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们县老促会一行3人驱车前往位于河桥镇幸福村、三元村结合部的盱眙富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访公司的董事长杨群。
轿车在飘带般的山间公路上急驶,两旁秀丽的风景映入眼帘:盱眙山区满目葱茏,蓝天白云下的淮河如碧练般缓缓流入烟波浩瀚的洪泽湖。沿途农家小楼隐现在绿树林中,连绵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个巨型不停转动的风力发电风叶,给山区带来了光明。
到达目的地,公司董事长杨群早已在院中等候我们。他50多岁,紫红色的脸庞显示了艰辛岁月留下的印记,中等微胖的身躯散发着不畏艰苦的活力。相互介绍后,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兴办的大蒜加工厂。大蒜加工共有五道工序:分瓣、脱皮、水洗、切片、烘干,每天可以分瓣200吨。目前已建成年产2万吨保鲜大蒜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脱水蒜片进口生产线2条,600平方米中转冷库,大蒜加工的机器设备齐全。各个加工车间都充满浓烈的大蒜味道,杨群告诉我们,工人在这儿工作,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冒。
参观完加工厂后,杨群又带我们参观1500亩大蒜种植基地。远眺大蒜基地,就像一块碧绿的棋盘,沟、渠、路基本配套。他指着远方的几台挖掘机对我们说,自2016年大蒜基地建立以来,在农田建设方面已投资200多万了,没向政府要一分錢。原来这儿的土地形状不一,高低不平,既没渠也没路,每年种植、收获季节因水、路的问题常发生纠纷,自从他流转这片土地后,村民之间此类纠纷没有了,邻里和睦了。这片土地的质量较差,但他给农户流转的土地每亩价格按当地最高价700元付给,承包期是12年,所以他要花大本钱把这片基地的基础设施搞好。
参观大蒜种植基地后,杨群又带我们去参观新建的冷库。这个冷库总投资需要3000多万元,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现在正在筹集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进行安装,准备赶上大蒜收获的5月份使用。我们问他为什么建冷库,他说大蒜属于小宗农产品,因不耐存储很容易受市场炒作,价格最高时亩产值1万多元,最低时亩产值一二千元。大蒜切片烘干后可以储藏5年以上,原来的3000吨冷库不够用,现在又新建了一个容量达到7000吨的冷库。
中午,杨群的姑妈、闻名遐尔、资产逾10亿元的农民企业家杨惠在农家乐招待了我们。吃饭时,我问杨群,你搞大蒜生意的资产是怎样筹措的?他爽快地向我们叙述艰辛的创业史。杨群兄弟姐妹5人,上面是3个姐姐,下面是1个弟弟,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3个姐姐先后出嫁,剩下他和弟弟,为了照顾弟弟,他只好辍学在家帮大人干农活、做家务。他那时才十几岁,就挑起担子走街串巷从农户手中收购鸡蛋,然后到集市上卖。他卖过仔猪,开过运输车,到杭州卖过水产,承包过杭州的菜场。2008年他积累了一些资金,一口气购买了五辆长途大巴车,从事客运生意,2015年客运生意冷清,杨群决定再次转行。
经过市场调查,他先到邳州从事大蒜生意,发现徐州的邳州、山东的金乡等地的农户,几十年不变从事大蒜种植,效益可观。于是2016年他回到家乡,在河桥镇三元村、幸福村流转1500亩土地,建立了“盱眙县河桥镇群山红大蒜种植基地”。大蒜种植生产成本费中的人工费用占三分之二。平时每天正常用工100人左右,在大蒜种植和收获时季节性用工达400余人,每人每日工资150元左右。参加劳动的村民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这样在家带孙辈无法外出务工的老年劳动力,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务工收入来改善生活,村民都十分高兴。我们又问杨群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群自豪地说,富杨公司生产的蒜片出口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地。他们的大蒜还是盱眙龙虾最佳配料之一。淮安市分管农业的肖进方副市长曾两次来大蒜种植基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称杨群为淮安市的“蒜王”。2017年12月,省委组织部等8个单位联合授予杨群“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称号。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生意令人羡慕,2018年蒜片产值达1.232亿元,利润1865万元;2019年种植670亩大蒜,净利润187万元;2020年的大蒜收成也看好。
下午,我们和杨群告别时,四周起伏的山峦迭翠氤氲, 山谷百鸟啼鸣,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我握着朴实敦厚的杨群的手,思绪万千。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杨群的创业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轿车在飘带般的山间公路上急驶,两旁秀丽的风景映入眼帘:盱眙山区满目葱茏,蓝天白云下的淮河如碧练般缓缓流入烟波浩瀚的洪泽湖。沿途农家小楼隐现在绿树林中,连绵的山顶上矗立着一个个巨型不停转动的风力发电风叶,给山区带来了光明。
到达目的地,公司董事长杨群早已在院中等候我们。他50多岁,紫红色的脸庞显示了艰辛岁月留下的印记,中等微胖的身躯散发着不畏艰苦的活力。相互介绍后,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兴办的大蒜加工厂。大蒜加工共有五道工序:分瓣、脱皮、水洗、切片、烘干,每天可以分瓣200吨。目前已建成年产2万吨保鲜大蒜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脱水蒜片进口生产线2条,600平方米中转冷库,大蒜加工的机器设备齐全。各个加工车间都充满浓烈的大蒜味道,杨群告诉我们,工人在这儿工作,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冒。
参观完加工厂后,杨群又带我们参观1500亩大蒜种植基地。远眺大蒜基地,就像一块碧绿的棋盘,沟、渠、路基本配套。他指着远方的几台挖掘机对我们说,自2016年大蒜基地建立以来,在农田建设方面已投资200多万了,没向政府要一分錢。原来这儿的土地形状不一,高低不平,既没渠也没路,每年种植、收获季节因水、路的问题常发生纠纷,自从他流转这片土地后,村民之间此类纠纷没有了,邻里和睦了。这片土地的质量较差,但他给农户流转的土地每亩价格按当地最高价700元付给,承包期是12年,所以他要花大本钱把这片基地的基础设施搞好。
参观大蒜种植基地后,杨群又带我们去参观新建的冷库。这个冷库总投资需要3000多万元,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现在正在筹集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进行安装,准备赶上大蒜收获的5月份使用。我们问他为什么建冷库,他说大蒜属于小宗农产品,因不耐存储很容易受市场炒作,价格最高时亩产值1万多元,最低时亩产值一二千元。大蒜切片烘干后可以储藏5年以上,原来的3000吨冷库不够用,现在又新建了一个容量达到7000吨的冷库。
中午,杨群的姑妈、闻名遐尔、资产逾10亿元的农民企业家杨惠在农家乐招待了我们。吃饭时,我问杨群,你搞大蒜生意的资产是怎样筹措的?他爽快地向我们叙述艰辛的创业史。杨群兄弟姐妹5人,上面是3个姐姐,下面是1个弟弟,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3个姐姐先后出嫁,剩下他和弟弟,为了照顾弟弟,他只好辍学在家帮大人干农活、做家务。他那时才十几岁,就挑起担子走街串巷从农户手中收购鸡蛋,然后到集市上卖。他卖过仔猪,开过运输车,到杭州卖过水产,承包过杭州的菜场。2008年他积累了一些资金,一口气购买了五辆长途大巴车,从事客运生意,2015年客运生意冷清,杨群决定再次转行。
经过市场调查,他先到邳州从事大蒜生意,发现徐州的邳州、山东的金乡等地的农户,几十年不变从事大蒜种植,效益可观。于是2016年他回到家乡,在河桥镇三元村、幸福村流转1500亩土地,建立了“盱眙县河桥镇群山红大蒜种植基地”。大蒜种植生产成本费中的人工费用占三分之二。平时每天正常用工100人左右,在大蒜种植和收获时季节性用工达400余人,每人每日工资150元左右。参加劳动的村民平均年龄都超过50岁,这样在家带孙辈无法外出务工的老年劳动力,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务工收入来改善生活,村民都十分高兴。我们又问杨群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杨群自豪地说,富杨公司生产的蒜片出口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地。他们的大蒜还是盱眙龙虾最佳配料之一。淮安市分管农业的肖进方副市长曾两次来大蒜种植基地考察,给予高度评价,称杨群为淮安市的“蒜王”。2017年12月,省委组织部等8个单位联合授予杨群“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称号。从事大蒜种植、加工的生意令人羡慕,2018年蒜片产值达1.232亿元,利润1865万元;2019年种植670亩大蒜,净利润187万元;2020年的大蒜收成也看好。
下午,我们和杨群告别时,四周起伏的山峦迭翠氤氲, 山谷百鸟啼鸣,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我握着朴实敦厚的杨群的手,思绪万千。习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杨群的创业史就是最好的证明。