡谈了一些他在人民军队中的见闻。胡似乎在听,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谈了近两个钟头。
10月15日,胡宗南第三次传见张新。胡问:“赵寿山在那边可得意吗?”张告诉胡,赵寿山在中共那边很受欢迎,现担任中共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胡又问:“那边对文天祥这样的人,认为好不好?”张说:“文天祥,从历史上看,不向异族屈服,为民族尽节,当然是好的,所以人民尊他为民族英雄。但你我所做的事,我们不可能变成文天祥。”张的话深深地刺痛了胡宗南。胡说:“士为知己者死!你也是黄埔生,你想到校长没有?”张说:“胡公冕先生说了,你坚持与人民为敌,罪恶就大;你回到人民的怀抱,功劳也大。”胡听了,大喊起来:“士为知己者死!我不能对不起校长。”胡一时感情不能自已,躺倒在沙发上掩面而泣。唐西园急忙进来,将张带回了监狱,从此,胡宗南再也未传见张新,张新此后一直被关押着。
胡宗南三次传见张新之后,整天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夜间睡觉也不脱衣、不脱鞋、不盖被,状若疯人,足见张新的汉中之行,对他刺激之深,使他陷入十分痛苦的境地。胡宗南深知国民党已是山穷水尽,大势已去。但是,他又深感自己与蒋介石的关系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境地,要他迈出反蒋这一步,他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胡宗南终归没有“重新嫁人”,失去了一次为自己重新选择新生活的机会。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周恩来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周恩来的上述讲话,无疑是对胡宗南最正确、最深刻、最完整的历史评价,可以说是盖棺论定吧。
张宁据《文史天地》郑瑞峰 彭学涛/文整理
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心腹,他是黄埔系中第一个被蒋介石晋升为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的;他是曾手握数十万重兵、名震一时的“西北王”,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最了解他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认为争取了他,就可影响一大批国民党将领,影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在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三次开展对他的统战工作。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对自己敬佩有加的胡宗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的序幕。5月初,胡宗南与300多名学生一道进入黄埔军校。开学一个月后,胡宗南这批同学由党代表廖仲恺等人介绍,集体加入了国民党。胡宗南虽然加入了国民党,但对国民党的活动并不热心,反而对共产党的活动表现得很热心。同年9月,周恩来从欧洲回到广州,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团结下,胡宗南与中共党员蒋先云等左派学生较为投契,还参加了由中共党员李之龙创建的“血花剧社”。
胡宗南原本就有一种强烈的抵御外侮的民族主义意识,当他读完周恩来编写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简要讲义》后,从内心对这位政治部主任感到佩服和崇敬。于是,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周恩来的宿舍去请教。周恩来认为胡宗南思想敏锐,民族感很强,对政治有强烈兴趣,字写得尤为漂亮。于是,周恩来很注意通过一些实际工作来影响胡宗南,促使他进一步向共产党靠拢。
1925年9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胡宗南在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任少校副营长时,仍然是有空就去看望周恩来,虚心地向周恩来讨教问题。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共产党。其原因就在于他从小接受与形成的浓厚封建思想,以及他从蒋介石那里接受的新军阀思想,压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5年间,由于胡宗南迟迟未能加入黄埔右派学生组织的“孙文主义学会”,因此被右派认为是跨党分子,扬言要对他采取行动。后在贺衷寒的劝说下,他最终选择了右派。12月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胡宗南在驻军潮、梅地区时,正式加入“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周恩来得到消息,立即赶往蒋介石那里,被软禁了一天。随后,蒋介石对第一军里的中共党员下了逐客令,周恩来也被免去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被迫离开了第一军。胡宗南不避嫌疑,特地赶去为周恩来送行。周恩来走后,胡宗南感到很失落,他曾对黄埔一期好友蒋超雄说:“周恩来是一个非常人物,校长失去这样一个人,真是太可惜
抗战期间,周恩来曾两次致信胡宗南,劝其抗日,勿做民族罪人
1932年5月,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安庆,准备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从此走上反共道路。1933年春,胡宗南率第一师移驻甘陇。1934年冬,又率部入川,参加了蒋介石对红四方面军的“川陕会剿”。1936年2月,胡宗南驻军潼关附近。4月,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胡宗南任军长。8月,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进入甘肃,陕北中央红军南下接应,陕甘军事形势吃紧,蒋急调胡部回陕甘进剿。9月25日,胡部从成阳、凤翔一带向甘肃进发。这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胡宗南的思想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不得不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另一方面,他身上有着很探的民族主义情结,剿共确非他内心所愿。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胡宗南并不完全赞同,他曾向张学良抱怨,“剿匪是无期徒刑”,并说周恩来是他的老师,徐向前是他的同学,等打一仗再讲和。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派代表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谈判,还利用各种关系,对国民政府中倾向于抗日的军政大员进行争取、团结的工作。在酝酿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周恩来已将胡宗南作为了重点争取的对象。
1936年9月1日,周恩来亲笔给胡宗南写了一封密信,信是经胡在黄埔时与之私交甚好的胡公冕转交的,全文如下:
“宗南同学:黄埔分手后,不想竟成敌对。十年来,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今春红军东向,曾联红军中黄埔同学多人,致书左右,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请,惟未蒙即予赞同。然私衷总以兄绝非勇于内战怯于对外之人,时机未熟,在兄或亦有难言之隐也。
“日寇侵绥,已向西北迈进,其航空总站设于定远营,航空线竟遍布陕、甘、青、宁四省。兄素有志西北,试想今日之西北,岂能再容退让,亦岂能再操同室之戈?敝方为保卫西北、保卫华北起见,已集合全国主力红军于陕、甘、宁、青,并向贵党呼吁,立停内战,共谋抗敌。顷更致公函送于贵党中央,表示我们抗日救国方针及愿与贵党重谋合作之诚意。久闻贵方当局及黄埔同学中有不少趋向于联俄、联共以救国难者,今国难日亟,敝方提议或不致再遭拒绝。惟合作必以停战为先。兄在黄埔为先进,亦为蒋先生所最信赖之人,果能立排浮议,立停内战,则颂之者将遍于国人。此着克成,全国抗日战争方能切实进行,西北御侮行动,亦必能统一步骤,不致为日寇各个击破,陷民族、国家于万劫不复也。”
1936年10月初,胡宗南收到此信,他看完信后,默然良久,不道然,也不道否,亦没有给周恩来回信,因而也未与中共方面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系。但是,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周恩来亲切热情的规劝与引导,还是在他心中造成了强烈的震荡,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据胡宗南后来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回忆,胡宗南对周恩来的这封信极为珍视,并妥为珍藏。他对周恩来所说“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则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为憾”这句话尤为感慨。 然而,胡宗南对蒋介石的忠心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所以,当蒋介石要胡宗南第二次率部入甘执行剿共任务时,他还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就在内战一触即发之际,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时,胡宗南正驻兵甘肃固原县一带,如果他执行何应钦的命令攻打西安,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周恩来又交给了胡公冕一个任务:“带上我和杨虎城将军的亲笔信到胡宗南那里,制止他行动,避免双方发生冲突。”胡公冕立即赶往胡宗南的驻地,将两封信交给了胡宗南。胡宗南当即将杨虎城的信撕掉,但对周恩来的信却从头到尾细细读过。胡公冕对胡宗南说,如果你现在起兵攻打西安,后果将十分严重,你也将成为民族罪人、历史罪人。胡宗南部最终没有东犯。
策反落魄“西北王”
1945年7月,胡宗南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9月,在郑州举行受降典礼,接受豫北、豫西日军的投降。1946年7月,胡宗南部进攻晋南解放区,在晋南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了一个旅。1947年2月底,蒋介石、胡宗南再次密谋进攻延安。3月3日晚,熊向晖便将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密报给了中共中央。3月10日上午,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师长以上军事会议,正式下达了进攻延安的作战命令。在我军主动撤离之后,胡宗南部于3月19日占领延安。但就在“延安大捷”之后,胡宗南部在陕北的处境却急转直下,以至于连战连败,损兵折将,不仅于1948年4月被迫放弃延安,更于1949年5月放弃了西安,退守汉中。8月,蒋介石从台湾飞赴重庆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固守四川及大西南地区6个月,否决了胡宗南“进军滇西”的方案。胡宗南从重庆返回汉中后,闷闷不乐,心情苦恼透顶,甚至几次想到自杀。
为彻底解决蒋介石手中的这张“王牌”,争取胡宗南弃暗投明,周恩来做了许多工作。上海一解放,周恩来就把胡公冕请到了北京。请其挂帅,与十八兵团政治部一起,专门做策反胡宗南的工作。
此前,胡公冕曾三次前往西安,做策反胡宗南的工作。第一次,他对胡宗南晓以利害,提出起义方案。胡宗南对这个方案未置可否,只称“需要考虑”;第二次,他对胡宗南说,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胡宗南却以如果他起义,“会被黄埔的同学骂死”为由,推说还要再想一想;第三次,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胡宗南,他直截了当地说:国民党败局已定,除了起义投诚之外,你已别无选择。胡宗南却说“不能和彭德怀定城下之盟”,“让北平派大员来谈”。考虑到胡宗南并无诚意,对胡宗南的策反遂告一段落。
1949年9月,受周恩来的委派,胡公冕第四次来到西安,住在原杨虎城的公馆,和彭德怀及西北军区的领导商量,准备派胡宗南当年的亲信将领张新担任劝降任务。张新原是胡宗南手下的一员猛将,深得胡宗南的喜爱,后张被我军俘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被分配到一野总部联络部工作。无论是出于过去的私交,还是出于国共大势,胡公冕、张新确实都希望胡宗南能在最后关头,举起义旗,反戈一击,为解放大西南建立伟功。在作好准备后,张新把中共西北局的文件和胡公冕的亲笔信,藏在鞋底里,于9月23日,沿川陕公路,经宝鸡,直奔汉中。
10月8日夜,胡宗南突然接到侍勤队长唐西园的报告,称在两年前的清涧战役中被俘的原二十四旅旅长张新,最近从西安来汉中,今天到达褒城,被保密局的人扣下了,现关押在南郑,此人显系中共方面派来的。他问胡宗南:“对此人怎样处置?”
胡宗南思考了两天,于10月10日后半夜,下令让唐西犀带两名武装士兵,乘吉普车去将张新押来自己的住处。胡宗南一见张新就说:“你回来了?”张新立即开门见山地说:“不是我要回来,是中共西北局派我来的。”并脱下鞋子,把中共西北局的文件和胡公冕的亲笔信交给了胡宗南。胡宗南走进内室,将文件和信仔细看过,随即又走了出来,与张新漫谈起来。张趁机说:“我是你的老部下,此番来看看老长官近况如何。说实话,我是真心希望今后能和老长官经常在一起。”胡宗南强笑了一下,故意转移了话题:“你还是先跟我谈谈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吧。”这一晚,胡与张漫无边际地谈了两个多小时。胡叫张回去休息,于是,张又被押解回了狱中。
10月12日,胡宗南第二次传见张新。张新问道:“胡先生决心下了没有?”胡宗南笑了一笑,又岔开话题问道:“八路军还在秦岭以北吗?彭德怀去打兰州了吗?”张新回答:“是的,彭德怀去打兰州了。如果解放军跟踪南下打汉中,我们就不能在这里见面了。”胡又问张:“你就不怕共产党整你吗?”张答:“共产党既往不咎。”张还和胡谈了一些他在人民军队中的见闻。胡似乎在听,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谈了近两个钟头。
10月15日,胡宗南第三次传见张新。胡问:“赵寿山在那边可得意吗?”张告诉胡,赵寿山在中共那边很受欢迎,现担任中共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胡又问:“那边对文天祥这样的人,认为好不好?”张说:“文天祥,从历史上看,不向异族屈服,为民族尽节,当然是好的,所以人民尊他为民族英雄。但你我所做的事,我们不可能变成文天祥。”张的话深深地刺痛了胡宗南。胡说:“士为知己者死!你也是黄埔生,你想到校长没有?”张说:“胡公冕先生说了,你坚持与人民为敌,罪恶就大;你回到人民的怀抱,功劳也大。”胡听了,大喊起来:“士为知己者死!我不能对不起校长。”胡一时感情不能自已,躺倒在沙发上掩面而泣。唐西园急忙进来,将张带回了监狱,从此,胡宗南再也未传见张新,张新此后一直被关押着。
胡宗南三次传见张新之后,整天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夜间睡觉也不脱衣、不脱鞋、不盖被,状若疯人,足见张新的汉中之行,对他刺激之深,使他陷入十分痛苦的境地。胡宗南深知国民党已是山穷水尽,大势已去。但是,他又深感自己与蒋介石的关系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境地,要他迈出反蒋这一步,他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胡宗南终归没有“重新嫁人”,失去了一次为自己重新选择新生活的机会。
周恩来一生中曾多次评点胡宗南,直到1965年7月16日,周恩来在谈到胡宗南时还说:“我和他打过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听说他进黄埔前当小学教员,蛮有点正义感;进黄埔后,他和蒋介石搭上了老乡,跟着蒋介石跑,这当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黄河流域,他也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对抗过蒋介石。要写好他们,还是鲁迅总结《红楼梦》的经验,敢于如实描写,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周恩来的上述讲话,无疑是对胡宗南最正确、最深刻、最完整的历史评价,可以说是盖棺论定吧。
张宁据《文史天地》郑瑞峰 彭学涛/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