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王”走上致富路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们县老促会一行3人驱车前往位于河桥镇幸福村、三元村结合部的盱眙富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访公司的董事长杨群。
   轿车在飘带般的山间公路上急驶,两旁秀丽的风景映入眼帘:盱眙山区满目葱茏,蓝天白云下的淮河如碧练般缓缓流入烟波浩瀚的洪泽湖。沿途农家小楼隐现在绿树林中,连绵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个巨型不停转动的风力发电风叶,给山区带来了光明。
   到达目的地,公司董事长杨群早已在院中等候我们。他50多岁,紫红色的脸庞显示了艰辛岁月留下的印记,中等微胖的身躯散发着不畏艰苦的活力。相互介绍后,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兴办的大蒜加工厂。大蒜加工共有五道工序:分瓣、脱皮、水洗、切片、烘干,每天可以分瓣200吨。目前已建成年产2万吨保鲜大蒜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脱水蒜片进口生产线2条,600平方米中转冷库,大蒜加工的机器设备齐全。各个加工车间都充满浓烈的大蒜味道,杨群告诉我们,工人在这儿工作,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冒。
   参观完加工厂后,杨群又带我们参观1500亩大蒜种植基地。远眺大蒜基地,就像一块碧绿的棋盘,沟、渠、路基本配套。他指着远方的几台挖掘机对我们说,自2016年大蒜基地建立以来,在农田建设方面已投资200多万了,没向政府要一分錢。原来这儿的土地形状不一,高低不平,既没渠也没路,每年种植、收获季节因水、路的问题常发生纠纷,自从他流转这片土地后,村民之间此类纠纷没有了,邻里和睦了。这片土地的质量较差,但他给农户流转的土地每亩价格按当地最高价700元付给,承包期是12年,所以他要花大本钱把这片基地的基础设施搞好。
   参观大蒜种植基地后,杨群又带我们去参观新建的冷库。这个冷库总投资需要3000多万元,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现在正在筹集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进行安装,准备赶上大蒜收获的5月份使用。我们问他为什么建冷库,他说大蒜属于小宗农产品,因不耐存储很容易受市场炒作,价格最高时亩产值1万多元,最低时亩产值一二千元。大蒜切片烘干后可以储藏5年以上,原来的3000吨冷库不够用,现在又新建了一个容量达到7000吨的冷库。
   中午,杨群的姑妈、闻名遐尔、资产逾10亿元的农民企业家杨惠在农家乐招待了我们。吃饭时,我问杨群,你搞大蒜生意的资产是怎样筹措的?他爽快地向我们叙述艰辛的创业史。杨群兄弟姐妹5人,上面是3个姐姐,下面是1个弟弟,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3个姐姐先后出嫁,剩下他和弟弟,为了照顾弟弟,他只好辍学在家帮大人干农活、做家务。他那时才十几岁,就挑起担子走街串巷从农户手中收购鸡蛋,然后到集市上卖。他卖过仔猪,开过运输车,到杭州卖过水产,承包过杭州的菜场。2008年他积累了一些资金,一口气购买了五辆长途大巴车,从事客运生意,2015年客运生意冷清,杨群决定再次转行。
   经过市场调查,他先到邳州从事大蒜生意,发现徐州的邳州、山东的金乡等地的农户,几十年不变从事大蒜种植,效益可观。于是2016年他回到家乡,在河桥镇三元村、幸福村流转1500亩土地,建立了“盱眙县河桥镇群山红大蒜种植基地”。大蒜种植生产成本费中的人工费用占三分之二。平时每天正常用工100人左右,在大蒜种植和收获时季节性用工达400余人,每人每日工资150元左右。参加劳动的村民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这样在家带孙辈无法外出务工的老年劳动力,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务工收入来改善生活,村民都十分高兴。我们又问杨群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群自豪地说,富杨公司生产的蒜片出口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地。他们的大蒜还是盱眙龙虾最佳配料之一。淮安市分管农业的肖进方副市长曾两次来大蒜种植基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称杨群为淮安市的“蒜王”。2017年12月,省委组织部等8个单位联合授予杨群“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称号。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生意令人羡慕,2018年蒜片产值达1.232亿元,利润1865万元;2019年种植670亩大蒜,净利润187万元;2020年的大蒜收成也看好。
   下午,我们和杨群告别时,四周起伏的山峦迭翠氤氲, 山谷百鸟啼鸣,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我握着朴实敦厚的杨群的手,思绪万千。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杨群的创业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他文献
郭慎敏(101岁)   郭慎敏,1920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以教师身份配合党开展抗日斗争。新四军北撤后,他在金萧支队担负后勤工作,出任联络总站站长、印刷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到南京軍事学院做宣教和干部工作。20世纪70年代,调国家二机部所属的铀矿工厂任军代表,后任浙江省丽水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分区顾问等职。1983年离休。  (责任编辑 姚定范)
期刊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在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黄桥老区人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家园,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市委副书记徐闻仲介绍,去年,泰兴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成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63个,森林生态示范村32个,建
期刊
1941年3月,新四军独立旅进入淮海地区,旅部驻扎在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不久应梁兴初旅长要求,八路军淮河大队正式编入独立旅序列。整编后独立旅共有3个团,两个支队,加上特务连、通信连、卫生队、供给部,兵力达5200多人。   1941年4月6日,梁兴初命令该旅一团包围金塘、三马厂,同时令二团进攻姚庄。经一昼夜激战,两个团共歼国民党反共顽固派500余人,首战告捷,给进犯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顽
期刊
新四军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继承和弘扬北伐战争时期老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烽火中锻造形成的一种独特精神,这是新四军赖以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导我们在新时期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江苏省已将新四军铁军精神和雨花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作为全省人民传承发扬的伟大精神。   近年来,各新四军研究会和学术界,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
期刊
见到马焰,是在中国农业大学清华东路17号院。老人和颜悦色,特亲和。他说,我1958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农大,当时叫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2年离休,时任大学图书馆馆长。   马焰,河南政平县人。家境贫寒,高小没毕业就辍学到店铺当学徒。抗战全面爆发返回家乡在小学任教。其间,加入青年救国团,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38年在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交通员身份,做地下党的联络工作。后
期刊
“两根半油条”   在热闹繁华的南京市长江路中段,辟有“五二○”学生运动纪念广场,当中竖立着一组青年学生高呼口号冲出校门的大红雕塑,记述了1947年发生的那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青春壮举。   学生运动的导火索是“两根半油条”。1947年,挑起内战的国民党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统区的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就连江苏这个富庶的省份,也经济衰退一片萧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就因
期刊
1949年1月21日,江淮明珠合肥迎来了解放,首任市长是郑抱真同志。   郑抱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在那个风云多变、政局动荡的年代,他从迷茫彷徨到奋起觉醒,从爱国人士转变为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成为一名江淮抗日名将。  追求正义,奋起抗日   郑抱真1897年3月出生在合肥北乡吴山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贫困的农村生活、艰苦的童年时代,将他们的性格磨炼得嫉恶如仇、正直刚毅,兄弟三人先
期刊
朱履先的名字一直和黄桥战役联系在一起,作为“黄桥首户”,他为黄桥战役的完胜作出了贡献。  当面撕碎汪精卫劝降信   朱履先1884年6月出生于江苏泰兴黄桥,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认识孙中山和黄兴并参加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在清朝新军第九镇三十四标任管带。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朱履先在南京响应,在九镇秣陵关起义和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中分别担任前敌指挥官和前卫司令,两度与驻守南京的清军
期刊
20世纪中叶,江苏镇江句容县先后发生了两件震惊当地的大事:一是1947年句容县参议会议长张雍冲被刺案,二是1955年张雍冲夫人、时任句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赵和珪以“反革命罪”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   张雍冲与赵和珪均是句容本地人。张雍冲是抗战时期苏南地区知名的开明爱国人士,虽为国民党句容地方官员,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并配合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抗战。抗战胜利后,张雍冲又回到家乡句容任职
期刊
编者按: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局势,一边战斗一边积极组建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建立了战地医院,开展火线救护,解决了伤员的救治问题;他们还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爆发;后方医院的建立,不仅救治了新四军伤病员,还缓解了根据地群众疾病的苦难,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下面刊登的,就是一组反映新四军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故事。   “妈妈,快来啊!我看不见了,我什么也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