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它不仅能有效地补充耕地,促进耕地占补平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而且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和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土地复垦的作用
(一)土地复垦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含义是保持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数量还要增加;同时要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到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毁坏的耕地。可以说,土地复垦是耕地保护策略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结合转变的助推器。建设工程中的弃渣场可以把原本荒废的土地或者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对弃渣场的复垦,可以有效增加耕地的总体数量。
(二)土地复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建设工程弃渣完成后,会对弃渣场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回覆成熟的表土,另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不同的培肥方式,再加以完善的灌溉体系,可以使复垦后的耕地生产能力大大的提高。从已做的工程中发现,复垦后的土地基本能增产20%以上。
(三)土地复垦有利于增加区域经济。通过对田、水、林、路的综合整治,占用土地复垦后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林成带、路相通,不仅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土地产值,从而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
(一)土地复垦规划技术。土地复垦规划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确定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二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三是采取的复垦工程措施的选择。这些核心内容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沉陷地景观恢复与生态重建规划设计的一般模式;二是普遍适用的常规规划设计方法;三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方法;四是规划设计三维可视化。
(二)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填复垦技术,根据充填物的差异和充填方式的差异,可以将之分为矿石充填复垦技术、粉煤灰充填复垦技术、污泥充填复垦技术、无污染充填复垦技术和动态充填复垦技术等。二是非充填复垦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技术包括疏排降复垦技术、直接利用技术、挖深垫浅复垦技术、梯田式复垦技术、修整利用技术等。
(三)复垦土地利用技术。复垦土地利用技术主要是指促进复垦后的土地进行再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生物开发技术,是促使土地复垦后向农、林、牧等行业用地转变的技术;二是特殊利用技术,是促进复垦后土地向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商服用地等)转变的技术;三是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生物开发技术和特殊利用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复垦后的土地向可综合利用的方向转变。
(四)土地复垦效果评价。土地复垦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土地复垦过程及工程完成后的效果及取得的效益进行评价的技术。土地复垦效果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综合考虑土地复垦工程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和评价土地复垦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和潜在危害,并定量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主要是对复垦后土地进行产权的明晰、确权和管理,以及土地复垦的宏观管理和生态重建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全过程管理。有效的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比如能够有效减少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投入和投资,增加土地复垦的效益等,也有利于对土地复垦工程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建议
(一)申报立项审批管理。建立县(区)申报、地籍耕保科受理、现场踏勘、相关部门会审、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网上立项审查流程。项目区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必须以调查研究为依据,以科学规划为指导。项目立项前要进村入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项目立项时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选择村干部、群众乐意参与的村庄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要做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现场踏勘,防止项目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要公开透明、阳光立项,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张榜公布,征得农民同意后开工建设。
(二)扩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土地复垦资金,设立土地复垦启动资金,并从新建项目区土地收益中优先收回启动资金成本。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农村扶贫、环境保护等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项目区投放,充分发挥资金的综合叠加效应。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渠道,由单纯的政府组织实施,积极转为让有实力、拟用地的企业预先垫资或直接参与土地复垦,复垦出来的耕地经上级政府验收后,作为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或按市场价进行交易,使投资开发企业从中获得利益。
(三)化解取土难题。探索建立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制度。各乡(镇、街道)作为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表土剥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耕作层剥离、运输、堆放、利用等相关工作,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出台扶持政策,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市场化体系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增强造血功能,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有效保护复垦项目耕作层。
四、结语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在一定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耕地面积的最大产出,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环境下,做好土地复垦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传阅,潘元庆,葛利玲.新形势下河南省土地复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
关键词: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土地复垦的作用
(一)土地复垦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含义是保持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数量还要增加;同时要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到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毁坏的耕地。可以说,土地复垦是耕地保护策略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结合转变的助推器。建设工程中的弃渣场可以把原本荒废的土地或者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对弃渣场的复垦,可以有效增加耕地的总体数量。
(二)土地复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建设工程弃渣完成后,会对弃渣场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回覆成熟的表土,另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不同的培肥方式,再加以完善的灌溉体系,可以使复垦后的耕地生产能力大大的提高。从已做的工程中发现,复垦后的土地基本能增产20%以上。
(三)土地复垦有利于增加区域经济。通过对田、水、林、路的综合整治,占用土地复垦后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林成带、路相通,不仅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土地产值,从而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
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
(一)土地复垦规划技术。土地复垦规划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确定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二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三是采取的复垦工程措施的选择。这些核心内容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沉陷地景观恢复与生态重建规划设计的一般模式;二是普遍适用的常规规划设计方法;三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关键参数确定的方法;四是规划设计三维可视化。
(二)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填复垦技术,根据充填物的差异和充填方式的差异,可以将之分为矿石充填复垦技术、粉煤灰充填复垦技术、污泥充填复垦技术、无污染充填复垦技术和动态充填复垦技术等。二是非充填复垦技术,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技术包括疏排降复垦技术、直接利用技术、挖深垫浅复垦技术、梯田式复垦技术、修整利用技术等。
(三)复垦土地利用技术。复垦土地利用技术主要是指促进复垦后的土地进行再利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生物开发技术,是促使土地复垦后向农、林、牧等行业用地转变的技术;二是特殊利用技术,是促进复垦后土地向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商服用地等)转变的技术;三是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生物开发技术和特殊利用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复垦后的土地向可综合利用的方向转变。
(四)土地复垦效果评价。土地复垦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土地复垦过程及工程完成后的效果及取得的效益进行评价的技术。土地复垦效果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综合考虑土地复垦工程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和评价土地复垦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和潜在危害,并定量评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主要是对复垦后土地进行产权的明晰、确权和管理,以及土地复垦的宏观管理和生态重建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全过程管理。有效的土地复垦经营与管理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比如能够有效减少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投入和投资,增加土地复垦的效益等,也有利于对土地复垦工程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建议
(一)申报立项审批管理。建立县(区)申报、地籍耕保科受理、现场踏勘、相关部门会审、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网上立项审查流程。项目区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必须以调查研究为依据,以科学规划为指导。项目立项前要进村入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项目立项时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选择村干部、群众乐意参与的村庄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要做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现场踏勘,防止项目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要公开透明、阳光立项,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张榜公布,征得农民同意后开工建设。
(二)扩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土地复垦资金,设立土地复垦启动资金,并从新建项目区土地收益中优先收回启动资金成本。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农村扶贫、环境保护等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项目区投放,充分发挥资金的综合叠加效应。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建立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渠道,由单纯的政府组织实施,积极转为让有实力、拟用地的企业预先垫资或直接参与土地复垦,复垦出来的耕地经上级政府验收后,作为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或按市场价进行交易,使投资开发企业从中获得利益。
(三)化解取土难题。探索建立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制度。各乡(镇、街道)作为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表土剥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耕作层剥离、运输、堆放、利用等相关工作,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出台扶持政策,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市场化体系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增强造血功能,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有效保护复垦项目耕作层。
四、结语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在一定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耕地面积的最大产出,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环境下,做好土地复垦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传阅,潘元庆,葛利玲.新形势下河南省土地复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